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式婚礼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中国的婚礼习俗是怎样的?
中国:
1年:纸婚;2年:棉婚;3年:皮婚;4年:花果婚;5年:木婚;6年:糖婚;7年:手婚;8年:古铜婚;9年:陶器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丝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18年:石榴石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珊瑚婚;
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55年:绿宝石婚;60年:金钢钻婚;70年:白金婚;80年:钻石婚。
美国:
1年:纸婚;2年:布婚;3年:皮婚;4年:丝婚;5年:木婚;6年:铁婚;7年:铜婚;8年:电婚;9年:陶婚;10年:锡婚;11年:钢婚;12年:亚麻婚;13年:花边婚;14年:象牙婚;15年:水晶婚;20年:瓷婚;25年:银婚;30年:珍珠婚;35年:玉婚;
40年:红宝石婚;45年:蓝宝石婚;50年:金婚;60年:钻石婚。
中国传统的结婚信物
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
2、龙凤呈祥
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
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说虞舜时天下大治,乐官夔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舜演奏过程中金龙彩凤同时现身。《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
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
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用在丧事上,因此结婚时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传统的中国婚礼上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因为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6、红豆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豆通常是被用来作为一种甜品,红豆沙。象征两人结婚后缠缠绵绵,甜甜蜜蜜。
7、祝福食物
中国传统结婚信物红枣、桂圆、花生、莲子都象征子孙延续,年生贵子、团团圆圆、富贵吉祥。
8、合髻
“合髻”也称“结发”,是中国传统结婚信物。“合髻”其象征意义就是夫妻和睦,永结同心。“结发”的具体操作方式历代不同。先秦、秦汉时的“结发”,就是新郎亲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时所结的许婚之缨,即系头发的彩带,重新梳理头发后再为之系上。
隋唐以后的“结发”,是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头发,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马上交给新娘保存起来。唐代女诗人晁采的《子夜歌》云:“依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问无人处,绾作同心结。”正是这一做法的描述。
世人常用“结发”、“合髻”作为夫妻结合的代称,甚至特指为“原配”(亦称“元配”)夫妇,表示夫妻间互敬互爱的意义重大。
二、中国婚礼习俗
1.中式婚礼的礼仪程序是什么我想举行中式婚礼,但是不知道中式婚礼的 不知你想知道哪个地方的呀,中国的婚礼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候是有不同的礼仪程序的 我就说说我的家乡的礼仪吧 首先男方要准备六大样的礼物,用喜庆的袋子装着送到女方家,表示吉祥顺利 然后结婚那天,新娘要一大早起床准备洗头洗澡,换好内衣及一些套头的衣服,化妆师给新娘梳好头化好新娘妆,等着新郎官的喜车来接 喜车来后,由舅舅背着新娘从房间到大厅,大厅的地方摆着一个筛子,筛子里放着些新郞官送的六样礼物,筛子边放着一张凳子,新娘的脚不能着地,要放在筛子里,坐在凳子上,由喜娘给你梳头,因为新娘事先已由化妆师梳好了,所以喜娘只是象征性的用梳子在你的头发上比划一下,然后要有一小孩给你拿新鞋子,穿好鞋后,准备出发,由伴娘打伞,放着鞭炮,再由舅舅背着坐上喜车,送到新郎家 我说的这是较简单的,现在的程序要简单多了,要是我母亲的那一辈的人程序可要更麻烦呢,结婚是很累人的事啊,而且南北各地的婚俗差距很大啊,我现在的夫家他们的婚俗可就不是这样的,我一同学嫁的不同地方,婚俗又是不一样了。 2.中式婚礼有哪些礼仪 迎亲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 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以此表达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 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义。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速起来为的是辟邪。 