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康熙写给良妃的碑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古装剧中人与历史真人寻根溯源系列之良妃
大热的清宫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想必大家应该有看过,剧中的女主角卫琳琅,即良妃,命运多舛,与康熙帝谱写了一场感人至深地绝世虐恋,那么历史上是否有良妃此人呢?她又是否是纳兰容若的表妹?是否是阿布鼐的女儿良儿呢?下面就让对此感兴趣的大家和我一起来寻迹于历史古籍,探求真相吧。 历史上确有良妃此人,卫氏,旗籍为满洲正黄旗,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后晋封良妃。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贵妃除外),并且是这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享年应当在40岁以上。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安于康熙皇帝帝陵景陵妃园寝。 电视剧中良妃的父亲是阿布鼐,因谋反罪名被抄家,且是纳兰容若的表妹。 但历史上那位谋反的阿布鼐,即察哈尔王,是林丹汗与囊囊大福晋的儿子。他娶了皇太极的二女儿,也就是皇太极与嫡妻(孝庄她姑哲哲)的女儿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然后生了二子布尔尼和罗布藏。后因阿布鼐对其先人的耻辱耿耿于怀,多年不去朝觐,于是被革职下狱。康熙皇帝派遣京师大军南征吴三桂和耿精忠时,正好京城空虚,兵力不足。其二子布尔尼和罗布藏联络原察哈尔所属奈曼等部,趁此机会举旗反清。这便是“布尔尼之变”,可惜不到两个月就以失败告终,两人包括其父也都死于此次谋反。布尔尼谋反发生在1675年而良妃生八阿哥在1681年,中间相隔六年,说明当时良妃已经出生至少尚在幼年或少年,若是其妹,在时间线上似乎有可能。 而历史上记载的良妃的父亲是内管领事阿布鼐,据《清列代后妃传稿》载:“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按八旗通志,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七管领,系康熙二年分立。初令通易管理,传至硕通务,病故,以包衣大阿布鼐管理。阿布鼐故,以他汉管理。” 此阿布鼐若是被贬谪的彼阿布鼐的话,良妃应该是康熙后妃中地位最高的才对,毕竟是嫡长公主和蒙古察哈尔部亲王的女儿,按血缘还是康熙的表姑兄妹,皇太极外孙女。可是《清圣祖实录》中记载康熙说良妃是辛者库贱妇。就极为不合理了,如此说与自己血缘亲近的亲人,岂不是在辱骂自己。此事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康熙不爱良妃,因其父兄谋反而记恨于心,在她死后仍诋毁她。其二,因此书乃雍正所编,良妃之子乃八阿哥胤禩,是雍正九子夺嫡期间最强劲死敌,作为胜利者抹黑对手的出生,你们懂得……其三,良妃本就是辛者库之人(在此解释辛者库并非只有罪奴,有些天生出生就是那的人不是罪籍,如包衣奴才身份,且清朝出身辛者库(包衣管领)的后妃,其实非常的多,包衣管领和包衣佐领出身的后妃一样,都是皇帝正常的纳妃途径,并不是什么清朝最低的出身,更加不是什么历史上最低的,其出身并不是贱籍。)良妃之父此阿布鼐非彼阿布鼐不具有那么尊贵的身份。 对于原因一的推倒案例有,良妃是康熙前期五大妃之一,而且良,是当时很少有的封号,康熙朝前中期的后妃中,生前获得妃位的后妃仅仅五人,其中良妃就占一席位。再看康熙朝薨逝的妃嫔,除良妃外,尚未见到有两篇祭祀祭文(皇后、贵妃等高级别后妃除外;其他薨逝于康熙朝的妃位有慧妃,平妃,敏妃等,敏妃只有一篇祭文,慧妃、平妃未见祭文。)且良妃初次祭祀举哀典礼是由康熙亲自主持,不得不说是极大的殊荣。而去世后由皇帝亲自奠酒纪念并记录在康熙朝起居注册上的妃嫔(除皇后贵妃等高级别后妃外),也尚只见慧妃、良妃。一般皇后、皇太后、太妃等的祭祀礼仪,皇帝会亲自出席,妃嫔大臣等的祭祀礼仪皇帝很少参加。并且,良妃还是辛者库的出生,虽不卑贱却也不高贵。由此可见不爱是假的。原因二和三有待商榷,若原因三成立则证明良妃确实不是电视剧中那位阿布鼐的女儿,那么她便不是被抄家没籍,被容若送入宫中以求保护的女子,她是通过正规渠道嫁给皇帝的宫妃。且原因二、三之间可以同时成立,并不存在对立关系。 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良妃家里是“天聪来归”,这已经说明了她家是清初投靠清政府后,因家族人少被正常编入辛者库,并非因罪收入。而且从此书中还可获知良妃原姓并非卫氏而是觉禅氏,由此可见,良妃父亲并非剧中谋反的察哈尔亲王阿布鼐而是另有同名之人。原因三成立。 