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新疆有什么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维吾尔族的风俗 维吾尔族的风俗介绍
1、礼仪,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 2、节庆,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 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月为准。 3、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择偶 男孩的父母首先从亲友邻里、乡里,其次从外村异乡为儿子物色对象。选中之后,就通过别人告诉儿子,征求儿子意见,若儿子无意见,即可选定。 4、服饰,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 5、饮食,维吾尔族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羊肉串与手抓饭 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
二、新疆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新疆春节的习俗有什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过端午会吃粽子、插芦苇花。
1、吃粽子
由于有丰富的干果资源,因此新疆人喜欢制作“八宝干果粽子”,使用杏干、葡萄干、小枣、无花果干甚至桑葚干以及花生、核桃和芝麻和进糯米里制作馅料,再加上新**特的“长丝麦芽糖”,口感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略带微酸,非常独特。
而粽子的清香味,也和内地的粽子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新疆不出产粽叶,因此新疆人就地取材,使用了一种大张的芦苇叶来包粽子,做出的粽子不但清香扑鼻,还能解腻。
2、插芦苇花
内地一些省份过端香节,会在门上插一丛苦艾,取“辟邪趋吉”之意,而在新疆,由于苦艾比较难找,因此端午节有些人家门上会插一束金色的芦苇花,看上去非常亮眼。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
1、先秦时期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在当时端午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2、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汉代时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五日。就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北方端午风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参考资料来源:
三、你知道哪一些新疆的传统节日?
新疆作为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除了我们平常的节日,确实还有他们自己固有的传统节日,每个这样的节日也会有特定的庆祝方式,我所知道他们特有的传统节日就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巴拉特节、白雪节、播种节、抹黑节、那吾鲁孜节、巴罗提节、撒班节等等,当然新疆还有很多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只是我知道的少数节日。
四、新疆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新疆春节的习俗有什么
1、新疆的春节与汉民族的春节不同。汉民族的春节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春节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 2、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疆有什么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新疆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