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回族生活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回族人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推荐于 婚礼 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同意,双方父母同意,必须有证婚人到场,男方给女方一定数量的聘金。一般必须与同教人结婚,结婚仪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接着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红枣撒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一般都是九碗一盘端或十三花(8个行菜,5个佐菜)。亲友赠送礼钱、礼物祝贺。 葬礼 在人临死前的弥留之际,近亲属要在枕旁默念“克里麦,团依拜”的经语。停止呼吸后,亲人要顺其肢体,合其眼睛,闭其齿口,整理容发,理展四肢,用一块干净宽白布盖住亡人全身,放置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按伊斯兰教经典规定“三日必葬,葬必从俭”,外族、未洗浴者不许看亡者尸体。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披孝,不烧纸祭奠。葬埋程序大体有备殓、浴礼、殡礼、埋葬、坟墓五个方面。 (备殓) 裹亡人的白布殓衣称“克番”(阿拉伯语译音)。男人殓服3件,大殓(俗称大卧单)等长如身,上下长出7寸,宽4.05(俗称小卧单)等长如身,不留余地,宽也是4.05尺;衬衣上至肩头,下至踝骨,肩头开缝,宽约1.2至1.3尺,另加帽子1顶。妇女殓服5件,除3件与男子相同外,另加裹胸及包头各1件,一般为白平布3尺左右。 (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然后将亡人移至早已准备好的克番布单上,一层一层包裹好,用白布带系腰,扎紧头和脚,浴礼就此完成。 (殡礼) 浴礼毕后,将死者装入埋尼体(尸体)的大木匣子,头北脚南置于安静的室内或庭院的洁净处,参加殡葬的人都要沐浴净身,着清洁衣服,殡礼为举意、抬手、大攒,不鞠躬,不叩头,不跪坐,大攒4次,向左右说“三里阿木”,殡礼即成。 (埋葬) 三日必葬,葬不择时,实行土葬。人葬时将亡人托出木匣,“搭铺”放入墓穴。坟取子午向,阿訇等跪坟北头,送殡者跪在南头诵经,然后埋葬。人死后七天、四十天、双月、百天和周年祭祀,都要请阿訇诵经、走坟,还用烫面炸油香(油饼)送亲友,表示感谢。 (坟墓) 墓穴取南北向,长方型,一般深5尺多,最深不超过1丈,长6尺,宽3尺。掘成后,又依穴内东壁高1尺处另挖穿堂,长5尺多,宽3.5尺,高2尺,下平上拱,其北端留土台作假枕,入葬尸体放于穿堂内,用土坯封口,然后填土堆成拱形墓冢。 从饮食上说,回族不只是不吃猪肉(回族称 猪为 黑 ),只要是不反刍的动物回族是都不吃的. 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信奉真主. 比较盛大的节日有 开斋节和古尔帮节 回族有自己的回历. 在开斋节前一个月叫做 斋月 在斋月中白天不可以喝水吃饭,只能在夜里看到月亮时才可以吃喝. 回民卫生习俗 回族历来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民族。回族穆斯林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是以健康为前提,以科学为依据,从伊斯兰教教法的严格规定逐渐演绎为生活习惯的。? 回族人除了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对生理卫生也非常注重。如男性儿童要行割礼,即割去生殖器官过长的包皮,以免储存脏物,感染疾病。回族也非常注重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教法规定,妇女在行经期间不得进行房事,妇女分娩后过四十天才能交媾等等。在宗教生活方面,教法规定,身体不洁净者是不准进入大殿礼拜的,真主也不接受他们的拜功。因此,从穆罕默德时代起,穆斯林就养成了人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并将讲卫生作为对伊玛尼(信仰)虔诚的表现。世界上清真寺星罗棋布,每座清真寺必有沐浴室。条件允许的穆斯林家庭都有按教规进行沐浴的设备,这是因为穆斯林每天五次礼拜以及聚礼、会礼、婚前、纪念先人祈祷活动前都要沐浴。? 穆斯林沐浴分大净和小净。大净,阿拉伯语称“务苏里”,即用净水按程序洗涤全身。古老的方法是头顶上挂一盛满清水的吊桶,桶底有一塞着的孔。沐浴时,拔去塞子,清水即从头流至周身。现在则多使用冷热水自行调节的淋浴设备。小净,波斯语称“阿布代斯”,即用净水按程序清洗局部,使用特制的“汤瓶壶”,壶颈很长,盛水后持壶进行冲洗。先洗大、小便处,称之为“净下”。再将两手洗净,以右手窝水漱口、呛鼻孔、洗脸和两肘,并摸头、耳、脖,最后冲脚。大净是全身淋浴,然而淋浴前也要净下、漱口、呛鼻孔,浴后也要冲脚。凡在房事、遗精、月经和产期血净后必须进行大净。凡在呕吐、流血、睡眠和便后等再作礼拜时,必须进行小净。无论大净或小净,其洗涤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是淋浴式的,而绝不许用盆和桶洗涤,更不能在浴池内洗涤,因为手和肢体一进入盆和桶内其水便被认为是污水,即不能用手再洗涤其他部位。教法还规定穆斯林要常剪甲、理发、净腋毛和脐下毛等。? 