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清明节扫墓的目的是为了追慕先人,同时团结亲邻,而且它也是行孝的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表现,而这些东西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都在弘扬的一部分。在清明节前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扫墓起源于古代帝王“墓祭”之礼,墓祭是贵族活动,在古代,平民百姓是没有墓的。到了秦汉时期封建等级没有那么森严,老百姓有坟地后才仿效贵族举行祭奠活动以缅怀先人,称之为家祭。到汉代以后,墓祭才逐渐形成风俗。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也清明节扫墓原因。
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1、缅怀先人
自古以来,我们都非常注重孝道,而扫墓又是和孝道相挂钩的,所以清明扫墓是慎终追远、孝敬先人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借以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的一种活动。
2、铭记传统
清明扫墓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传承。扫墓也是尽孝的一种表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的精神,代表不忘本分。先人们所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
3、尊重历史
清明扫墓的传统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切莫留下人为的缺失。
人们为什么要过清明节
我们之所以过清明节,其最大意义在于反映了一种文化对于死和死者的态度。每一种文化往往都会形成自己对于死和死者的独特态度,正是通过这种态度建立了他们对于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的重要习俗。清明节的独特在于它是春节后第一个传统意义的节日,它凝聚着中国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而珍爱生命与慎终追远便是深刻思考后获得的答案。
平日里,死人的坟墓与活人的生活相隔很远,活着的人总以为死亡是在自己触摸不到的距离。但在清明节,这边厢是在杨柳风杏花雨中欢歌笑语的血肉之躯,那边厢是一丘坟土下默默无言的枯骨一把;这边厢就是自己的现在,那边厢虽是别人的现在却也正是自己的未来。
珍爱生命,是清明节给人的启示,但又不仅仅是启示,还是场合与机会。它时在春天,得以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它拥有众多在户外开展的习俗活动,是对参与者生命力的张扬。
从对社会的角度看,清明节将死生并置,展示的将不再是“向死而生”的矛盾,而是不断死亡中的绵绵生生、代代不息。
清明节以其特定的扫墓习俗,周而复始地提醒人们:祖先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祖先的功业是我们继续前行的立足之点。正是在不断的死亡、不断的新生中,历史得以伸延,国家与民族得以存续。为此,我们必须慎终追远,善待死者,永存一颗尊敬和感恩之心。
清明祭祀的意义是什么
清明节祭祀的意义是缅怀祖先,正是祖先的披荆斩棘、艰苦创业才有后来我们的昌盛,祭祀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公历4月5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
清明节意义
清明节的意义在于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清明节与其他的节日相比,独具三个特色,一是它兼有节气与节日的双重身份,二是以扫墓、踏青、插柳、蹴鞠、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为主,三是包含了扫墓时庄严肃穆与踏青郊游的欢乐两种情感氛围。它是中国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通过扫墓祭祀来缅怀祖先,是中华带知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
这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纤纳和认同感。同时清明节融汇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体现了先辈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食俗
1、青团
青团是先将“浆麦草”捣乱后挤出汁,与晾干的水磨糯米搅拌均匀揉和制作而成,通常以豆沙、枣泥为馅,并放入一块加糖的猪油,然后用芦菲叶垫底,放入蒸笼蒸熟即可,是江南地区民间清明节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2、子推燕
子推燕是一种用青色的艾草汁将糯米粉染色制成的粉团,用枣泥与面粉调和,捏成燕子形状,再用柳条串起来,插在毁行没墙上,可以冷食。因食用子推燕较为讲究,且可以保存到第二年清明,所以成为清明节重要食俗。
3、鼠曲粿
用糯米粉作粿皮,再放入用猪油及野生的鼠曲草熬成的汤汁,包上芋泥、豆沙等馅料,再用圆形或桃形木制粿印印制,然后上蒸笼,蒸熟即可,它的颜色深绿,柔软香甜,有天然鼠曲草的香味,是潮汕地区民间清明节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