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裕固族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裕固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裕固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春节是裕固族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节前要包饺子、炸油馃子、馓子等,并有祭祖的习俗,节日期间还会放鞭炮,点酥油灯,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除春节外,裕固族还有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历史上曾被称为“黄番”、“黄头回鹘”、“撒里畏吾”等。裕固人热情好客,只要家里来人,他们都要当尊贵的客人盛情接待,一般先向客人献奶,后敬酒,最后吃手抓肉。我国裕固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
二、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传统礼俗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
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
裕固族的风俗习惯
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
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莱,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
三、裕固族的传统节日
裕固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腾格尔”在裕固族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祭“腾格尔汗”的活动表达了裕固族人古老的宗教信仰。1、裕固族春节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裕固族的春节颇具本民族的特色。节前有祭祖守岁的习俗。除夕之夜,家人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油果、撒子、奶茶等。正月初一,一般要早起,意为人勤春早。年轻人和晚辈还要手捧清水洒向羊圈和帐篷,表示清洁吉祥。吃过年饺子后,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致节日问候。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要放进精美的袋子里,上面用四方白布对角折叠成三角形封盖,类似于哈达,表示吉祥如意。夜晚,帐篷里灯火辉煌,裕固族围坐在一起欢度春节。从初一到十五,是宗教节日的正月大会,寺院里要举办酥油花展,僧人们头戴牛头马面的面具跳“昌术”(护法)舞,边跳边吟唱经文,场面十分隆重。2、裕固族剪马鬃节裕固族特有的节日是剪马鬃节。剪马鬃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择日进行,节期一般一到两天。届时,主人要准备酥油、奶茶、青稞酒、手抓肉等食品及剪马鬃用的盘子,盘子里有座用炒面疙瘩垒成的七至八层小塔,塔上浇有酥油,凝固的酥油可使塔固定在盘子里。塔表示中心与四面八方;食品做塔的材料可象征富足。同时准备一把锋利的剪刀,剪刀把上系条吉祥的白色哈达。剪鬃仪式开始,家人牵来马驹,主人邀请客人中有经验的牧人执剪,客人互相推荐,自己再三谦让。最后,由一位公认的既善剪鬃又会歌舞的裕固族人开剪。他(她)一边剪马鬃,一边唱剪鬃歌。剪下的头一绺鬃毛,由他(她)亲自送进帐篷,敬献给“毛神”,祈求“毛神”保佑。献毕出帐篷继续剪,但得留一部分让其他客人剪。给主人家所有的满周岁马驹剪完后,裕固族人进帐篷入席宴饮。酒歌对答,气氛十分欢快融洽。主人尽量使客人多吃多喝;客人热情赞扬主人治家有方,牲畜兴旺。饭后,主人骑上刚剪过鬃的小马驹,奔驰而去,每过一家,都会得到这家人的祝贺。
四、极具特色的裕固族民俗风情文化
每个民族的传承必定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而这些文化也都是经过时间的检测才源远流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具特色的名族文化的一个民族。对于裕固族你了解多少呢?想更了解 裕固族文化 吗?那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裕固族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集中聚居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共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过各种称呼。元朝称为“撒里畏吾尔”,明朝称为撒里维吾尔,清朝称为锡喇伟古尔或西喇古儿黄番,建国初期称为撒里畏吾尔。1953年经裕固族人民协商、报经批准,正式定用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为本民族名称,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 裕固族主要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和同语族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称东部裕固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它和同语族的蒙古语、东乡语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一种就是汉语,是用来与汉民族兄弟交际的工具。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是最早使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 新中国成立后,汉文在裕固族地区传播,至今,裕固族群众普遍使用汉文文字。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其独特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传统在中华文明史上魅力无穷。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常年居住在帐篷里。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帐篷经常移动。他们的帐篷由六根或九根杆子支撑。有些是用牛、羊毛织成褐子搭盖而成,有些是用白帆布做成,并且上面缀有传统图案。一般依照地形,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搭盖。帐篷内部正上方为佛龛,进门右边为女客的座位,左边是男客人的座位。 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吃花卷等。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招待尊贵客人时,不仅献羊背子,还要献全羊,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裕固族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戴头是裕固族妇女婚前必经的仪式。所谓戴头是将一副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饰物编制的头面,系在准备出嫁的姑娘的发辫上。戴头面之后,姑娘就到另立的一顶帐篷里,由舅舅、客人和代表姑娘唱歌的人,对唱歌曲。送亲、迎亲仪式复杂,婚礼十分隆重,富裕人家结婚宴客常要连续数日,一般牧民也要宴客两、三天。女方送亲的客人要由男方招待一天,临走时需送客人肉份子。 特别要给重要的客人、女方家长送一份上等礼品:羊背子、羊胸叉。新娘和送亲的客人骑着马,一路上边走边唱歌。男方在途中铺一毡毯,备一只羊的肉(也有简化为一只羊胸叉肉的),喝一些酒,表示迎亲,称为打尖。新娘进入大帐房后,先献哈达给设于房内正上方的佛龛,新郎新娘磕头,新娘取一碗酥油奶茶敬婆婆。仪式完毕后,新娘返回小帐房,揭去头帕,新娘的父亲和户族中的人向男方的亲家和邻居致意请求对女儿多加关照。随后将陪嫁的物品摆到大帐房中供客人鉴赏,接着就是盛大的宴请。裕固族信奉喇嘛教。 他们的丧葬因地区而异,有火葬、土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禁吃尖嘴圆蹄的动物,如马、驴、骡、狗和鸡、鱼等。裕固族每逢虎、狗、鼠、蛇日不搬房子;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之日不出卖牲畜。户族辈份严格,晚辈禁叫长辈名字,俗人禁呼喇嘛的名字。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点格尔汗是古萨满族信仰习俗。点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汗是神的意思,点格尔汗即天神。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裕固族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裕固族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