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人养成了饭前、便后用“汤瓶壶”盛水洗手的良好习惯。如果你到回族家庭去作客,丰盛的筵席旁,必定放有一壶清水,这是专门给您食前净手用的。? 讲究卫生是回族的传统美德,是其对生活方式的科学取向和严格规范,也是其追求上乘生活质量的表现,更是其民族素质和文明行为的经典展示,无论对个人、民族和国家都有好处,应大力提倡,不断继承和发扬。? 回族礼拜习俗 一、礼拜的条件 (1)衣净。礼拜时必须穿干净的衣服。? (2)水净。用洁净无染的水作大净和小净。? (3)处所净。礼拜的地方必须是干净的。? (4)举意。礼拜者要在心中立下意愿。 ? (5)认时。礼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6)朝向正。礼拜的朝向是麦加,在中国是西向。? 每一个礼拜动作又有六项仪则,称为“六仪”,或称“拜内六件天命”。“六仪”是“抬手、端正、诵经、鞠躬、叩头、跪坐”等。由于教派、教法学派的不同,在礼拜的某些细节上也有差异。? 礼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时受锻炼,对修身养性、保持心灵纯洁、提高思想和认识境界,具有积极意义。1935年底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曾在西宁参观回民“开斋节”。当时,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他在所著《中国西北角》一书中写道:“回民真是一个守纪律,服从领导,万众一心的好民族”? 二、礼拜分为以下几种: (1)每日“五时”礼。? 晨礼:阿语称帅拉图勒发吉尔,波斯语称“邦搭”,时间是从拂晓到日出。共四拜,两拜圣行,两拜主命。? 晌礼:阿语称帅拉图勒祖合尔,波斯语称“撇什尼”。时间是从中午刚过到日偏西。共十拜,四拜圣行,四拜主命,两拜圣行。? 脯礼:阿语称帅拉图勒阿苏尔,波斯语称“底格勒”。时间是从日偏西至日落。共四拜,四拜主命。? 昏礼:阿语称帅拉图勒迈格利布,波斯语称“沙目”。时间是从日落至晚霞消失。共五拜,三拜主命,二拜圣行。? 宵礼:阿语称帅拉图勒尔沙宜,波斯语称“胡夫滩”。时间是由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晓。共九拜,四拜主命,二拜圣行,三拜当然(威特尔)。? (2)主麻日的聚礼。? 伊斯兰教把划分七天一周的礼拜,称为一个主麻。伊斯兰教的礼拜天称为主麻日,即聚礼日(相当于公历星期五)。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一般以这一天为法定礼拜天。回族穆斯林一般社会活动均使用国家统一实施的公历周制,而民间在宗教生活和民族习俗方面仍沿用伊斯兰教周制。回族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周制的周一至周日的称谓均惯用波斯语,即礼拜一(公历星期六)称“闪白”、二(公历星期日)称“耶克闪白”、三(公历星期一)称“杜闪白”、四(公历星期二)称“歇闪白”、五(公历星期三)称“恰恰尔闪白”、六(公历星期四)称“派闪白”、天(公历星期五)仍称“主麻”。? 伊斯兰教规定,每周星期五晌礼时间,凡成年、健康的男性穆斯林均须在当地较大的清真寺举行集体礼拜,称为“主麻”即“聚礼”,回族穆斯林习称“礼主麻”、“作主麻”。一般至少四人以上参加,有的清真寺允许妇女参加。其仪式依次为:听颂《古兰经》;阿訇讲“瓦尔兹”(用民族通用语言作宣教演说);各自礼四拜圣行拜;领拜者登坛念诵“呼图白”(阿拉伯语宣教辞);领拜者率众礼两拜主麻拜;继而各自举行晌礼的十拜。该定制始于伊斯兰教历元年(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士由麦加迁至麦地那后立即宣布实施。意谓“大化元功,七日告成”、“七日周复,一大瞻礼,以答真主化成之恩也”。? 中国穆斯林视主麻日为吉日,已沿袭相传数百年了,构成穆斯林意识形态中不可磨灭的优良传统习俗。因此穆斯林动工建房、上梁,做生意开业,子女升学、考学、婚嫁、过生日等喜庆日总要选择主麻日,以图吉庆。而忌讳选择星期二(波斯语称歇闪白),据说该日正是穆圣归真的日子,又称为“悲痛日”,一般认为是不吉利的。? (3)节日的会礼? 穆斯林于每年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的集体礼拜。一般需在大清真寺或郊外露天举行。规模之大和礼仪之隆重,都胜于主麻聚礼。会礼的拜数都是两拜,属于“当然”拜,必须到清真寺,由伊玛目率众成班礼拜,它和聚礼一样不能单独举行。会礼皆在日出后至正午间举行。? (4)殡礼? 为亡人举行的一种祈祷仪式。所有穆斯林皆有为亡人举行殡礼的义务。殡礼与其它礼拜不同,没有鞠躬和叩头。参加者站在洗净的亡人的东侧,面向克尔白。? (5)付功拜(自愿拜)? 是在完成了主命拜和圣行拜之后,根据个人的意愿所增加的拜功,这种拜功数不限,不礼也无罪,如果礼的话,可以增加自己的回赐,讨真主的喜悦。? 此外还有斋月里每晚宵礼后的休息拜(特拉威哈拜)。