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八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撤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 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 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进洞房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 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的.然后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问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纳礼.男家请人预备礼物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巾式婚礼习俗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 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绣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 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鞭炮:迎亲花轿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瓤带.下着一。 3.中式婚礼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式婚礼主要表现出一种古朴、喜庆、热烈的氛围,中式婚礼越来越受新人的欢迎,但是大家却不知道,在中式婚礼场地选择上面也是很有讲究的。 中式婚礼场地选择的注意事项一:会场环境 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现场通常都会张贴大幅红喜字,新娘能穿婚纱也能穿旗袍。 中式婚礼场地选择的注意事项二:菜肴 一般提供的都是上海菜、粤菜。 尽量能按照选好的菜单试吃一次,以确认菜肴的口味和色面。 中式婚礼场地选择的注意事项三:会场环境 传统婚俗需要新人逐桌敬酒,所以杯子不宜大,加上新人空腹喝酒,应该准备一些解酒饮料。 另外,婚宴可以考虑举行自助餐形式,你不必局限在宴会厅内,可选择草坪、露台、游轮这样浪漫的户外场地,在此类场地举行自助婚宴,不仅可以享受阳光、美景,还可以自由畅谈,不必限于方寸间,随意性更加浓重。 4.中式的结婚礼仪有哪些内容 我就说说我的家乡的礼仪吧 首先男方要准备六大样的礼物,用喜庆的袋子装着送到女方家,表示吉祥顺利 然后结婚那天,新娘要一大早起床准备洗头洗澡,换好内衣及一些套头的衣服,化妆师给新娘梳好头化好新娘妆,等着新郎官的喜车来接 喜车来后,由舅舅背着新娘从房间到大厅,大厅的地方摆着一个筛子,筛子里放着些新郞官送的六样礼物,筛子边放着一张凳子,新娘的脚不能着地,要放在筛子里,坐在凳子上,由喜娘给你梳头,因为新娘事先已由化妆师梳好了,所以喜娘只是象征性的用梳子在你的头发上比划一下,然后要有一小孩给你拿新鞋子,穿好鞋后,准备出发,由伴娘打伞,放着鞭炮,再由舅舅背着坐上喜车,送到新郎家 我说的这是较简单的,现在的程序要简单多了,要是我母亲的那一辈的人程序可要更麻烦呢,结婚是很累人的事啊,而且南北各地的婚俗差距很大啊,我现在的夫家他们的婚俗可就不是这样的,我一同学嫁的不同地方,婚俗又是不一样了。 5.请大家详细说一说新婚礼仪知识有哪些,谢谢 (一)规范的站姿 头正。 两眼平视前方,嘴微闭,收颌梗颈,表情自然,稍带微笑。 肩平。 两肩平正,微微放松,稍向后下沉。 臂垂。 两肩平整,两臂自然下垂,中指对准裤缝。 躯挺。 胸部挺起、腹部往里收,腰部正直,臀部向内向上收紧。 腿并。 两腿立直,贴紧,脚跟靠拢,两脚夹角成60度。 这种规范的礼仪站姿,同部队战士的立正是有区别的。 礼仪的站姿较立正多了些自然、亲近和柔美。 (二)服务岗位中的几种站姿 1.规范站姿(如前文介绍)。 2.叉手站姿:即两手在腹前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直立。 这种站姿,男子可以两脚分开,距离不超过20厘米。 女子可以用小丁字步,即一脚稍微向前,脚跟靠在另一脚内侧。 这种站姿端正中略有自由,郑重中略有放松。 在站立中身体重心还可以在两脚间转换,以减轻疲劳,这是一种常用的接待站姿。 3.背手站姿:即双手在身后交叉,右手贴在左手外面,贴在两臀中间。 两脚可分可并。分开时,不超过肩宽,脚尖展开,两脚夹角成60度挺胸立腰,收颌收腹,双目平视。 这种站姿优美中略带威严,易产生距离感,所以常用于门僮和保卫人员。如果两脚改为并立,则突出了尊重的意味。 4.背垂手站姿:即一手背在后面,贴在臀部,另一手自然下垂,手自然弯曲,中指对准裤缝,两脚可以并拢也可以分开,也可以成小丁字步。 这种站姿,男士多用,显得大方自然、洒脱。 以上几种站姿密切地联系着岗位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运用,会给人们挺拔俊美、庄重大方、舒展优雅、精力充沛的感觉。 要掌握这些站姿,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在站立中一定要防止探脖、塌腰、耸肩,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腿脚不要不自主地抖动,身体不要靠在门上,两眼不要左顾右盼,以免给人形成不良印象。 ◎走姿稳健 走姿是一种动态美。 每个人都是一个流动的造型体,优雅、稳健、敏捷的走姿,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产生感染力,反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规范的走姿 头正。 双目平视,收颌,表情自然平和。 肩平。 两肩平稳,防止上下前后摇摆。 双臂前后自然摆动,前后摆幅在30~40度,两手自然弯曲,在摆动中离开双腿不超过一拳的距离。 躯挺。上身挺直,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 步位直。两脚尖略开,脚跟先着地,两脚内侧落地,走出的轨迹要在一条直线上。 步幅适当。