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杭州端午节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浙江一带端午节的习俗
- 2、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 3、端午节杭州人吃什么
- 4、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一、浙江一带端午节的习俗
关于浙江一带端午节的习俗
五一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以下我DL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浙江一带端午节的习俗,供大家参考!
关于浙江一带端午节的习俗
温州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俗称重五),温州民间认为是个大节,仅次于春节、中秋节,民间有 三日重五,五日年 之说,故习俗气氛浓厚,活动内容丰富。温州端午习俗主要有:
温州端午节习俗 龙舟竞渡
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载: 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 温州竞渡,至迟在宋时已很流行。叶适诗: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 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在宋时,还不是纪念屈原,直到明清以后,才演变为专门纪念屈原的日子。 一江竞渡胥寻乐,谁为汨罗三闾哭。 (清石方洛《且瓯歌》)又有民歌云: 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饮恨汨罗汪,龙舟队队江中飞,要饮蒲酒保平安。
到明时,端午龙舟竞渡仍很盛行。 自城市都鄙里社丛祠,各置龙舟,每邻端午,好事都先捐私囊,或并或修,竞渡之日,偏掠祭户之姻亲,而补己所费。聚众鼓噪,闻事劫夺者有之为之,姻亲者往往质当待索,罔敢或迟。及其斗胜夺(纟采),少有不平,鼓(木世)相击,损伤肢体,甚之损命者有之,构隙兴讼,伤财害民,就与有(足俞)于斯哉。 (《岐海琐谈》)清时,斗龙舟更加广泛流行。据清赵钧《过来语》记载:道光六年 (1826)五月初四,瑞安县城端阳节的活动: 本岁闺月,龙舟甚多,兼之邑有采舡,游人更盛。初四日,余与诸同人泛舟去拱瑞山看竞渡,士女四集,几至舟不可行
端午那日,在温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并 悬赏夺标 ,俗称 划龙船 或 划斗龙 。时间一般是五月初一前的开始,到初十左右结束,也有至月半者,平阳江南则是四月初一。
丽水端午习俗
丽水卷饼 是丽水颇具特色的节日地方美食,原料为面粉加水再加点儿盐,用双手不断搅拌成既稠稀得当又具弹性的糊状,然后放在铁铸的平底锅(丽水人称 熬盘 )上,下燃白炭慢火揉烙,揉烙时操作人手抓一团面糊,不停地上下有节奏地抓几下,一则防止面糊团掉落,二可增强面糊的韧性。操作人把面糊团在铁锅上一转,即成一个正圆形的薄饼,由负责炭火的 副手 及时翻转,并即从铁锅中取出已烙好的卷饼。烙好的卷饼俗称 卷饼皮 ,皮薄质白如绵纸,形圆似明月,直径约20厘米。
卷饼馅为百姓常食菜类,如四季豆、豆芽、豆腐干丝、泡皮、肉丝、烙鸡蛋皮丝等,再加油炸粉干或回锅的老油条。作馅的菜肴必须火炒,不留汤汁,吃时各人凭各自喜爱夹各式菜肴作馅心,喜蒜者可在卷饼皮上抹些蒜泥,嗜辣者可抹上辣酱,然后卷成筒状,即成供吃食的 卷饼 。
丽水卷饼荤素搭配,韧而不腻,老少皆宜,口味颇佳。特别是馅心中加上炸粉干或老油条,食时又香又脆,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确是大众化的美食。
忆及孩提时过端午,家中还爱烙 松花卷饼 ,那是以小面团抹上松花粉擂成圆形薄饼放锅中烙成的卷饼皮,其色粉黄,吃时格外芬香,当时好多农家都自烙这种卷饼皮,现今已成稀物了。
据老人言传,说卷饼原为 绢饼 ,和粽子一样,原是以丝绢包裹菜肴投入江中供鱼虾吃食,以免伤害屈原躯体,此说之虚实,皆无记载,故无从考证。
丽水端午风俗殊除了 吃卷饼 外,尚有 送羹 之俗,所谓 羹 即礼品,每年到端午节时,嫁出去的女儿要向父母送礼品,礼品除礼包外,尚有猪肉一刀、明甫 (墨鱼)一斤、豆腐皮一斤等。收 羹 后,父母要给女儿回礼,回礼的东西是麦李(李子)、蒲扇(麦杆扇或纸扇)、手巾等。丽水民间有句俗语: 生不白生,一年两次羹。 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一年要给父母送上两次礼品,一次是春节的 过年礼 ,另一次就是五月初五的 端午礼 。
此外,在端午前后,丽水少年儿童除了要在大人指示下用雄黄酒在脸上 画花脸 及在家里的墙边角落喷洒雄黄酒等,更爱到郊野去采草茎玩 斗草 。
杭州端午习俗
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乃中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医理论认为,这一天阳气为一年中最盛,于是端午便成了人们驱邪防病的最佳时机。老杭州人过端午节也有很多习俗,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艾草、吃五黄、挂香袋、赛龙舟,还有便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粽子。众多的习俗,目的却不外乎一个:辟邪。
1、挂艾草招福驱邪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老杭州人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
据了解,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从我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具备医药功能而来。而菖蒲则主要因为民间方士将其象征成可以铲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 水剑 ,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 蒲剑 ,可以斩千邪,驱邪却鬼。
2、吃 五黄 转运
这是流行于杭州等地的风俗习惯。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之为 五黄月 ,因有五种带 黄 字的食物在这个月份上市而得名。根据传统习惯,在端午节这一天,杭州人必须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人称 吃五黄 。当然,因为雄黄带有毒性,一般的老杭州人都会用绍兴出产的黄酒来代替雄黄酒。
吃 五黄 的最佳时刻是端午节的中午,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在这一刻,借助 五黄 驱邪解毒的功效,便可以扭转运势,万事顺心。
3、 闹龙舟 祈福平安
闹龙舟 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因为西溪溪流狭窄,赛龙舟人群众多,与普通龙舟赛有所不同,五常赛龙舟更注重划船技巧与闹龙舟的氛围,这一带的居民也常常把 赛龙舟 一说改成 闹龙舟 。每逢端午节,上万观众在两岸摇旗呐喊,热闹非凡。据老杭州人的理解,龙舟赛最重要的就是讲究热闹,在欢声笑语之中求得心情的愉悦,从而祈福平安。
4、挂香囊保健康
民间有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之说。在端午节佩戴平安香囊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古时一般是长辈送于晚辈以保佑其出入平安,香囊常用的是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端午节独有的民间工艺品,成为节日互赠友人的礼品。
