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上海元宵节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上海节日习俗有哪些?
- 2、上海元宵节习俗
- 3、上海人元宵节吃什么
- 4、上海元宵节习俗
一、上海节日习俗有哪些?
1、上海春节:上海人喜欢放一千响、放“高升”,而小朋友则大多放一些“夜明珠”、“飞毛腿”之类的乐趣型的烟花。而以前大都站在阳台上放,“夜明珠”一点燃就往外喷五颜六色的彩弹,小朋友最喜欢,每年过年都有放夜明珠把对面阳台晒的衣服烧了的事故发生,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放鞭炮一般集中在零点,还有初五迎财神的零点,总体说来,迎财神的日子要放得比过年多得多。
2、上海元宵节: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有舞龙舞狮、挂望田灯、串马灯、走三桥、扛三姑娘等。这一夜,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小囡低拉兔子灯、大孩高举小红灯,灿灿华灯,如流星闪闪,几分神秘,恍如梦境!诗云:“错认瑶池却未真,满园花柳及时新。试灯风里游人集,半是嬉春半探春。”“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
3、上海清明节: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4、上海端午节: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动几乎必不可少。有的还把小船用彩旗装扮起来,做得很漂亮,然后摇到水面上,船上还有人唱歌、对歌,最后由众人评定,哪条船装点得最好看、谁的歌唱得最好听。
上海人称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们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多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除了香袋,还有许多上海人,儿时都在胸前挂过用玻璃丝带钩织成的小网兜,里边正好装一只鸡蛋,用五彩丝线缠绕,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驱邪求吉祥的意思。
5、上海中秋节:“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些桂花蜜酒厂是上海人在中秋节饮食风俗中又一件美事。桂花不仅作为观赏花木和芳香树种,有供人观赏和享受价值,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此外,上海人很喜欢吃糯米桂花甜酒酿。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二、上海元宵节习俗
上海的人们过传统节日的绘画如下:
1、春节,春节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
2、上元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孟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3、清明节,清明,节气,清明节简称。
4、端午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5、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及东南亚各国的传统节日。
6、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7、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阳”,此日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8、冬至节,又称“冬节”、“贺冬”。
上海元宵节:上海元宵节的习俗有舞龙舞狮、挂望田灯、串马灯、走三桥、扛三姑娘等。这一夜,沪城内外大街深巷上,小囡低拉兔子灯、大孩高举小红灯,灿灿华灯,如流星闪闪,几分神秘,恍如梦境!诗云:“错认瑶池却未真,满园花柳及时新。试灯风里游人集,半是嬉春半探春。”“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
三、上海人元宵节吃什么
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吃汤团,自然不会忘记两个地方:城隍庙宁波汤团店,七宝老街汤团。老街汤团久煮不烂,煮熟后咬上一口,柔软的糯米包裹着喷涌而出的黑芝麻浆,让人不舍得停嘴。而其它老字号如王家沙、四新食苑、美新点心店等等,更是排长队,搞限购,把元宵的气氛推到极致。而在上海郊区,则又有些许不同。比如嘉定,农家正月半要吃馄饨,叫做贺年羹,又以面粉团捏成缸甏等形状蒸煮,称为“蒸缸甏”。上海元宵节习俗1、在弄堂里拉兔子灯点燃“兔子灯”的“过灯”是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大型活动,“过灯”是用彩纸扎成的母子兔子形状的灯点燃后,在村庄、祠堂、各家各户巡游。“过灯”的民俗兴于唐朝,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那儿。2、观看舞龙舞狮表演元宵节大街上有舞龙灯、戏狮子等表演,龙灯分金龙、青龙、白龙。舞龙灯边行进,边翻滚,舞者如痴,观者如云。豫园元宵灯会精彩纷呈,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3、挂红灯夜里,高竹竿上挂红灯,走村儿童提彩灯,还有人玩“掼火球,照田财”。金山、松江地区元宵夜,有人在田间挥野火,有人把灯笼檐前挂。有人上街舞龙灯,有人出行 “串马灯”。
四、上海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给大家介绍上海元宵节风俗 1. 吃汤圆 和其他地方的习俗一样,上海人过元宵节也是要吃汤圆的。 汤圆是元宵节的特色美食,一般由糯米外皮及内里馅料组成,营养丰富,可滋补脾胃、益气养血、扶正御寒。糯米味甘性温,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是温和的滋补品,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并有一定收涩作用,对脾胃虚寒、腹泻、尿频、自汗等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不过,糯米性黏滞、难消化,宜加热后食用,且一次不能吃得过多。此外,湿热痰火偏盛者,或有发热、咳嗽痰黄、便秘腹胀等症状者,应忌食糯米。 温馨提示: 刚煮好的汤圆,内馅比外皮更热,建议小口吃,既可避免口腔和食管黏膜被烫伤,而且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消化。 吃汤圆时喝点汤,可促进消化吸收。 为减轻胃肠道负担,吃汤圆后,最好活动2小时以上再睡觉。 2. 赏花灯 元宵赏灯的习俗兴起于汉代。相传,汉高祖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将扬州灯会文化引入上海松江地区以自娱。自此,这一习俗便在上海开始流行。每逢元宵佳节,各处男女老少纷至沓来,各种灯彩争奇斗艳,处处流光溢彩。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的节日习俗之一,在阿拉上海,“豫园灯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的元宵灯会,都给上海市民和各地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温馨提示: 元宵时节天气依然寒冷,赏灯期间要注意保暖,并做好防护措施,在外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 3.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特色民俗,深受人们喜爱。从医学角度来看,猜灯谜是一种健脑活动,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元宵节猜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又能寓教于乐,烘托节日气氛。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上海元宵节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上海元宵节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