行走中两脚落地的距离大约为一个脚长,即前脚的脚跟距后脚的脚尖相距一个脚的长度为宜,不过不同的性别,不同的身高,不同的着装,都会有些差异。 步速平稳。行进的速度应当保持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在正常情况下,步速应自然舒缓,显得成熟、自信。 行走时要防止八字步,低头驼背,不要摇晃肩膀,双臂大甩手,不要扭腰摆臀,左顾右盼,脚不要擦地面。 (二)变向走姿 变向走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转身改变方向时,采用合理的方法,体现出规范和优美的步态。 1.后退步 与人告别时,应当先后退两三步,再转身离去,退步时脚轻擦地面,步幅要小,先转身后转头。 2.引导步 引导步是用于走在前边给宾客带路的步态。 引导时要尽可能走在宾客左侧前方,整个身体半转向宾客方向,保持两步的距离,遇到上下楼梯、拐弯、进门时,要伸出左手示意,并提示请客人上楼、进门等。 3.前行转身步 在前行中要拐弯时,要在距所转方向远侧的一脚落地后,立即以该脚掌为轴,转过全身,然后迈出另一脚。 即向左拐,要右脚在前时转身,向右拐,要左脚在前时转身。 举止礼仪的标准(2) (三)穿不同鞋子的走姿 穿平底鞋走路比较自然、随便,要脚跟先落地,前行力度要均匀,走起路显得轻松、大方。 由于穿平底鞋不受拘束,往往容易过分随意,步幅时大时小,速度时快时慢,还容易因随意而给人以松懈的印象,应当注意防止。 穿高跟鞋的走姿 由于穿上高跟鞋后,脚跟提高了,身体重心就自然地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膝关节要绷直,胸部自然挺起,并且收腹、提臀、直腰。 使走姿更显挺拔,平添几分魅力。 穿高跟鞋走路,步幅要小,脚跟先着地,两脚落地脚跟要落在一条直线上,像一枝柳条上的柳叶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柳叶步”。 有人穿高跟鞋走路时,用屈膝的方法来保持平衡,结果走姿不但不挺拔,反而因屈膝、撅臀显得非常粗俗不雅。 有这种毛病的人,要训练自己,注意在行进时一定保持踝、膝、髋关节的挺直,保持挺胸、收腹、向上的姿态。 ◎坐姿端庄 坐是一种静态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仪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这种举止。 对男性而言,更有“坐如钟”一说。端庄优美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大方的美感。 (一)女子八种优美坐姿 1.标准式 轻缓地走到座位前,转身后两脚成小丁字步,左前右后,两膝并拢的同时上身前倾,向下落座。如果穿的是裙装,在落座时要用双手在后边从上往下把裙子拢一下,以防坐出皱折或因裙子被打折坐住,而使腿部 *** 过多。 坐下后,上身挺直,双肩平正,两臂自然弯曲,两手交叉叠放在两腿中部,并靠近小腹。 两膝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两脚保持小丁字步。 2.前伸式 在标准坐姿的基础上,两小腿向前伸出两脚并拢,脚尖不要翘。 3.前交叉式 在前。 6.中式婚礼有哪些礼仪 迎亲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 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 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以此表达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 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义。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速起来为的是辟邪。 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八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撤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 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 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 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进洞房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 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 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的.然后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问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纳礼.男家请人预备礼物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亲书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巾式婚礼习俗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闹洞房 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嫁妆 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花轿 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 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绣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 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 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 迎亲花轿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 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 7.