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蒙古族饮食习俗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蒙古族饮食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蒙古族的饮食风俗和节日 蒙古族的饮食风俗和节日有哪些

        1、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称奶食为“白食”,蒙语叫“查干伊德”(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蒙古族把奶食习惯地称为白食,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皮*、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营养特别丰富。 2、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马奶节、白节等。按照蒙古族习俗,农历三月十七日是纪念成吉思汗显示卓越的军事才华,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等等。

二、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肉食,奶食,粮食三种。

       奶食中又分为食品和饮料。食口有黄酥油、白酥油、*皮*、奶酪等,饮料有奶茶、酸奶和奶酒。

       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只有到晚上放牧归来,才能吃一餐晚饭,因而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则习惯于"三茶一饭"。早上、中午只吃茶(饮用用碎砖茶如牛奶烧煮的"奶茶")、乳和乳制品,称为"早茶"和"午茶"。

       同时也吃些炒米、奶饼、手扒肉一类的点心。晚餐以牛羊肉为主食,为帮助消化,至临睡前需再喝一次奶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

       肉食以羊肉、牛肉为主。羊肉的吃法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等。多为用手拿着吃,或用蒙古刀剔着吃。

       饮食风俗

       "乌查之宴"的礼节很隆重。首先诸位客人,按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礼俗,从贵宾、长辈开始依次入席。这时,主人用四方形木制大盘端来一只煮熟的全羊,摆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面。全羊四条腿盘着,卧在木头盘子里,其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

       客人们依次接过鲜奶,用右手无名指少许蘸一点**,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己尝一点,以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紧接着主人以明朗清晰的声调吟唱传统的敬献全羊祝词,祝词完毕后,主宾将木盘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

       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少许放入小杯中,向天泼洒,意为将圣洁的食品先敬上苍和大地。然后把全羊肉极熟练地卸成不大不小的五十多块,摆放好再将羊头放上去,调转木盘,把刀柄递到客人手里。

       恭恭敬敬地站立,两手举起掌心向上,说:"诸位用膳"后,便倒着退出门外,主宾将羊头取下去,把全羊荐骨部两侧各切下三条肉,左右交换放下,然后请大家用餐。丰盛的全羊肉,浓郁的气氛,使客人置身于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之中。

三、蒙古人饮食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称 蒙古 。其意为 永恒之火 。别称 马背民族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蒙古人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蒙古人食品分类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大致有四类,即面食、肉食、奶食、茶食。通常,蒙古族称肉食为 红食 ,蒙语叫 乌兰伊德 称奶食为 白食 ,蒙语叫 查干伊德 (纯洁、吉祥、崇高之意)。而农区多以谷物蔬菜为主食,以肉食为辅。

        奶类食品

        蒙古族把奶食习惯地称为白食(查干伊德)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 查干伊得 ,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 白食 分为饮用的:鲜奶、酸奶、奶酒。食用的:*皮*、奶酪、奶酥、奶油、奶酪丹(奶豆腐)等。白食美味可口, 营养 特别丰富。

        白食制做简单却有趣。在食用时一般都有 德吉 的礼俗,也就是把第一杯或碗食品首先让客人品尝的礼节。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肉类食品

        蒙古族把肉食习惯地称为红食(乌兰伊德),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扒羊肉。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 乌兰伊得 ,意为 红食 。红食有:整羊背子、手扒羊肉、羊肉串、涮羊肉等等。这些都是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的名贵佳肴。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族人的热忱和豪放。

        整羊背子,蒙古语称 秀斯 或 乌查 ,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宴请尊贵客人时摆放的传统佳肴。

        炒米类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 崩 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茶类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 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皮*,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 植物 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酒类

        马奶酒

        马奶酒是牧民亲自酿制的传统名贵饮料。

        每逢盛夏,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飘溢着马奶酒的清香。这时,便是人们饮用马奶酒的最佳时刻。邻里欢聚, 节日 喜庆,接待宾朋,餐桌上总少不了独具特色的马奶酒。饮过马奶酒的人,无不赞美它的醇香可口。

        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年年月月都离不开马奶酒。这样,马奶酒的礼俗,马奶酒的 文化 应运而生。

        传说 ,元朝皇帝忽必烈有次在皇宫宴会上,捧着盛在金碗中的马奶酒犒赏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有名武将过于兴奋,竟喝的酩酊大醉。有人气愤的指责这种失礼行为,忽必烈阻拦道: 慢哉,慢哉!马奶酒能帮助 消化 ,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吧。 从此,马奶酒的身价大大提高。

        自古以来,牧民视马奶酒为极珍贵的饮料。每当客人临门,总要用它进行招待。马奶酒清凉适口,沁人心脾,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饮用马奶酒不伤脾胃,还有驱寒、活血、舒筋、 补肾 、健胃、养脾、强骨的功能。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皮*;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等。

        蒙古人饮食风俗

        乌查之宴

        乌查之宴 的礼节很隆重。首先诸位客人,按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礼俗,从贵宾、长辈开始依次入席。这时,主人用四方形木制大盘端来一只煮熟的全羊,摆放在众客当中的红漆方桌上面。全羊四条腿盘着,卧在木头盘子里,其头放在肉上朝着客人。此后,主人举起银碗,向各位客人敬献洁白的鲜奶,表示以草原上最圣洁、吉祥的食品,蒙古族最高的礼节欢迎客人。

        客人们依次接过鲜奶,用右手无名指少许蘸一点**,庄重地向天弹一次,向地弹一次,最后自己尝一点,以示对天、地、神灵及主人的尊崇。紧接着主人以明朗清晰的声调吟唱传统的敬献全羊祝词,祝词完毕后,主宾将木盘调转,使羊头面向主人。

        主人从身上抽出精致的蒙古刀,在全羊四周割少许放入小杯中,向天泼洒,意为将圣洁的食品先敬上苍和大地。然后把全羊肉极熟练地卸成不大不小的五十多块,摆放好再将羊头放上去,调转木盘,把刀柄递到客人手里,恭恭敬敬地站立,两手举起掌心向上,说: 诸位用膳 后,便倒着退出门外,主宾将羊头取下去,把全羊荐骨部两侧各切下三条肉,左右交换放下,然后请大家用餐。丰盛的全羊肉,浓郁的气氛,使客人置身于蒙古族独特的生活习俗之中。

        蒙古八珍

        辽阔的蒙古草原,为发展狩猎、畜牧提供了非常好的 自然 环境。然而这种牧猎生活,又形成了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食品。元代著名诗人白珽在宴会上品尝了 蒙古八珍 之后,赋诗称赞:

        八珍肴龙风,

        此出龙凤外,

        荔枝配江姚,

        徒夸有风味。

        诗人所称 八珍 ,即: 醍醐 、 麈沆 , 野驼蹄 , 鹿唇 、 天鹅炙 、 元玉浆 、 紫玉浆 。

四、蒙古族饮食有什么特色?

        推荐于 美食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皮*;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皮*、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皮*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得过老。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把羊肉。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用炒米做“崩”时加羊油、红枣、红、白糖拌匀,捏成小块,就茶当饭。未经蒸炒的糜子多用来与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饼;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西部阿拉善、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状的“章汝”的习惯。东部的哲里木盟盛产荞麦,用荞麦粉烙制的煎饼是当地较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皮*,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蒙古族饮食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蒙古族饮食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