并且电视剧里,良儿与康熙的奇遇和后来的御前服侍,在等级森严、谨慎小心的清朝历史上也是不成立的,出自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今朕宫中计使女三百,况朕未近使之宫女,年近三十者,即出与其父母,令婚配。”这说明康熙帝身边是没有宫女服侍的。《宫女谈往录》中提到,清朝后宫制度十分严格,宫女不准随便离开工作的宫殿,要离开宫殿,行走必须两个人一起。这说明良儿与康熙也是不可能有各种奇遇和互相斗气打闹的机会的。 至于良妃和容若之间是否有那段情,又是否是其表妹呢,从良妃的身世即可看出二人乃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更不可能是表兄妹,而正史中也并无容若与其表妹的爱恋记载,均是野史传说。不过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带着美好幻想来观看银幕中颜值爆表的男女主角激情飙戏。只是历史上的良妃与康熙是否真的有爱情,我觉得应该是有的,至少他们的爱情结晶八阿哥胤禩,虽在九子夺嫡中败给雍正悲惨死去,却也是一个出色、贤德、受人拥戴的皇子。而历史上关于良妃的描述有,燕北老人的《清代十三朝宫闱秘史》:“美艳冠一宫,宠幸无比,”而且“体有异香,洗之不去”,虽说这些话语有夸大嫌疑,但是却也说明,良妃一定还是具有一定美貌与智慧的女子,否则宫廷之外的民间为何也有如此赞美她的言论存在。
二、良人在水一方康熙良妃传结局怎么样求解
清圣祖康熙帝的良妃,在许多电视剧中,都有着这么一个身份,那就是她是辛者库出身,在宫里只能从事一些粗重的杂役活计,连给皇帝端茶送水的事都不配做。而辛者库这个地方,有一个极大的标签,那就是罪人后人集中营。 所以对于良妃,一般的解读都是,她出生低贱,但是长的极为漂亮,并且颇有心计。本来是罪籍的她,通过一些手段勾引了康熙,并且还帮康熙生下了大名鼎鼎,与皇四子胤G争夺皇位的皇八子胤T。而后来皇八子没有成为康熙继承人,并且多次受到康熙斥责,就是因为良妃身份低贱。 在雍正朝编订的《清圣祖实录》中就有记载,康熙在因为夺嫡之事斥责胤T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谕旨》中关于良妃之死记载到:允T母妃病笃时,遗允T之言曰:尔皇父以我出自微贱,常指我以责汝,我惟愿我身何以得死,我在一日为汝一日之累。因而不肯服药。也就是说,良妃自觉自己身份低贱牵连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只求一死,不再拖累他。 无论是《清圣祖实录》,还是《康熙谕旨》都是雍正朝编撰的,而雍正皇帝对于胤T的憎恶不消多说,所以这两个史料关于良妃的记载,还需存疑。 良妃的确是辛者库出身,这点毋庸置疑,但她到底是不是罪籍,就需要说说了。《清列代后妃传稿》: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按八旗通志,满洲正黄旗包衣第三参领所属第七管领,系康熙二年分立。初令通易管理,传至硕通务,病故,以包衣大阿布鼐管理。阿布鼐故,以他汉管理。良妃的父亲是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为正五品,满洲正黄旗。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多次提到:内管领,即辛者库;辛者库,即管领。辛者库又称为浑托和,浑托和是辛者库满语名称,浑托和是半个佐领的意思。也就是说,辛者库并不是一个关押罪犯后代的地方,而身为正五品内管领女儿的良妃也不是罪籍。 那么接着下一个问题,良妃是怎么进入皇帝后宫的呢?当然是参选,良妃属满洲正黄旗,为上三旗包衣,是具有参选资格的。《清宫中以宫女为主的女仆阶层》:凡内府佐领下,内府管领下女子,年至十三,该佐领、管领造册送会计司呈堂会奏,交总管太监请旨阅看。所以良妃并不是像电视剧写的那样,是一个勾引皇帝的女人。 良妃卫氏,卫是汉姓,许多人便认为良妃是汉族人,但实际上良妃是确确实实的满族人。《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四十九·觉禅氏》载:瑚柱,正黄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聪时来归,原任膳房总领。其子都楞额,原任内管领。孙都尔柏、阿布鼐,俱原任内管领,他布鼐,原任膳房总领。《清列代后妃传稿》: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包衣人内管领阿布鼐之女。阿布鼐为觉禅氏,身为他女儿的良妃自然也就是觉禅氏人,所以说良妃是 *** 的说法是错误的。 康熙五十年良妃病逝,享年应当在40岁以上。良妃死后备受哀荣,她是除贵妃品级以下,唯一一位得康熙帝亲祭,并且二祭的嫔妃。《清朝起居注册·康熙朝》记:十九日癸酉未时上由德胜门进神武门,谒宁寿宫问安回宫。申时上由东华门出朝阳门至良妃灵前奠酒举哀毕回宫。……扈从起居注官揆叙、常寿 良妃二次祭文:肃雍著范,聿隆恩礼之施,淑慎兴悲,式备哀荣之典。尔妃卫氏,久侍后宫,协宣内职,奄乎殂谢,痛惜良深,爰举旧章,再申奠^,惟灵不昧,尚克歆承。
