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汉宣定胡碑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有谁知道《汉宣定胡碑》吗?中华民族已成为过去了吗?
《唐骑》是网络作家阿菩的穿越小说,也是历史学出身的。他第一个发行的作品《桐宫之囚》是以夏商之际做北京的玄幻作品,出版时候被没文化的出版商改名叫《山海经密码》,实际上是个历史内涵很丰富、情节很跌宕、情感很起伏的作品。我觉着有喜欢历史和文化的童鞋们都可翻看下。《汉宣定胡碑》是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描述的碑文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汉宣定胡碑》到底有没有,没有人知道在哪里。但是碑文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班昭,名将班超的父亲)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都有出现。中华民族并没有过去,但是,大汉雄风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二、求汉宣帝定胡碑全文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中最为光辉璀璨的一段历史,明君辈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光武帝等等。与汉朝为敌的对手,被一一打服,其中最强大的匈奴,也有汉家一代战神卫青霍去病,打得匈奴远遁。即使在汉末国力大损的三国乱世,魏蜀吴中的任何一国何时怕过周边异族?
汉朝为一个民族建立了屹立千秋的自信与尊严,所以他的国号成为了这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1、寇可往,吾亦可往——汉武帝刘彻
汉朝初立时,经多年战乱,经济凋敝,国力大损。而北方的匈奴,国力强盛,多次侵犯汉朝边境。汉高祖曾亲率大军北伐,却为匈奴大军所困,差点全军覆灭,后无力北征,遂采取和亲政策,力求与匈奴维持短暂和平。高祖死后,汉朝历经惠帝、吕后、文帝及景帝四朝,继续维持和亲政策,另一方面则厉兵秣马,积蓄国力。等汉武帝即位后,武帝一改往昔委曲求全政策,决心以武力征服匈奴,面对朝中大臣的劝谏,武帝语:“寇可往,吾亦可往!”此语所表现出来的霸气,就是如今读来,我们也能感觉到一股英雄气迎面而来,血脉贲张!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战神霍去病
元朔六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请缨出战匈奴。霍去病率汉朝八百战骑,在茫茫大漠中奔驰数百里,斩杀匈奴单于祖父,俘匈奴单于叔父,斩敌两千余人。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孤军深入,率汉朝战骑,纵横匈奴境内两千余里,歼灭匈奴军四万余人,并且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所率部队以一万人的损失,前后一共斩获胡虏七万余人。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封狼居胥,饮马瀚海,西归大河,列郡祁连,孤军纵横匈奴全境,这也成了后世无数兵家将士的梦想。落日长河,茫茫大漠,孤军纵横,是传奇,也是不朽。也许是上天不允许他老去,只好把他定格在最耀眼的时刻。
3、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汉使傅介子
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等小国均联合匈奴,杀汉使官,略劫财物。元凤年间,傅介子受命出使楼兰。楼兰国王是个墙头草,在匈奴与汉朝之间摇摆不定。但是他贪图傅介子身边的财物,于是楼兰国王接见了傅介子。在宴会上,傅介子对楼兰王说:“汉朝天子派我和你谈一些秘密的事情。”于是楼兰王起身随傅介子走到一旁,让其他人退避。就在这时,傅介子命两个汉朝士兵刺杀楼兰王,两把剑刺穿了胸,楼兰王当场死去。傅介子提着楼兰王的脑袋,指着楼兰的大臣和士兵们说:“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他们真的不敢动,傅介子就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大摇大摆的走了。
4、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汉宣定胡碑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班彪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汉宣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纵观我国古代历朝,唯大汉方有此言。
5、胡虏亦不过如此,甚易与耳!——汉军李敢
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武帝以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率数万骑兵出北地,分两路进击河西匈奴。以郎中令李广、卫尉张骞率部出右北平为次要出击方向,牵制匈奴左贤王。李广率四千骑兵却遭到匈奴左贤王四万铁骑围攻,李广与十倍敌军据守死战,此时李敢(李广之子)血性激发,拔出长刀,直奔匈奴中军,率十余名汉军陷阵,竟直线贯穿了匈奴中军大阵,如入无人之境。李敢跃马扬刀,大笑道:“胡虏亦不过如此,甚易与耳!”
6、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将陈汤
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翻译为:“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国恒以弱灭,汉独以强亡。
三、凡日月所照...出自哪首词
1,凡日月所照不是出自诗词,是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五帝本纪》中的《帝喾纪》
原文为: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译文: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
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2,“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汉宣定胡碑
意思是:凡是日月照到的、江河流经的地方,都是大汉朝的疆土。
扩展资料:
《五帝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史记》的第一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
四、求汉宣帝定胡碑全文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汉宣定胡碑在《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建武二十八年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班昭,名将班超的父亲)给刘秀的奏章中有“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帝喾“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上面的话最原始应该是由这两句合成的。 汉宣定胡碑是小说杜撰的吧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宣定胡碑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汉宣定胡碑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