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宋人南渡感怀
- 2、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载内容的理解?
- 3、冯友兰先生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是什么时间?
- 4、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载内容的理解?
一、宋人南渡感怀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中写道:“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能有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此碑文总结说中国历史上共有三次北人南渡,我个人认为最惨烈、最耻辱的某过于宋人南渡。宋代是一个浪漫的时代,出现了苏轼、司马光、王安石、李清照等著名的文学家;而宋代又是一个耻辱的时代。国土沦陷、俯首称臣。 北人在自己的故土上受尽屈辱,却又无可奈何。无奈,只好南渡寻找新的故土。“北人南渡”短短的四个字,却包含着多少耻辱,多少艰辛,多少无奈,多少感伤。中国人作为农耕民族,最重土难迁,但不得已,他们踏上了南渡之路。路上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后面有金人围追堵截,路上还有强人烧杀抢掠,但他们还是出发了,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为了活着,哪怕生命在乱世中贱如草芥,哪怕可能会被杀死在路上 哪怕生前再也无法看到故土一眼,但他们还是出发了。因为只有离开才有希望,而且宋人永远是宋人,自己是宋人,后代不能是金人。文人、商人、将士、农民、手艺人等各色人,他们看遍汴京繁华,如今将离开了,这个曾给他们带来享受,带来恐慌 ,又带来耻辱的城市。他们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成家,在家里立业,要离开了。他们打起精神,收拾好被金人抢劫后的财产,上路了。
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载内容的理解?
《清华风物》之“西南联大碑”
2007年10月27日,一群年逾耄耋之年的老者,从海内外各地纷纷汇聚到清华园中。跨越70年时间的长河,这些曾经的同学少年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如今,他们挚爱的学校虽已不复存在,但数千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意志所诠释的这四个大字,已融入到一代人的血脉中,成为民族共同的记忆。这座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坐落于清华大学校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碑体主看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背面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共计834人。一侧刻有西南联大校训,另一侧则为此次建碑所立的碑志。依据地形条件设置的层层叠落的台地,和不规则的折线,凸显着中国知识分子刚直的品格。三块台地代表当时联合起来的三所大学,不同的铺地材料寓含三所学校的性格。它的原作,建于1946年西南联大正式结束之际,至今仍矗立在原联大校址——今天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内。1938年4月2日,南迁的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国难当头的日子里,三校师生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旗帜,团结合作、弦歌不辍,不但维系了中华教育之命脉,也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国事维艰、物质窘迫,联大教学和生活的环境异常艰苦。华罗庚一家居住在郊区一个牛圈的二楼,六年来一直过着与“牛”共舞的日子。闻一多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替人刻印挣钱。因为路途遥远,很多教授都要步行十几公里来校上课。周培源每天骑马的身影,则成了联大一景。更大的问题来自于安全。日寇飞机经常来袭,“躲防空”成了人人都上的必修课。在连绵的烽火中,师生们依然坚持求索、不懈追求。伴随着空袭警报声,金岳霖在山坡上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论道》。一批开创性的著作和学术成果也纷纷在硝烟中问世,为联大赢得“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的称誉。许多留洋海外的清华学子踊跃回国,以最新的知识反哺母校和祖国。八年中,在西南联大受过教育的学生约8000人,毕业生3800余人。培养出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两弹一星”元勋、90位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和灿若晨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政治家及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工字厅南苑的林木丛中,甲所和丙所之间的开阔地带上,还有另一块设立于1988年校庆时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额乃闻一多教授所篆之原迹。碑上所刻诗句,首字嵌联为“西南联大”。在钟灵毓秀的清华园中,这两座纪念碑静立在道旁。它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群学人的精魂,更是一个民族在患难中所迸发的精神与力量。三、冯友兰先生写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是什么时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上,建成于1946年5月4日,是为纪念西南联大的***史而建。碑文内容写的是1937年“七·七”卢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四、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载内容的理解?
80多年前,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举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大,云集三校英才,成为全国的文教重镇和民主堡垒。
1937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写出中国教育史上绚烂的一页,联大8年招收的8000余名学生中,培育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回顾当年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是为了今天传承“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让联大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