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南方腊月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腊月的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1、腊八,喝腊八粥。
每年腊月初八是中国的腊八节,相传腊八节源于佛教,僧侣以五谷、果实煮成腊八粥,赠送给门徒。
后来传入中国,腊八节开始成为祭祀祖先、祭祀五谷之神的节日,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祝愿自己新年“八方来财,万事‘粥’到”。
2、腊月十五,祭玉帝,祈平安。
十五月圆,代表着圆满,腊月十五是一年的结束,在这一天,民间习俗是“祭玉帝,祈平安”,过去的人们要在这一天写一封“平安文书”,向玉皇大帝表达祈求平安的愿望,无论今年如何,惟愿明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3、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灶王爷上天。
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之为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禀告玉帝一家人的善恶,除夕夜回来,赏善罚恶,赐福降灾,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拿糖瓜粘上灶王爷的嘴,希望他可以多说些好话。
4、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年底大扫除的日子,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疏浚沟渠,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快乐地迎接新春来临。
5、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灶神上天之后,玉皇大帝会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判定来年祸福,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祭祀祈福,称之为“接玉皇”,说话做事都格外小心,以博取玉皇欢心,希望可以降福来年。
6、腊月二十六,打牙祭。
古代每月要两次祭祀土地公公,称之为“牙祭”,腊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所以又称之为“尾牙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过去人们平时很少能沾荤腥,所以又把这个能吃到肉的日子称为“打牙祭”。
7、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民谣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一方面是准备过年的主食,另一方面是贴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有辟邪驱疫的作用。
8、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这一天是小除夕,一家人要在户外焚香别岁,同时也要上坟请祖,摆好牌位和贡品,祭祀祖先。
9、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新旧交替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包饺子、守岁、放爆竹,迎接新春,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祝愿来年幸福安康。
二、南方小年的来历和风俗
腊月二十四风俗:
一、南方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而在一些南方地区过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你打开手机上的日历,就会发现,腊月二十三标注北方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南方过小年。
二、祭灶王。在南方,到了腊月二十四,和北方一样,也要祭拜灶王爷。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多多美言,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当然,在腊月二十三时,就有的开始打扫房子了。但腊月二十四也叫“扫尘日”。眼看就要过年了,年前进行一次大扫除。把家里面收拾的干干净净,驱除病疫、除尘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祈求新年幸福安康,好运来临。
四、写对子
过去,不像现在,有印刷好的春联,都是用毛笔书写。书法好的,买红纸自己写;有的请写得好的去写;也有的到集市上赶集,买人家写好的对联,比较方便。春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简洁明了。而且春联特点突出,是辞旧迎新,寄予希望,期盼幸福。过年贴春联,象征红红火火,趋利避邪,来年更加吉祥如意。
五、办年货
最常见的是赶年集、逛市场,采购过年的年货,喜欢什么就采购什么,把家里购置的丰盛圆满。当然,这一天,在老家时,还会炸年货。炸鸡、炸鱼、炸肉、炸耦合等等,炸过的年货,放置时间长,用于过年时备用,也用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
三、腊月的节日时间、风俗是什么?
腊月的节日时间、风俗如下:
1、腊月初八--腊八节
民间俗话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栗子、桂圆等干果。吃腊八粥寓意健康、祈福。
2、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南北方小年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南北方小年,日期不同,习俗也不一样。除了打扫卫生、剪窗花、沐浴理发外,南北方在“小年”这一天也有很多美食习俗。
北方人爱吃饺子,在小年这一天也不能例外,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说着一年里的奇闻轶事。而在南方,和很多场合一样,饺子被汤圆所替代,汤圆象征着合家团圆、团团圆圆,也是对未来一年生活的美好期盼。
3、腊月二十九--小除夕
当腊月为小月时,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敬畏祖先,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除此之外,除夕当天,还有蒸馒头、剪窗花、贴春联等活动。
四、南方小年的来历和风俗
南方小年的历史由来:根据文献记载,由于传统文化差异影响,因此小年夜在南北方有不同的时间。北方地区小年时间通常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小年时间通常为腊月二十四。
在宋代和清代之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夜,也为祭祖,举行祭天大典的时间。由于北方为以前政治中心,因此受到的官气影响较深,随之跟随模仿,但是相对来讲,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因此南方小年一直固定为腊月二十四,这一习俗沿用至今。
南方小年的风俗有祭灶、掸尘、吃年糕、吃年粽等。
1、祭灶:小年也叫祭灶节,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人们在腊月二十四都要祭灶,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
2、掸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3、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同音,吃年糕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步步高升。
4、吃年粽:南宁人过小年有吃年粽的习俗,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
北方小年习俗
1、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灶神信仰是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2、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3、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4、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北方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之一。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5、扫房
小年这天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打扫干净,俗称扫尘,扫尘是为了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尘”与“陈”谐音,寄托着人们除陈布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方腊月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南方腊月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