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布朗族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布朗族婚俗
布朗族的婚俗非常有特色,一对情侣的婚典要重复举行2至3次。第一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须回岳父家住,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劳动生活。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布朗族属南亚语系,无文字,习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朗族总人口为9.19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另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
布朗族婚俗——恋爱
串姑娘
布朗族婚俗布朗族婚俗图册“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青年的恋爱和婚姻非常自由,常常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小伙子们换上新装,怀抱三弦,结伴来到姑娘的竹楼下面,争相用诙谐的话语和热情的歌声去打动意中姑娘的心灵。精心梳妆打扮过的姑娘们也会早早地燃起火塘、打开房门,请小伙子们进来,用对歌、递烟、敬茶等巧妙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布朗山区串姑娘可以群访,也可以单独夜访。串姑娘也是青年男女进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普遍形式。
夜访
夜访更是布朗青年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这种夜访活动多 数是在“翁瓦萨”期间进行(翁瓦萨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至次年九月十五日。约在公历十月中旬至次年七月中旬)。每当深夜,小伙子们便弹着三弦琴或是唱着委婉的情歌到姑娘家里拜访。夜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群访,即几个小伙子一起到 一位姑娘家里进行社交;另一种是单独拜访。前一种多属社交性质,也可能是几个小伙子同时追求一个姑娘的情况;后一种夜访事实上就是谈情,布朗语称其为“邀贯奇”。对于来访者,姑娘一般不能拒绝,并且要以礼相待,即使她已经有了心爱的人,也不能拒绝来访的小伙子,她所爱的那个小伙子也不能妄加反对。在开展夜访活动的那一段时间里,小伙子 一般不在自己家里住宿,到哪个女友家访问,便在哪家留宿, 一般是住在火塘的左侧。让来访者住宿是女方的一种义务,来访的小伙子们如果发现他们所追求的姑娘已经和别人特别亲近,他们便会主动回避,借故下楼另选拜访对象。
布朗族婚俗—— 婚礼
布朗族青年男女结婚需要举行两次婚礼。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双方感情融洽,男方父母就请媒人给女方家送去茶叶、盐巴等礼物。女方家收下后,男方就可以请祭司卜卦,选择吉日结婚。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要分别送给本村寨的长老草烟等礼物,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请长老向全村寨的人发布结婚的消息,并邀请全村寨的人都去喝酒吃肉。结婚当天,男女两方都要杀猪置酒,热情款待亲朋好友和全村寨的乡亲。同时还要把剩余的猪肉切成许多小块,用竹片穿起来,全村寨每户送一心。猪心和猪肝则剁碎后煮进糯米饭中,请儿童们来吃,以祝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举行婚礼前,要置办最丰盛的酒席招待村寨长老、头人和族长,饭后再请他们主持婚礼,并请他伙为新郎新娘的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当象征着新郎和新娘和心和灵魂都已拴在一起的拴线仪式结束后,新婚夫妇要拿芭蕉叶包的一包饭和一包菜到佛寺去行滴水礼,请佛爷念经祷告和祝福。
布朗族青年男女婚前有充分的恋爱和交友的自由,在举行婚礼的当天晚上,新娘还要设宴款待自己交往过的男朋友们,以回忆过去的友谊,期望今后能友好相处,并接受男朋友们的祝贺。这时候,新娘和男朋友们都以歌声来问答和交流,并伴有铮铮的琴弦声,使婚礼充满别具一格的情趣和韵味。
结婚当晚,新郎新娘各住一处,并不同房。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新娘和女伴悄悄来到新郎的住处,推醒新郎,并带上早已准备好和东西,一起匆匆来到女方家。这时候,岳母早已等候在竹楼门口,见女婿来到,把一件新上衣送给女婿。新郎则取出两支用芭蕉叶裹好的腊条插在门上,作为结婚的象征。这种习俗被称为"偷女婿",带有尽早拜谢女方父母的意思。新婚夫妇进入房间后,女方家早已宾客满座,新郎新娘要一一拜见,并接受老人们的祝福的拴线。
