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南京过年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南京春节习俗
- 2、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3、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 4、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南京春节习俗
跳五猖、大马灯、打灶火、放爆竹、熬年守岁等。1、跳五猖: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个春节习俗。每临春节,当地农村为庆祝丰收和祈祷来年好运,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跳五猖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习俗。表演时,场地用各色彩旗圈起来,围观者摩肩接踵。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场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跃,狰狞的面具、奇特的服饰、凝重的动作、古怪的言语,充满神秘感。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2、大马灯: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是一种模仿战马造型的民俗舞蹈,目前流行于南京高淳地区,被誉为江南一绝。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逢年春节至元宵期间必点的一道“过年菜”。3、打灶火: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种民间文化遗产,以双人抬鼓、鼓鼓相对见长,表演内容丰富。所谓“打社火”,就是旧时春节期间乡村社会在酬神、祈神时进行的一种民间文娱活动,以欢庆丰收,祈望来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4、放爆竹:南京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5、熬年守岁:南京人也有除夕守岁的习俗,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二、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民俗文化 简述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春节元旦 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腊八节品粥 世界第七,中国大陆第二高楼——紫峰大厦 [6]南京自古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这个起源于佛教传统的腊八节也随之在南京兴旺起来。腊八顾名思义,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南京市长江路程总统府旁的毗卢寺。 小年迎财神 按照南京人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处门外了。人们等待着凌晨12:00的时候(子时),子时到时,各地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声音有时甚至可以赛过大年三十。这天,南京老习俗中,夫子庙就开始上灯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灯,菠萝灯,生肖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亮起来了。
三、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春节习俗有哪些:扫陈 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因为“灰”与“毁”、“晦”,“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改称“扫陈”。 南京春节习俗有哪些:春联 年夜饭前,放爆竹进入高潮。饭前燃一通,称“闭门炮仗”;新年首次开门放,称“开门炮仗”。放3枚,叫“连中三元”;放4枚,叫“福禄寿禧”;放6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叫“百子爆”。炸碎的鞭炮屑覆盖在门前的地上,寓意“满地金钱”。另外,吃的果壳及碎红纸屑要扫至屋角,叫“聚财”,大人通宵达旦“守岁”不眠,叫“接年”,小辈向长辈行别岁礼,称“辞岁”,长辈给孩子红纸包的钱,称“压岁钱”。除夕子夜时,全家都要喝莲子、红枣、荸荠、野菱煮成的“洪福齐天汤”。 说到南京春节习俗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大年初一到初五之间,不准倒垃圾。如果要扫地,必须从门口往屋中心扫,最后还得将清理的垃圾、杂物暂时存放在门背后或隐蔽的地方。以免把“财气”扫了出去。 南京春节习俗有哪些: 饮屠苏酒吃十香菜 屠苏酒:老南京人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 元宝蛋: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年糕:年糕一般用来祭神、供祖以及馈赠亲友。如今过年时,商店里也有糖年糕和猪油年糕卖,形状仍为方形,但已没有那么大了。 炒素菜:年糕大半在年三十前就蒸好了,年三十这天忙的是现做现吃的菜。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菜——“素什锦”,又叫“十香菜”。菜以镜冬腌咸菜为基础,配以胡萝卜、金针、木耳、冬笋、白芹、黄豆芽、豆腐干、千张、面筋、藕、红枣、花生米等十多种素菜,重油炒成,往往在以荤菜为主的年饭家宴中最受欢迎。家家做素什锦时,一炒就是一大锅,光是配料、削皮、切丝的工作就忙死人了。 大鲢鱼:一条大鲢鱼是不可少的年夜菜之一,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因为鱼余同音,余下它,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生活用度年年有余。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 福寿汤:大年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共吃福寿汤。福寿汤是取“红枣、福建莲子、荸荠、天生野菱,合而煮之”,取意“洪福齐天”。 汤圆:初一清晨,家家户户必食汤圆,寓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一般是吃糯米粉搓的圆子,馅心有白糖、枣泥、芝麻等。
四、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人过春节是很隆重的,有很多春节习俗。
拂尘
南京人过年有个习惯,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过春节”,年前必定彻底打扫卫生,过去称之为“掸尘”。过去旧宅,屋梁高,横梁上落灰极多,要用鸡毛掸帚捆在竹竿上掸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单元房,打扫容易多了。
贴福字、对联
春节挂贴年画在南京也很普遍,浓*重*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如今几乎看不到贴年画的了,但写满祝福的春联和大红的“福”字却随处可见。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贴个“福”字,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除夕、守岁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种习俗以前还叫“熬年”。
吃过晚饭后,一家老少都不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期间,每家都应该灯火通明,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放炮竹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小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这个了,在炮仗炸完之后还会去捡没炸完的继续放!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上巳节
上巳节是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谣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这天人们采荠菜花煮鸡蛋,传说可治头痛。上巳节始于六朝东晋,人们把荠菜花挂在门头、锅灶上或床上,妇女则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藉以消灾灭难。
金陵灯会
灯节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明代灯节最盛,从笪桥至评事街,鱼龙纷沓,五光十色。届时老少看灯,万人空巷。后来集中挂灯区移到了夫子庙一带,至今每到灯节这一带仍很热闹。旧时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
爬城头
爬城头在正月十六。每年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览胜,俗话叫“走百病”、“踏太平”。过去游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宝(中华)、通济四城门。现在只有聚宝门(中华门)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气回阳,外出走走,换换新鲜空气,焕发精神,对身体不无好处。
梅花节
在南京的民间节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举办的梅花节,是南京最热闹的节日之一。每年此时,梅花盛开之际可谓是南京人最高兴的日子,届时东郊的梅花山上几千棵梅花竞相开放,有成千上万的南京人涌向梅花山赏花、观景,钟山脚下万里人海花香,蔚为壮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南京过年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南京过年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