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香港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香港都有哪些风俗?
- 2、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 3、香港的文化习俗
- 4、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一、香港都有哪些风俗?
1、新年时候会有很老婆婆出来卖碌柚叶洗澡,用来洗掉去年的「脏」,不过现代家庭已经很少这样做了。老婆婆卖的主要都是些自制自产的食物食材,一些砵仔糕什麼,你见到可以买来尝个鲜
2、香港新年的红包是见熟人就会发的,保安,菜市场的人,下属,邻居etc。所以我们一封红包只有20-50块orz。
3、如果你见谁家门口放了一柱大白蜡烛,那麼代表那家有人去世了,点蜡烛是给逝者点灯引路,告诉他家在这。
4、鬼节 七月初一至十五,晚上8-10时左右,人便会在街上「烧衣」给孤魂野鬼。店铺烧是求财,有人是烧给家人,有人是为布施,有人是求平安。
5、香港人习惯唤 地藏王菩萨 为鬼王,尽管不太对,但同时也算是对。
6、香港人过节,是不一定是当天过,可能会提早,也可能会选择延迟,反正会在那个月份进行。
二、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不一样,可能就会和自己想像的婚礼是不一样的。那么香港,这个大都市,即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也融合了英国的一些西式文化。那么在香港文化中香港的结婚习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有哪些结婚习俗1、过大礼中有讲究
婚礼前半月左右时间,男方家与媒人一起携带礼金、各种礼物到女方家,与女方家协商婚礼中的一些具体事宜,称之为 过大礼 。需要说明的是,礼品数量都要用偶数,寓意成双成对。其中,礼饼是必不可少的,之后女家要将男家这些礼饼分送一众亲友,谓之 派饼 ,向亲友公告女儿即将出嫁。而且,礼饼中必须有两对龙凤饼,一对娘家留下,一对则回敬给男家,分别作为结婚时 上头 、祭祀时用。
2、 有福人 安床
婚礼的洞房要请有男孩的 有福气 的人,提前在好日子里把婚床布置妥当,在洞房中摆放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寓意 早生贵子 的食物,在布置洞房的时候,嘴里还要念叨着 百年好合 之类的吉祥话。
3、好姐妹送嫁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 上头 ,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 一梳一梳到最后 ,表示了永远的意思。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4、长辈上头
结婚的前一天,还会专门请一位福寿双全的长辈为新娘上头。具体做法就是,这位长辈边说着吉祥话边为新娘梳头,表示新娘子已经接受了祝福,将会幸福地开始自己的婚姻生活。
5、兄弟帮迎亲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高潮。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 九 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6、斟茶拜见双方家长
斟茶是正式拜见双方家长、亲戚的一个仪式。
首先,迎亲时,新郎与新娘一起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正式拜见岳父岳母。
娶亲回来后,新娘也要随着新郎,给新郎的父母亲敬茶,正式拜见公婆。
7、拜祖先
而在给公婆敬茶之前,是要先拜祖先,给祖先献茶,之后再拜土地神、天地神,最后才是给父母斟茶。
8、回门
婚礼后三天,新娘由新郎陪伴,携备烧猪果品回娘家,称为 回门 。
三、香港的文化习俗
香港民俗文化介绍:
香港饮茶习俗
在香港,饮茶一开始是叫做「上茶楼」或者「上酒楼」,后来就叫了「去饮茶」,慢慢「饮茶」就变成了上茶楼喝茶吃点心的代名词。饮茶主要包括了喝茶和吃点心,而点心中数虾饺和叉烧包在早期较为广受欢迎,故此粤语内形容饮茶为「一盅两件」(一盅茶+两件点心),而且在某些语境下它还表示“最低消费”的意思。
太平清醮
太平清醮又名包山节(英文名称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是香港长洲海陆丰籍居民举办的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也是香港旅游发展局推介的一个主要节目。举行之日为农历四月初六,会景巡游为四月初八,同日也是佛祖诞。整个建醮期一连5天,有“迎神”、“走午朝”、“超幽”、“送神”等祭祀仪式。其中飘色会景大巡游、醒狮与祥麒表演、抢包山最为吸引民众参与。
吃盆菜
“吃盆菜”是香港的九龙、沙田、大埔、元水和深圳一带最有民俗特色的传统宴席。每逢喜庆及红白喜事需要宴请宾客,主人家便请专业厨师制作盆菜供客人享用。每桌只有一大木盆,盆内按预先烧熟菜肴的贵贱依次层层叠放。
底菜一般是萝卜及其他蔬菜,接着是大块猪肉、肉皮、鸡、鹅、鱼、虾、蟹、蚝等。凑齐10人吃一盆,传统是从高到低,一层层吃;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加上盆菜盘满钵满的形态,尽显繁荣兴旺之寓意。
烧黄纸
又叫“斩鸡头”,是曾一度在香港流行的一种民间发毒誓的形式。仪式开始,双方跪在神案前,面对神像,点燃香烛,顶礼膜拜。然后,双方各执一张黄纸,高声吟诵誓言,多为“清心直说,并无虚言”、“若有戏言,不得好死,断子绝孙”之类。
