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贵州丧事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贵州黔西洪水苗族葬礼风俗
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 苗族人死后,实行棺木土葬,葬仪中要念《上天经》,请开路师傅。杀三只鸡为“枕头鸡” 、“点字鸡”、“喊魂鸡”。 人葬后十二天做一次祭奠活动。较长时间后要举行较隆重的做斋仪式,请鼓手、芦笙手、歌手、献饭者,可以几代人做一次。每代人杀一头赔礼猪。做斋时,要做假人代替死者,祭师和子女、舅叔 要唱歌,歌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世哲理和本民族规矩礼节。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垒坟。民国《马关县志。风俗志》载,苗族之丧葬,“自人死时即敲鼓吹芦鳖以乐鬼,昼密不停,鼓间数秒一敲,丝间数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后已”;埋葬之前,子孙要“朝暮蒲食”,并“以酒肉喂塞死者之口”;选择坟地时,“以木棒一条拼力向空抛掷,就棒落横则横葬,科则斜葬”。部分“白苗”人死要为之穿白衣,并用竹子或细本条编成一框架,盛尸于 内,停尸堂中,出葬前三天要为死者猖丧歌,入夜,为亲友者,必来慰藉,坐卧相陪。部分苗族人冠 则用寐布包好吊在屋内供亲友吊唁,择日埋葬。丽江甲子乡婆族人死,出葬时要请巫师击皮鼓、吹芦鳖为死者开路。昭通、楚雄部分苗族流行横葬;文山一带“花苗”、“偏苗”则行直窜。“白苗”葬前有“敲牛”习俗,即妇女死,其娘家要向女贸家索取一头牛宰杀,娘家未“敲牛”之前,女婿要向岳父母家汇报其妻私有财物等情况。在苗族的观念中,人死是因为灵毫脱离开人体的缘故,相信死者灵魂可以变鬼,所以要请巫师向死者超度亡 魂。有的苗族,葬后十二天要“做斋”三天。解放有,苗族遇有丧事,要杀牛、羊、猪、鸡祭献,并 设酒宴,耗费很大。
二、贵州农村行丧葬习俗,子孙后代行“青坟礼”有啥讲究?
1、报丧
苗族死人实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2、守灵
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3、择日
有的要择“吉日”,看哪无忌讳才扶柩入土。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身缠二、三丈白布提着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手执香纸,撇纸钱,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践踏庄稼也不计较。
4、下葬
到坟地棺木入穴后,由孝子亲手持锄连挖三锄,连呼死者三声,然后众人才动手埋葬。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门外放有一碗水泡饭,每人千拈儿粒,放在嘴边吹散,才能进屋。对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论老幼,不能停尸屋内,多数不择日子,随死随埋,丧事草率。
扩展资料
苗族葬礼接客礼仪:
正戛那天,众亲友陆续前来。特别是娘舅 ( 或姑妈 ) 前来祭奠时,孝家要在路口边铺上一个竹垫,上呈三角形,放上三个草团,草团中间放上三个熄灭的柴火,旁边摆三杯酒,还有一副竹卦,并请一能说会道的管事恭候。娘舅 ( 或姑妈 ) 家也请人领队代言。
当客人一行来到竹垫边,管事先斟酒给每个客人喝,然后主客家请来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问竹卦是否准备好。管事也用同样方式一一作了回答。代言人拿起竹卦,唱着朝后奠三杯酒给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后,向三个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进灵堂。
孝家跪在堂前迎接并扶客人一同入堂。外管事则预先安排了一户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如有死者的女婿牵有牛或猪、羊来祭奠,则自己找管事并要一一讲清楚方可收下,参加祭奠仪式也要请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亲生女儿、女婿的哭诉,也要得到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
三、贵州的丧葬文化