中式婚礼形式习俗 现代中式婚礼习俗主要有哪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西式婚礼--高雅或者韩式婚礼--浪漫。 说到喜庆,再也比不上咱中式婚礼阿响亮地唢呐声,火红的布置,高挂的灯笼,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喜庆的气氛。那么,中式婚礼的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还珠格格里,永琪骑着高头大马,小燕子坐在轿子里的一幕。 下面就和我们一起预习下中式婚礼的一些细节吧~,当然结合了现代情节,稍稍改编了~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 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变背为抱了,男士可以轻松些。呵呵。 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南京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了。时间上也不允许呢~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够受了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 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这个嘛,可以用飞镖阿,在轿顶上意思下。 注意可要注意新娘的安全哦:)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要下跪诚心诚意的给父母敬茶哦。 最好用大红色对杯。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 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帮忙的人员可不能少。更要有很多“专业人士”鼎力支持。 跟妆可能一个不够了呢,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不但要提前准备复古婚礼套词,而且也要预习中式婚礼流程,还要又唱又吆喝。 最好再请一位懂得中式婚礼的策划,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 找个可靠的人作总导演吧。 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婚庆布置方面也要注意呢~可以少些鲜花,但是道具可要准备充分哦。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大红花轿根据古礼,新娘拜堂后被送入洞房,再揭开喜帕,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伴侣是如何模样。那种心情,现代轿中人肯定无法体会。 或许,只有看到对方身着古装时的有趣模样才会眼睛一亮吧。 朋友们都清楚了吗? 坐在花轿里,等待你的新郎踢轿门的那一刻;等待新郎用秤杆揭起喜帕的那一刻吧~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 可能由于我们家乡落后了一点吧,我从来没有见过西式婚礼,后来来到重庆,我才真正的见到了传说中的西式婚礼,觉得别有一番滋味,那个时候很流行的!不过时下的新人,也慢慢的开始选择以中式婚礼作为结婚的庆典,复古的潮流也在慢慢的扩大,西式婚礼看起来很尊贵,中式婚礼看起来就更喜庆。这就得因人而议了! 蔓茉莉婚礼专业策划公司!拥有专业的中西式策划团队,为您打造属于您的喜庆! 愿您幸福,浪漫一生!!(本文属于转载)。 8.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仪有哪些 新郎新娘是婚礼的主人,是婚期的重要对象。 因此必须具备得当的礼仪,一般说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做好发型。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戴项链、耳环等金银饰物,但不可过多,以免俗气。 迎宾待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适时地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客人,然后依辈分按次序让座。 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敬双数烟并点火。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恭,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逊;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可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或快步疾走,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要双出双入,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人座时,应让新娘先坐;送客时,应一起同客人告别。
三、中式婚礼仪式是什么呢?它有哪些项目和仪式?
