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大明皇陵碑文(大明皇陵之碑碑文)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明皇陵碑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朱元璋建国后为父母所立的碑叫什么碑

        朱氏世徳之碑是朱元璋给他的祖父以及高祖父建的明祖陵的碑名,朱元璋给他父母建的陵是明皇陵,共有东西两块碑,东为无字碑,西为皇陵碑。两碑尺寸相同,规格一致,分别由螭龙碑首、碑身、龟趺三部分组成。皇陵碑额篆有“大明皇陵之碑”6个大字,因碑文系朱元璋亲自撰写,又名“御制皇陵碑”。

二、明皇陵石碑上的内容,朱元璋写的。

       说起无字碑,广为人知的是乾陵无字碑。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上面有武则天为高宗李治歌功颂德的5000多字碑文,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明朝的皇陵中,除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外,其余皇陵前也都立着一块无字碑,他们是在效仿武则天吗?一起来看看!

明十三陵的无字碑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景泰帝朱祁钰按王爷规制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外,其余十三位皇帝均安葬在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建于1409~1645年,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这里,除了长陵前的石碑刻有碑文,其余石碑均是无字碑。

       我们知道,从唐朝开始,中国古代就有了为皇帝立碑的礼法制度,此后历朝历代的皇陵前都有本朝所立的石碑并书写碑文,碑文大都是总结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多为赞美之词。那么明朝十二位皇帝的石碑怎么就没碑文呢,这要从太祖朱元璋说起了。

朱元璋说,皇陵碑记皆粉饰之文

       洪武二年(1542),翰林学士撰写了皇陵的碑文,朱元璋看了说道: 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 于是,他废掉了这篇碑记。太祖的一句“粉饰之文”,一竿子打死了所有的翰林院学士,这下,也没有哪一个人还敢写碑文了。

       所以,太祖死后,他的碑文是成祖朱棣写的, 亲制文,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 以此为开端,皇帝陵寝的碑文由继任的皇帝撰写就成了定制。后来,成祖的碑文是仁宗朱高炽写的。

十三陵的无字碑实乃世宗没完成的工作

       据文献记载,仁宗朱高炽之后的六位皇帝死后都没有立碑,个中原因不详。到了世宗嘉靖时,由于嘉靖是武宗的堂弟,他登基后发生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最终以嘉靖帝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而结束,嘉靖帝将兴献王的王陵重修为皇陵(明显陵)并立碑,碑文是嘉靖帝亲自写的。但兴献王终归不是皇帝,嘉靖帝为兴献王立碑又引发了争议。

       为了平息争议,嘉靖帝下令为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立碑,按照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规矩,这六位皇帝的碑文只能让嘉靖帝来写。但此时的嘉靖帝满脑子都是声色犬马和炼丹成仙,连朝廷政务全都丢给大臣不管,又哪来的时间精力给老祖宗写碑文呢?

       直到嘉靖帝驾崩,他都没给祖宗写过一篇碑文,就这样,嘉靖之后的皇帝,将此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所以,后面的皇帝过世后,仅在陵前立碑,却不立传。

       你们说,十三陵的无字碑是不是嘉靖帝没完成的工作?欢迎留言交流!

三、明朝皇陵碑背后的苦难史是什么,三代贫农,朱元璋成功如何跨越阶层?

       明朝皇陵碑的碑文其实是朱元璋自己写,虽然有文化大家给他写过稿子,但是他都不满意最后朱元璋就亲自撰写了这个碑文。这个碑文虽然字儿不多,但是写的通俗易懂特实在。在碑文中更是把自己的贫苦的家境情况进行了描述。通过这篇碑文朱元璋也是告诉世人他的皇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更是从累世贫农一步登天。

       早起贫困家境

       中国这么多开国之君只有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纯草根出身。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凤阳,在宋元的时候这里是很不发达的地区。这里更是宋朝与北方的少数民族交战的战场,由于连年的战事使得这里还是贫苦不堪。虽然到元朝的时候不再有战事,但是荒芜的土地想恢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时候。

       另外由于元朝的都城在郭守敬和刘秉忠两个汉人努力下成功定在了北京,这样为了依靠京杭大运河的黄金水道就牺牲了淮北下游地区,也就是说朱元璋的老家经常发洪水。你看这就是朱元璋生活的地方,更主要的朱元璋所在的家庭本身就属于社会最底层,他的父亲叫朱五四,而他就叫朱重八。