到贵州毕节乡下修高速公路,租住在农家,周围有十数家农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村落里。 到了新地方,喜欢不自觉地与原来住过的地方比较,寻找不同。 我发现这地方经常死人,时常有哀乐响起,飘扬的经幡,锣鼓、鞭炮,使人感觉到许多不适。 平时串门,却发现这里的人普遍长寿,八十多,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随处可见。他们大多眼明耳聪,身板硬朗,生活都能自理,也能接受我们这些外地人。 时间长了才知道,我的感觉有误,这地方并不经常死人,而是他们的丧葬文化与我走过的其他地方不同。 这里办丧事时间长,少则几天,长则十多天,甚至二十多天,所以才经常听到办丧事闹出的动静,给人一种经常死人的感觉。 贵州毕节这地方,不能说薄养厚葬,对老人的赡养也还尽心尽力,但厚葬却是其他的地方比拟不了的。 他们十分看重丧事。婚嫁、建房、孩子满月等红喜事,如果有事走不开,可以托人上人情,丧事却必须亲自到场,也有条件亲自到场,十多天里,再远也能赶到,再忙也能抽出时间到亡者灵堂前烧一柱香,磕三个头。 老人病危,照例不在医院,信奉死在家里。眼看老人没有了复生的希望,会通知亲朋好友临终告别,这几天,能赶来的大都会赶来探视。看到老人症候只有一两天生命时,丧事就开始筹办了,门口搭棚,借桌椅板凳,准备烧纸火炮,和我们那里比,显得过于急性,催促多于挽留,让外地人不习惯。 丧事时间长,是贵州一些地方的特点。夏天十来天,冬季更长。丧事时长时短,检查着儿女的经济实力,大家不想丢份儿,再艰苦也得坚持几天,不让邻里瞧不起。 要说开支,和其他地方三天丧事比,也不见得大很多,不兴唱戏,超度的和尚、道士不多,鞭炮也不傻放,近亲吃素,百客吃荦,一场下来,五、八万足矣。 有一个习俗,我是第一次看到,迎客者准备好一尺来长的棍子,交给前来吊唁的客人,客人躬腰拄棍前行到灵堂,一队队客人结队躬行,壮观又悲切。 最人性化的风俗,亡者入土,葬礼并没有结束,还要举办三天。对亡者的祭拜还在继续,大部分精力用于陪伴亡者家属,说一些宽心体己的话,减少因丧事戛然而止引起的生者悲伤、孤独情绪。 百里不同俗。贵州的葬礼有特点。
四、贵州农村行丧葬习俗,子孙后代行“青坟礼”有啥讲究?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不少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习俗,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贵州农村所实行的葬礼习俗。人的一生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四个过程,这是每个人要必须经过的阶段,那么 葬 就是人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非常的被人们所尊重。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葬礼,贵州农村行丧葬习俗,子孙后代行 青坟礼 有啥讲究。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生活在贵州地区的民族有的是从外地陆续迁移过来的,有的就是土著民族,如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族举行的葬礼沿用古代的葬礼较多,其他都是大体相似的。他们分别分为土葬和岩葬。但是却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早期人民的丧葬形式,那么在综合和各个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分为这么急几种情况:第一个就是老人在临终前,自己的亲生儿子必须在老人家床边给老人送终;第二个就是当人死了以后,在自己的房门口放鞭炮,并且要通知远房亲戚都过来报丧;然后第三个就是人死以后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化妆,以及穿衣服,将尸体放在板凳或者是灵床内,就是所谓的棺材。
贵州的子孙后代要实行 青坟礼 ,因为坟墓也可以算是人死后的最后一个归宿了,所谓的 青坟礼 就是坟头上面长草,那么坟头长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坟头如果长草就代表这个逝去的人的家中有什么好事出现,坟头长草,意味家里面要有喜事或者是有人当官儿。那么又有人坟头上面长树,在一些方面来说,是不好的,因为如果这个树离坟墓太近的话就会破坏坟墓里面的构造。并且如果是树木太多的话,土地过于潮湿,阴暗。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好,可能会对子孙后代带来伤害。
当然,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习俗话,那么还是希望他们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来实行这个葬礼。但是对于这些所谓的丧葬礼仪,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太过于迷信,因为中国***是无神佛论的,在少数民族可以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及自己民族的一些丧葬礼仪。但是我们要去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要让他们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丧事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贵州丧事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