中式婚礼仪式其实就是指的在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接亲以及新娘回到新郎家举行的仪式。中式婚礼的仪式其实项目还是较多的,即便是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人也是很难掌握其具体的仪式的,因为在电视剧中省略了一些仪式,所以说大家较为熟悉的就是闹洞房和跨火盆的仪式而已。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婚俗可以说每一个仪式都是有它自己的说法的,在古代每一家结婚都是要严格的按照婚礼仪式来的,若是缺少一个都会让旁人笑话的。中式婚礼仪式其实是很有趣的,大家不妨来仔细看一看。
一:接新娘要用花轿,男方则是步行。男方在婚礼的当天是要到女方家接新娘的,接新娘自然是要准备花轿的,要准备抬花轿的队伍,并且还要请好的唢呐师傅一同欢欢喜喜的接亲。如果说男方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请上几个人来舞狮子,让自己的婚礼更加的备受瞩目。
二:新娘子上轿要表兄弟来背,这个习俗寓意着女方家里有人撑腰。
三:新娘子下花轿是要由媒人掀开轿子帘的,要在媒人的搀扶下走出花轿。
四:婚礼主持人来说开场白,目的就是为了渲染喜庆的气氛,让来参加婚礼的来宾能够安静下来,一同进行后面的婚礼流程。
五:跨火盆,新娘子在进入男方的大厅前要在媒人的搀扶下跨火盆,寓意清除之前的晦气和不详,祝福两个人在婚后可以生活的红红火火。
六:拜天地拜高堂,新娘和新郎在在众人的瞩目下拜天地,拜高堂。
七:敬茶,新郎官和新娘子要给高堂敬茶,改口叫爸妈,长辈都是会给改口费的。
八:送入洞房,新娘子是要到洞房去等待新郎官的,而新郎官则是要出去陪客人。
九:合欢酒,新娘子和新郎官是要喝合欢酒的,但是这个仪式都是两个人进行的,没有旁人来看。当然了,有些地方则是闹洞房的时候在一些人前完成的。
大家通过对于以上的中式婚礼仪式介绍对于中式婚礼上面的一些重要的仪式有了一定的了了解了吗?
四、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传统的婚礼习俗之三书六礼传统的结婚仪式中,主要包含了三书六礼的说法,三书主要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分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里的三书六礼其实指的就是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大致环节,类似现在婚姻中,确定婚姻关系的证明、聘礼、仪式等等事宜,在古时候会分为几个步骤,让过程看起来更为严谨一些,显得大家对婚姻的一种重视与虔诚在婚礼前一天,我们还需要安排一位好命人为新人安床和铺床,一边叨念着一些吉祥如意的好话,一边为新人铺上崭新的被褥、床单、换上新的鸳鸯枕、盖上新的龙凤被,然后准备一些干果物品铺在床上,主要是以“早生贵子”为主,就是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之类的干果,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家庭圆满,早点生个孩子,主人为了表示对好命人的感谢,也需要准备好一个红包给人家,表示感激,当然这个好命人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需要家庭完整、幸福和睦、无病顽疾、精神良好、有儿有女的人才适合这样的角*在婚礼当日,仪式正式开启之后,还有当天的一些婚礼习俗,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1、女方提前为女儿准备好陪嫁的嫁妆,在婚礼前一日送去男方家,一般会准备一个陪嫁箱,里面放上一些双数的吉利物品,生活用品,还有一些钱财,祝愿女儿嫁过去会过上更好的日子。2、接亲仪式,燃放炮竹,表示庆祝,男方携带亲友团千万女方家接亲。3、敬茶仪式,表示对双方父母的感恩,感谢养育之恩,表示成亲之后会好好建立新家庭,并且孝顺父母。4、甜汤仪式,主要是让新人食用甜汤,表示婚后生活多子多福,甜甜蜜蜜。5、新娘出嫁要有姐妹团陪同,并且要为新娘打红伞撒米,表示开枝散叶的好兆头。6、正式结婚仪式,邀请宾客观礼,拜天地,宣誓结婚诺言,交换戒指,这才是结婚礼成。7、敬酒仪式,两位喜人表示对亲友到来的感恩,夫妻携手回馈大家的祝福。8、新婚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烛夜,以前有闹洞房的仪式,主要图个喜庆热闹。9、新人要为宾客准备好喜糖、喜饼表示对大家的感谢,也祝愿大家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10、回门,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妇婚后携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备好礼品在上午抵达女方家中感谢女方的父母与长辈,与宾客一起用餐团聚。中国婚礼的传统习俗其实还是比较讲究的,细节也较多,大家在结婚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一下,特别是一些计划准备中式婚礼的新人们,事先知道哪些要点是比较关键的,这样之后才不容易出错哦。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式婚礼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中式婚礼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