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前习俗水平阶段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管理道德发展的“三个层次六个阶段”是什么意思?

       三个层次: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六个阶段: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简介: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对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对企业而言,是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导向,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可以说管理道德是管理者与企业的精神财富。

       表现:

       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一些单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企业唯利是图。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与实际上不讲道德经营的高度分裂,由此产生了企业管理的道德失衡。

       1.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方面:欺骗性的广告宣传,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生产不安全或有损健康的产品。有些经营者明知产品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但故意向消费者隐瞒真相,而大力宣传其对消费者有利的方面,或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的功效。

       2.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方面:假冒其他企业的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侵*他*商业秘密,损害竞争对手商业声誉,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挖墙脚等。特别是企业间不讲信誉、彼此拖欠和赖账、不履行合同。

       3.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方面: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侵犯员工的健康权利;有些企业在招聘、提升和报酬上采取性别、种族歧视,侵犯隐私;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不公正,克扣薪水等。

       4.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财务欺诈、偷税漏费、官商勾结、权利腐败、商业贿赂、地方保护主义、国有企业改革中的 内部人 控制现象等。

       5.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方面:企业为追求高利润,对治理污染采取消极态度。对排放 三废 等造成的污染不实施治理而是继续偷偷地排出。特别是一些化工、印染、造纸等工厂规模小,对废水缺乏必要的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二、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一)简介:科尔伯格运用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法来推断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茨偷药。

       (二)三水平六阶段道德理论内容:

       (1)前习俗水平(0—9岁):

       ①惩罚与服从定向:服从权威,避免惩罚。

       ②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获得奖励,满足个人需要

       (2)习俗水平(9—15):

       ③人际和谐定向阶段(好孩子阶段):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好公民取向):重视法律法规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规则是民主的人为的可修改法律

       ⑥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阶段:生命,良心价值取向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三、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科尔伯格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指:

       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叫做“道德两难故事法”,其中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汉斯偷药”。故事的主要情节为:汉斯的妻子得了重病,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而这种药只有一个药剂师能够配置出来,药价十分昂贵。

       汉斯想了很多办法都得不到这种药,他到处借钱也没有借到,他哀求药剂师,药剂师也无动于衷。如果再得不到这种药,他的妻子便熬不过当天晚上了,于是汉斯想到了晚上去偷药。故事讲完以后,研究者会向被研究的儿童提出问题:汉斯该不该去偷药?

       处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他们的理由便是研究者做出判断的依据。

       1、第一个阶段是前习俗水平里的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时候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观念,还没有道德意识,他们判断的依据就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第二个阶段是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提出自己的问题: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3、第三个阶段是习俗水平里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可以叫做“好孩子”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的判断标准变成了符合大家的意见,求表扬。所以他们的提问变成了: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对汉斯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4、第四个阶段是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时儿童有了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并且认为法律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偷药,因为偷药触犯了法律,是不好的。

       5、第五个阶段是后习俗水平里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儿童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共同商量讨论出来的,法律也可以重新修订的。所以这时儿童会觉得既然汉斯偷药救人会触犯法律,那么说明现在的法律考虑的还不够多,应该进一步修改。

       6、最后第六个阶段是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叫良心道德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会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所以没有什么是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的,汉斯无论如何也该去偷药。

四、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中,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三水平六阶段是柯尔伯格对人的道德发展的一个划分,他将其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中又包含两个阶段,总共为六个阶段,所以就将这个理论称为“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其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利益,处于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会以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好坏是非。分为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其特点是能够理解社会规范,认为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分为好孩子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其特点是个体的道德评价会以普遍的道德准则和良心为基本依据,超越法律与权威的标准。分为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和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前习俗水平阶段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前习俗水平阶段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