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合肥有哪些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合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 2、合肥的风俗是什么
- 3、合肥有哪些习俗,风俗习惯
- 4、合肥的风俗是什么
一、合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合肥春节的风俗有贴门神、祭灶、扫尘、割年肉、办年货。1、贴门神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2、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3、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4、割年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5、办年货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二、合肥的风俗是什么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下面我为就带来安徽合肥过年的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1正月初一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其实拜年时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2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3正月初三
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4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5正月初五
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 ”
6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种蔬菜做成的。
7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 汤圆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 滚 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三、合肥有哪些习俗,风俗习惯
一、丧 葬旧时合肥称父母去世曰“老了”,全家必须举哀、戴“孝”,叫做“白喜事”。80岁以上去世则叫“红白喜事”,门楣上持红白布,丧仪虽依样进行,但吹打乐队可奏喜庆之曲。二、抓 周 抓周,是合肥流传至今的民间风俗。在幼孩周岁生日那天,父母和外家舅姨聚宴祝贺,并在幼孩面前摆上笔砚、算盘、方片糕、量布尺和糖果等,逗引孩子抓取,名曰“抓周”。若孩子先抓方片糕,便认为孩子今后能步步高升;若先抓量布尺,则认为孩子将业是个商人;如先抓糖果,便认为孩子是个“好**”,没出息;最好是先抓笔或砚,这样孩子长大必定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
三、春 节通称过年,是过去合肥城乡同庆的隆重节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送灶”起,至年初五止,都是浓厚的过年气氛。很多人家还拖到元宵节后,才算把年过完。四、送 灶是送灶君老爷上天奏事的仪式。在腊月二十三日晚间,家主在厨房灶君位前,焚香燃烛,供上饴糖饼子一对,切成寸许长的稻草秸子和黄豆一碟。那饴糖是甜灶老爷的嘴,让他上天后不讲坏话;稻草和黄豆则是灶马的食料。家主在向灶君礼拜过后,便端起盛稻草和黄豆的碟子,一边向上洒,一边念叨:“灶老爷,上西天,好话多说些,银钱多带回”,送至天井,任务完成。 不过,最讲究的还是除夕和初一。在除夕这天下午,大家小户都要贴门对,挂上有堂名的门灯,并由家主向“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焚香、磕头。然后,放炮竹、吃年饭。
五、年 饭又叫团圆饭,全家老小都要到齐。因此,合肥过去流传民谣:“有钱无钱,回家过年,父子相会,夫妻团圆”。年饭菜上十大碗,其中必须有安乐菜(干马齿苋)、豆腐果烧肉、圆子和鱼(鱼到初五后才吃),名之曰:“十全宝贵”、“四季安乐”、“合家团圆”、“年年有余(鱼)”,取个好彩头。 年饭吃过,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并用草纸擦孩子的嘴,防止他们在新年期间讲破嘴话。然后,家主给各路神灵敬香,进行封口,即在大门内交叉贴上“封门大吉,开门大发”的红纸封条。接着,举家围坐或打牌,或掷骰子,“守岁”待旦。
四、合肥的风俗是什么
合肥中秋食俗:吃藕中秋节,合肥人除吃月饼外,还要吃包河无丝(私)藕.传说包拯晚年,仁宗要把半个合肥城封给包公,包公拒绝.但仁宗一定要封赐,最后把一段护城河封给他.包公只好领封,但心里很不安.看到护城河里的藕荷,遂对藕荷作了规定;河藕能吃不能卖,包拯铁而藕无丝(私).说也怪.别地的藕是藕断丝连,但包河藕无丝.从此合肥地区便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包拯后人恪守这一遗训,并在中秋这天品尝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无私".包河里的藕,只送给乡邻,从不卖钱.这一美德人们竞相效法.遂成风俗.
合肥婚姻面习俗:
安徽合肥区婚礼仍保留些古代习俗结婚前夜男家要宴请族各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辈拜毕新郎首迎亲队伍便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达家门前家照例紧闭门要新郎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随进屋内 夜家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举宴前新郎要先叩拜见宾客同要拜见家者叩吉计其数晚新郎宿于岳家 早晨(即婚礼吉)新郎迎亲随家门前放鞭炮称"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与新郎起发往男家 门新娘放声哭表示愿离父母家亦哭表示惜别啼哭声新郎兄弟或至亲送先行称"送亲" 新男家门前男家请两位双全妇新郎新娘鞋换"鞋"与"偕"同音故举"白偕"象征 新郎进男家门亲友口念吉祥语句手向撒花红枣类叫做"撒喜"进行拜交拜喝合酒等婚仪则与其区同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合肥有哪些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合肥有哪些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