接着,庙内执事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菜刀、砧板和雄鸡一只,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洒在写有毒誓的黄纸上,再将黄纸焚烧,方为了结。后来法庭处理一些无头案时,利用民众愚昧的民俗心理,也采取这种形式,土洋结合,“斩鸡头,断疑案”。
抢包山
香港长洲的习俗。据说18世纪的清朝,长洲发生了瘟疫,导致不少平民死亡。后来得到玄天上帝的指引,瘟疫得以制止。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便扮成神祇在大街上游行驱赶瘟神,并且在长洲北帝庙前竖起三个包山,作为祭祀之用。每个包山高约13米,用竹棚搭成,每个包山挂上了约一万六千个包子。包子名为“幽包”,是一种曾被供神的印有红色“寿”字的莲蓉包,又叫“平安包”。摘得包子越多,福气亦越多。但自从1979年发生包山倒塌意外事件后,相隔了26年,2005年才首次复办这项传统习俗。
打小人
流传于香港地区民间的一种小型祭祀仪式。该习俗在香港地区分布颇广,仪式都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及山边等地方进行。此外,部分庙宇内的庙祝也有替人“打小人”服务。每年惊蛰是“打小人”盛行的日子,“专业打手们”手操旧鞋烂鞋,打残打烂放在砖头上的纸公仔,代客痛打“小人”。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仪式驱除小人,迎来贵人。港岛宝云道一段、鹅颈桥都是“打小人”的有名地点。
香港煲蜡
香港人所指的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利用月饼铁罐作器皿、焚烧报纸或使用蜡烛等杂物用作煲蜡的火源,大量蜡烛(正确地说应该是高温液态的蜡)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蜡液燃烧得最猛烈之时,而向火团喷水、使之产生高大火焰。煲蜡极为容易引起火灾,滚烫的蜡液接触到皮肤可能造成第三级烧伤。
这是南方的一种风俗习惯,比较危险,每年中秋都会有人给烫伤。“煲蜡”就是将两支蜡烛点着,然后拿一支蜡烛在上面烧看烛泪往下滴。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於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过去历年於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香港春节习俗
踏入新春佳节的第一刻,香港人多半会前往***庙,争先恐后地要插上“头炷香”,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财源广进。所谓“头炷香”,指的是每个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但不一定要当日零时插,任何时候都是好时辰,最重要是心诚。
在香港的庆年活动中,一向重头的戏是舞龙舞狮,而且都要装饰得五颜六色,风采欢腾。舞狮也称为“狮子舞”,在香港不仅是传统的舞蹈项目,而且也是民间的体育及庆典活动。香港人舞狮大多是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不同于北方的舞狮——由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但有雌、雄之分,还分文狮、武狮、成狮、崽狮等。
香港人年前也都要清洁一下家中环境,取“除旧布新”之意。继而是置办年货。除夕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要吃团圆饭。香港人十分注重吃,连菜名都要起个好彩头。团圆饭后,要去逛花市,买年花回家,增加家里的过年气氛。
当然,红包压岁钱是不能少的,但香港人一般不包 “大红包”,身上所带的以备不时之需的成迭红包,多数都是装着10~20港币。大年初一人们会拜亲访友,正式拜年。许多人家都于桌上摆设年糕、油角、煎堆、蛋散等过年应景之食物。
香港树中秋习俗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扩展资料:四大传统节庆,十分地道香港。参加“香港传统文化汇 ,逛小岛、游古刹,看小孩打扮成古今人物凌空飘起巡游,健儿攀包山抢包子……在缤纷热闹的氛围中,体验这个“亚洲国际都会 富有民间色彩的节日风俗!
参考资料:四、香港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1、数字谐音
香港风俗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2、礼节礼仪
香港留学论坛表示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3、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4、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5、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6、信仰忌讳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不吉利的。他们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
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香港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