在杭州,每缝端午节到来,城里的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同泰等老字号国药房以及部分历史文化景区便会提早开门,向市民免费赠送特制的香囊,祝愿市民健康平安。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成百上千的杭州市民便会排队领取香囊,场面颇为壮观。据考证,这个习俗从清朝光绪年间就开始了,而它的发起者正是杭州张同泰国药馆。
5、粽子最受欢迎
端午节吃粽子,是现在大多数人仅存的比较了解的一个端午习俗。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渐演变成一种深受大众喜欢的美食。刚踏入农历的五月,杭州一些百姓就开始浸糯米了,紧接着是洗粽叶、包粽子。老杭州人自己裹的粽子馅料品种一般都十分传统纯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差不多就不会再出现其他种类的馅料。如果不想自己动手,那么杭州一些知名的老字号店如 知味观 、 楼外楼 等都会有口味不错的粽子售卖。
嘉兴端午习俗
在中国,端午节有不少传统习俗,比如,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等等,而作为 吴根越角 ,嘉兴和端午有着极深的渊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民间有 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的说法,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从 2001年起,嘉兴每年举办龙舟赛以及群众性的裹粽大赛,吸引了数十万市民参与。其中,2009中国 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还吸引了70万观众参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6月, 嘉兴端午习俗 被列为首批 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 ,并入选第三批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嘉兴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现在包粽子可以说是花样繁多,除了最传统的馅料,还有桂圆粽、肉粽、水晶棕、莲蓉粽、蜜饯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有重包装的、有讲营养的,各地粽子的文化习俗不同,吃法也不同,因此各地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可谓五花八门。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作为一种民俗食品,粽子在嘉兴一带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朝《万历秀水县志》卷一云: 端午贴符悬艾啖角黍饮蒲黄酒,妇女制绘为人形佩之曰健人,幼者系彩索于臂。 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
嘉兴粽子的特点是入口鲜美,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同时携带方便而备受广大旅游者厚爱,有 东方快餐 之称,小小粽子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稻米之乡嘉兴的一种象征,被誉为 饮食文化的代表,对外交流的使者 。许多海内外朋友都是因为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才知道浙江嘉兴的地名。
;二、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你可能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习俗。那么,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是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汉族民间风时风俗。流行于杭州等地。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雄黄酒(以雄黄和烧酒调和,削菖蒲根加入,饮少许)、黄鱼、黄瓜、咸甲鸭蛋黄以及用黄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您可能也喜欢:祝福语大全:女生节祝福语3.7女生节送什么礼物比较好?元宵节如何增加运势?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三、端午节杭州人吃什么
吃“五黄”转运。这是流行于杭州等地的风俗习惯。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之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字的食物在这个月份上市而得名。
根据传统习惯,在端午节这一天,杭州人必须食用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人称“吃五黄”。当然,因为雄黄带有毒性,一般的老杭州人都会用绍兴出产的黄酒来代替雄黄酒。
扩展资料
端午节杭州人其他风俗:
1、挂艾草招福驱邪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老杭州人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
2、“闹龙舟”祈平安
“闹龙舟”胜会是杭州西溪湿地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活动,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年历史因为西溪溪流狭窄,赛龙舟人群众多与普通龙舟赛有所不同,五常赛龙舟更注重划船技巧与闹龙舟的氛围,这一带的居民也常常把“赛龙舟”一说改成“闹龙舟”。每逢端午节,上万观众在两岸摇旗呐喊,热闹非凡。
四、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杭州端午节有挂艾草、吃五黄、赛龙舟、挂香囊、吃粽子等风俗。每逢端午佳节,杭州人民除了到市场购买艾草菖蒲以外,城里的一些老字号国药房以及部分历史文化景区相较于平时会提早开门,向市民免费赠送香囊,祈愿平安。杭州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在杭州,除了传统的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以外,还有特色的吃五黄。五黄一般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雄黄酒、咸鸭蛋的蛋黄,每年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为“五黄月”,在端午这一天正午,杭州人一般会食用五黄,寓意万事顺利。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欢庆娱乐、饮食一体的民俗大节,中国各地的人们在这一天一般都会进行挂艾草菖蒲、吃粽子等活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杭州端午节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杭州端午节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