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云南有什么习俗(云南有什么风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云南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云南的“民风民俗”有:竹筒当锅煮饭卖、牛奶做成扇子卖、过桥米线人人爱、米饭粑粑叫饵块、谈情说爱用歌代、新娘要把墨镜戴、娃娃出门男人带等等。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二、云南有哪些风俗

       1、昆明挂甘蔗

       春节前夕,农贸市场或年货街上都会有很多卖甘蔗的老板,摊位上甘蔗堆成小山,任由顾客们挑选,挑甘蔗很有讲究,甘蔗的尾部要有根须,顶上的绿叶不能去掉。到除夕12点时,把甘蔗根冲上叶朝下放在门背后,预计一年比一年好,一年从头甜到尾。

       2、铺松毛

       从山上挖一棵松树回来栽在门前,并用松毛做一个包插上香,跪在地上给松树磕头上香,祈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财源滚滚,全家幸福。家里客厅的地上要铺满松毛,绿茵茵的,满屋子都是清新的气息。

       吃年夜饭时,将菜饭放在松毛上,全家人一起坐在松毛上品尝佳肴。有农户,会把砍回来的松枝插在院子里或大门两侧,象征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3、吃长菜

       长菜也称杂熬菜,将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一锅焖,由于很多家庭都会聚会,所以剩菜特别多,一般能够吃到正月十五过后。

       长菜里面有蒜苗、青菜、猪大肠、猪小肠等,这些食材都是完整的,不能用刀切,代表着长吃常有,长长久久。酥肉、红烧肉、红烧鱼、腊肉,八宝饭等,也是昆明人过年必吃的食物,很有代表性。

       4、灌香肠

       春节前夕,每家农户都会杀一头猪或两头以上过年,*猪*员将猪的内脏清理好后,会进行熏肉、灌香肠等。灌香肠很有讲究,需要先把瘦肉用刀切碎或用专门的打肉机打成泥,接下来放入大盘中。

       5、祭祖

       除夕前,要将麦芽糖、苹果、橘子等果品放在灶神前,在灶神的两侧贴对联。三十晚上全家老少要跪拜祖先,然后开始放鞭炮,吃团圆饭,一家人互相聊天,一起看春晚。

三、云南风俗是怎么样的?

       云南风俗如下:

       1、云南佤族,摸你黑。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临沧沧源县。他们有本身的说话是佤语。佤族间木鼓视为神器,人们会用木鼓跳舞,而木鼓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摸你黑,也声名远扬。

       2、云南傣族泼水节。傣族泼水节,是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3、丢包。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4、赛龙舟,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5、放孔明灯,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四、云南有哪些风俗

       一、傣族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的形式来庆祝,所以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泼水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区,全州各地都有“泼水节”,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举办的“泼水节”规模最大,盛况空前。

       “泼水节”一般从傣历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开始。这一天彬彬有礼的傣家儿女,取来清洁的水,用树枝蘸取,互相泼洒,以示为您洗去一年的尘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平安。现在的“泼水节“已演化成群众性的狂欢活动,“水花放,傣家狂”,人们提桶端盆取得水来,见面就迎头盖睑地泼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象征着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节

       云南的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共同的节日--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时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至25日(阳历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来参加火把节。

       人们高举火把汇集在村头、寨边或广场上,然后在松林、田间奔驰,表示驱除虫害邪恶,以求丰收幸福。每年逢火把节的晚上,从昆明到路南县石林风景区的中外游客有数万人至十几万人,每个人手持火把,与彝族人民汇集在石林风景区,把整个大地照得通红,形成灿烂耀目的火海。为给旅游者助兴,当地政府还在石林风景区组织放礼花,整个夜空五彩缤纷,使观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云南大理三月街,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历时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资交流盛会,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欢聚的节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时在苍山东麓、大理城西举行。这期间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艺品、土特产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三月街的规模越来越大。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几十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参加这一盛会,在全国或云南亦属少见。

       四、哈尼族长街宴

       每年农历12月初(阳历10月10日左右),是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哈尼族的春节--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民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每当节日的头天,村中龙头就到村头的龙树林中央摆设祭桌,宰杀无杂色毛的龙猪,敬请龙来和大家共度佳节。请龙完毕,龙头就把龙猪肉切成与全村户数相等的块数分给各家各户吃。

       昂玛突节的第二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摆起来,一家摆一至二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多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扩展资料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有曲艺83种,为全国之冠,其中少数民族曲艺56种,汉族曲艺27种。彝族歌谣据统计有七十二调,大的有梅葛调、青棚调、阿色调等。大理地区白族曲艺发展成熟,产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调。哈尼族曲艺种有哈巴、腊苔、优历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众中。

       傣族神话传说与古歌谣结合,产生了民间说唱艺术章哈。纳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内容的说唱艺术纳西大调,傈僳族曲艺尼丹木刮,佤族曲艺柏巧、唠琼嘎卜(木鼓说唱),苗族曲艺然更、巴腊叭,拉祜族曲艺嘎门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话传说曲目,它们与民间歌谣结合,通过原始宗教祭师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当中。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有什么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云南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