按布朗族婚俗,这次婚礼之后,新郎仍在男方家劳动、生活,只是晚上才到妻子家住宿;新娘则劳动、生活、居住在娘家。这样的生活一般要经过三年。这期间,女方生育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同时也属女方家庭的成员。三年后,夫妻恩爱,感情融洽,就可以举行第二婚礼。届时,妻子就携子女正式来男方家生活。个别感情不和的,就可以在这三年内离异。
第二次婚礼属正式婚礼,其隆重程度要超过第一次。届时,新娘头上缀满鲜花,打扮得漂漂亮亮,在众多送亲者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一路上要燃放鞭炮,高奏鼓乐,一派喜庆气氛。陪嫁的物品和财产有:茶树、竹蓬、猪、牛、铁锅、衣服、首饰以及自行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电器等,个别的还有汽车、摩托车。这时候,新娘要啼哭,以表示离不开父母和兄弟姐妹。到了男方家后,婆婆在楼门口给新娘一条新筒裙,新娘把这条筒裙和第一次婚礼时母亲给新郎的上衣叠在一起,以示夫妻今后永不分离。送亲者们则同女方家一一清点和交验陪嫁的物品和财产,并立字为凭。这亲者同时还拿出四对蜡条,让新郎新娘互相交换,以作为第二次婚礼的象征物。接下来,由村寨中的长老为新婚夫妇拴线,并致以吉祥的祝福。
仪式结束后,男方家盛宴招待宾客,大家喝酒吃酒,笑语喧哗,纷纷祝贺这对夫妻幸福美满,白首偕老。饭后,人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以示庆贺。布朗族的两次婚礼这才结束。
布朗族婚俗——离婚自由
布朗族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在订婚阶段,如双方不愿维持婚约,彼此送一串槟榔即可解除。如离婚,则女方不参加离婚仪式,由其父或兄代表。届时,提出离婚的一方杀一头猪,把猪肉分给全村寨的孩子们吃,让孩子们在村寨里大声宣告某某和某某已离婚。这样,民俗形式上的离婚就正式生效。也有剪断蜡烛表示离婚的。离婚时,妻子在夫家住不满三年的,可以将自己的财物带回;住满三年的,财物由男女双方平分。
二、布朗族的风俗
三、布朗族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土著少数民族,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有什么?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其中一个最大的聚集地是勐海县的布朗山,这里聚集的布朗族人口占了布朗族总人口的65%。目前我国布朗族的总人口约为12万人。布朗族的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布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布朗族人认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欲望会导致恶者更恶,善者不善。所以他们非常信仰鬼神,认为鬼神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在所有鬼神当中,最大是苦拉。苦拉是传说中人头蛇身的怪物,凡是遇到洪水或者山崩时它就会出现。如果有人遇见了便会死去。所以布朗族每一年的关门节和开门节都要祭祀苦拉。
讲到布朗族的节日,很多布朗族人有着与汉族相同的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但是布朗族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节日,比如开门节,关门节、火把节、尝新节,还有就是最重要的布朗族新年。布朗族的新年是在傣历6月中旬,也就是公历的四月中旬。在这个日子里,布朗族的主要活动包括为家族长洗礼、泼水等等,所以又称为泼水节。还有的布朗族人要在森林里堆沙和插花,所以又称为堆沙节、插花节。布朗族过年的时间通常是三天。第一天打扫住宅、清洗衣物、餐具,以及洗浴。第二天的主要活动是杀猪宰牛、备办酒席、做糯米粑粑和黄花饭。还有准备过年的酒水和其他食物。
第三天是真正的新年伊始之日。村民们要进行浴佛活动。所谓浴佛,就是把佛像上的灰尘擦洗干净。同时家庭成员要向族长行跪拜礼。每户要准备两份糯米粑粑,上面插上蜡条和鲜花,送给家族长。一份放在家族长卧铺上方,作祭祀用。另一份献给家族长。然后为家族长洗礼。所谓的洗礼就是用一些清水洗头,洗脚。同时祝福家族长身体健康长寿。最后是进行祭祀。到了中午,大家都穿着漂亮的服装在赶摆场上燃放高升,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以此迎接日子之王的到来。
四、布朗族的风俗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男孩和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串姑娘”是传统的恋爱方式。求婚时,男子把采来的鲜花献给姑娘,姑娘在花束中挑选最美丽的一朵戴在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布朗族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布朗族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