二、回民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1.服装习俗: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2.饮食习俗:在饮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不吃马、驴、骡、猪、狗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尤其禁食猪肉;3.宗教习俗:习惯在住地修建礼拜寺,多围寺而居。礼拜寺渐渐统称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兰在中国的汉文意译。清真一般解释为清洁真实;4.节日习俗:回族有两大节日即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来源伊斯兰教。开斋节即是斋戒期满的日子。一般在回历的第九个月举行斋戒、斋戒期满,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的第70天,回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因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大家宰杀牛羊庆祝,聚餐联欢。
三、回族人有哪些特点和风俗习惯?
回族的特点和风俗如下:
1、饮食方面,回族人们一般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食草动物。他们不吃马、驴、骡子、猪、狗肉、动物血和自杀动物。尤其是猪肉。回族注意饮食卫生,淋浴和洗漱。
2、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但区别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士戴白色或黑色和棕色的小圆帽。女性经常戴头巾,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女孩和新婚夫妇戴绿色,中年女性戴黑色和青色,老年女性戴白色。
3、回族我习惯于居住地建造一座“敬拜圣殿”,并在圣殿周围生活。朝拜寺庙逐渐统称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兰教”的中文意译。“清真”一般解释为“干净真实”。
饮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吃牛、羊、鸡、鱼等。节假日吃“优香”“糌粑”等油炸食品。回族人非常爱喝茶。招待客人时,要在茶里加冰糖、红枣等。
分布特点:
关于回族分布的特点,总体上看,主要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现为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回族分布。这还体现在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区市总人口的比例上,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区市总人口10%以上的只有两个(宁夏和青海),占1%-5%的有6个,占1%以下的有23个省区市。
同时,从回族人口占各地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最高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回族人口占到了这些省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0%以上。
四、回民的生活习俗有哪些
回族的禁猪习俗、禁食自死物及其他饮食习俗;回族禁烟酒习俗;回族禁求签、玩赌、拜偶像习俗。1.回族的风俗有些事来源于宗教的经典。猪是回族群众最为敏感的一个问题,也是回族风俗习惯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无论遇到什么压力和阻力,始终未改变回族禁养猪,禁食猪肉的习惯。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为了消除频繁的战争,促进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统一,顺应了当时阿拉伯地区禁食猪肉的习惯,吸收了犹太教《旧约全书》中有关禁食猪肉的戒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列入《古兰经》中。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义颁布的,信仰穆斯林的回族必须无条件接受和遵守,不能有半点的怀疑。2.回族禁止烟酒:回族认为饮酒是不光彩、不应该的,必须严格禁止。对孩子从小就进行教育,不许饮酒。现在回族无论是烈性酒,还是甜酒、啤酒,都在禁止之列。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饮酒者同桌聚餐。虽然,回族对酒不像对猪那样憎恶,城市里的回民现在也有喝酒的,但他们都背过父母去喝。回族也不抽烟,认为抽烟特别是抽鸦片是一种犯罪。所以过去回族抽鸦片的很少,“百里无一”,男女老少皆知道它的毒害。因此,长辈对晚辈,妇对夫都常常进行劝导教育、敲警钟。3.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回族人民具有反压迫斗争的光荣传统,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回族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回族在历史上都涌现过不少杰出的人物。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回族生活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回族生活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