三、位列康熙五妃之一的良妃,为何死后被康熙称为“辛者库贱妇”呢?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多皇子的一个皇帝,子嗣众多,本来是一种福气,但是对于帝皇之家而言,却也意味着更多的争权夺利。所以康熙在位后期,还发生了****的混战,其中主要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的斗争最为激烈,其实一开始八阿哥比四阿哥更得人心,但是因为康熙的不喜,直接将他判出局。这种不喜,甚至牵连到了他过世的母亲。传说康熙有一次斥责八阿哥,”乃是辛者库贱妇所生。“直接否定了八阿哥的出生。
那么,历史上的良妃,究竟是怎样的地位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她的出身,是否真的地位低下。
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一样,为皇室服务。有些辛者库人是罪籍,而大多数辛者库人则是正常的包衣籍。这种是因为他们家族人少,所以被编成半个包衣佐领,从而成为辛者库人。而辛者库出身的后妃,多数是正常的半个佐领出身的辛者库。加上《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良妃是:天聪来归“,说明她的族人是在清初投靠清朝,因为人少才被编进辛者库的。所以,可以判定,良妃并非戴罪之身。加上史籍记载入选宫女在宫中还要学习写字读书,所以良妃具有一定文化修养。所以良妃本身也是具有能够让康熙倾心的条件。
良妃的封号“良”,满语含义为:忠厚,善良。为一美誉封号。再考查《康熙字典》中对“良”字的汉语释义,皆为美好嘉义的含义,可见康熙对良妃的印象是不错的,而且良妃是清朝首个出身辛者库而得以封妃位的后妃,可以说,良妃虽然出身算不上尊贵,但也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康熙的注意。
查看康熙朝的册封记录,康熙帝往往喜欢大规模集中册封后妃,如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康熙五十七年的几次大型册封。观整个康熙朝,除了册封皇后,受到康熙皇帝单独册封的嫔妃只有两位,即乌雅氏封为德嫔,以及卫氏晋为良妃。德嫔后来被封为德妃,为康熙先后生下六个子女,本身就足够受宠,她被单独册封并不奇怪,而良妃也得此殊荣,康熙对她的喜爱可看出来。
在良妃生前,康熙其实从不曾亏待她,良妃生前一直有晋升,康熙朝前中期的后妃中,生前获得妃位的后妃仅仅五人,其中良妃就占一席位。就连死后,良妃也是备受尊崇的,在康熙众多的后妃里,去世后由皇帝亲自奠酒纪念并记录在康熙皇帝起居注册上的妃嫔,除了慧妃,也只有良妃了。此外,康熙还给良妃做了两篇祭文,哀悼良妃。
综合来看,良妃生前生后,康熙一直对其有情有义,良妃也始终在他心里保持了一个美好的形象,纵然日后因为八阿哥争储,厌弃了八阿哥,也难以想象,他会将他已经死去的良妃,拉出来贬低。其实,关于康熙说良妃辛者库贱妇的说法,是出自雍正时期编纂的《清圣祖实录》,康熙帝本人亲笔所写的类似说法未见,且康熙朝文献对此也无记载。所以究竟康熙帝有没有说过,尚且存疑。
四、良人在水一方康熙良妃传结局怎么样求解
《良人在水一方:康熙良妃传》是80后言情作者晨晓晨的首部作品,由网易云阅读独家首发。 鼓上百合,凌波微步腰若束素宛无骨,霓裳促遍慢垂霞袖,倚清风佩环微颤,进退间千变奇容,飘忽若神。舞裙又杨柳又百合,又若瑶池桂子落英缤纷。细看妆容,云堆翠髻,娥眉翠羽明眸善睐,靥笑春桃唇绽樱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百合凋零桂子飘落? 君为万乘九五之尊,妾为贱婢出身罪籍。辛者库不仅是觉禅氏族碑上的烙印,更是瑶瑶银河之界,隔河两望,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曾叹息曾挣扎曾退缩,独独抵不过这暗暗龙涎香,飞蛾扑火沉沦复沉沦…… 究是我算计了命运亦是命运算计了我?跻身康熙王朝妃位、母凭子贵又如何?大清王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贱籍良妃是为我镌刻的碑文。攀龙附凤脱罪抬旗是姓氏赋予我的使命,是阿玛赐予生命的唯一理由。我的存在只是枚棋子,我的命盘只是你指际无意划过的绿头牌。 走到生命的尽头,不曾兑现对姓氏的承诺,无力庇护身后留下的一方血脉,辛者库是前世今生挥之不去的阴霾。曾爱曾怨曾嗔曾怖,到了天堂牧场的边际,心头唯剩这白龙踏青,今生不悔无怨,只因隔着这银河天际,原是良人在水一方。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康熙写给良妃的碑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康熙写给良妃的碑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