       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朱家文化水平有限。这就是朱元璋的基本的家庭背景,你要是在朱元璋小时候给人说他以后可以当皇帝恐怕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常人。

       福兮祸兮

       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朱元璋也会娶妻生子平凡的度过余生。但是在1344年的时候,一场大旱灾降临淮河地区,旱灾之后,又是爆发了蝗灾,当地的老百姓简直无法生存下去了。但这还不算完接着这里又爆发了大瘟疫,可以这样说在当时那一片区域谁家里没有染病而死的人都不正常。正是一场天灾夺走了朱元璋的双亲,使他不得不外出逃荒,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那几年是朱元璋最黑暗的日子,同样朱元璋熬过了黑暗黎明终于向他走来。

       1352年很多地方由于无法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很多地方出现了义军。其中濠州的元帅就是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在汤和的邀请下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这样朱元璋就走上了跨越阶层的征程。最后没想到真的一步登天坐上皇位。

       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很难预料,如果朱元璋生活在和平年代,他想冲破阶级的枷锁一步登天根本不可能。真是乱世对于被人来说是苦难,却是他鲤鱼跳龙门的机会。更主要的他没有让机会离他而去,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四、明皇陵石碑上的内容,朱元璋写的。

       御制皇陵碑》 (明)朱元璋 撰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 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 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餙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 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 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动遥苍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颺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於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盻乎家邦已而既归仍复业於觉皇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颖次及凤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 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目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祷阴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详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少顷获释身体安康从愚朝暮日日戎行元兵讨罪将士汤汤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营易垒旌旗相望已而解去弃戈与枪予脱旅队驭马控韁出游南土气舒而光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率度清流戍守滁阳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姊已逝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挈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於是家有眷属外练兵钢羣雄并驱饮食不遑暂戍和州东渡大江首抚姑熟礼仪是尚遂定建业四守关防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羣雄自为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予乃张皇六师飞旗角亢勇者效力智者赞襄亲征荆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命大将军东平乎吴越齐鲁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险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锋刃而灿若星鋩已而长驱乎井陉河山之内外民庶咸仰关中即定市巷笙簧玄菟乐浪以归版籍南藩十有三国而来王倚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仪凤凰天堑星高而月辉沧海钟山镇岳而峦接乎银潢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藏於是祀事之礼已定每精洁乎蒸尝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於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必彷佛於殷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飨 朱元璋《御制皇陵碑》 大明皇陵之碑孝子皇帝元璋谨述: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兴建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饬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其辞曰: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傍徨。俄而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于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廓,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并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 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飚,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依,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而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侠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于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眄乎家邦,己而既归,仍复业于於皇。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乱汝颖,次及风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己,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非?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祷阴于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祥。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即起趋降而附城,几被无知而创。少顷获释,身体安康。从愚朝暮,日日戒行。元兵讨罪,将士汤汤。一攫不得,再攫再骧。移营易垒,旌旗相望。己而解去,弃戈与枪。予脱旅队,驭马控疆,出游南土,气舒而光。倡农夫以入伍,事业是匡。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率渡清流,戌守滁阳,思亲询旧,终日慨慷。知仲妲己逝 独存驸马与甥双。驸马引儿来我栖,外甥见舅如见娘。此时孟嫂亦有知,携儿挚女皆从傍。次兄已殁又数载,独遗寡妇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计忙忙。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于是家有眷属,外练兵钢,群雄并驱,饮食不遑。暂戌和州,东渡太江。首抚姑孰,礼仪是尚。遂定建业,四守关防。厉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为乎声教,戈于天朴铿锵。元钢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予乃张皇六师,飞旗角亢。勇者效力,智者赞襄,亲征荆楚,将平湖广。荆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命大将军东乎吴、越、齐、鲁,耀乎旌幢。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险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锋刃而灿若星亡。己而长驱手井陉,河山之内外,民庶咸仰。关中即定,市巷笙簧。元菟、乐浪以归版籍,南藩十有三国而来王。依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仪凤凰,天堑星高而月辉仑海,钟山镇岳而峦接乎银潢。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臧。于是祀事之礼已定,每精洁乎蒸,尝。惟劬劳罔极之恩难报,勒石铭于皇堂。世世承运而务德,必彷佛于殷商。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稽首再拜,愿时时而来向。 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七月吉日建。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明皇陵碑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大明皇陵碑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