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大年初五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
- 2、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
- 3、大年初五的习俗
- 4、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
一、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大年初五,也是过年中尤为重要的一天,其实很多人并不愿意来到初五这天,因为到了初五说明已是春节假期的末尾。下面分享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1正月初五的风俗有祭财神、送穷、扫房子、要放鞭炮、接路头神、吃饺子等其中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 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 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正月初五的禁忌有哪些
忌串亲访友,也不准串门;说是走亲会把晦气带到别人家。忌迁居;忌糊窗槅;正月忌迁居、忌糊窗槅,否则以为不吉利。忌更换、洗涤衣被;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忌剃头;旧时正月里忌讳剃头。俗说剃头伤舅。据旧方志云,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得以更改。国民剃头,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传已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五是万事皆可破的日子,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汉族民俗一说,破五前很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俗要吃“水饺”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二到三天。“送穷”,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夫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2大年初五迎财神
农历正月初五,也称破五。这天是传统民俗接财神的日子,也是财神爷出巡的日子,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迎财神的活动,平常人家也会早早起来烧香迎接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其实就是一种传统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过了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民间活动就是接财神。并且会在前一天晚上置办酒席家宴,为财神贺辰。
大年初五破五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破五”的由来
“破五”的由来,时至今日仍众口不一。据《封神榜》所载,姜子牙封神时,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由于初五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等等。
大年初五吃什么
在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五都是要吃饺子的,俗称的“捏小人嘴”,在包饺子时候,要故意捏一下饺子边,相当于捏了小人的嘴,寓意新一年远离小人,避免听信谗言。
据说天津地区,在初五这天吃饺子,剁馅的时候要故意剁得叮咚响,让别人听见,意为赶走小人,新一年顺顺当当,日子越过越美好。
“破五”吃饺子,在古时候还不只是吃一天,有些人家是要吃两三天的,不过时过境迁,很多习俗都改变了,只有吃一次饺子了。
也有的地方是要吃搅团的,搅团是啥?就是用杂面或是洋芋制作而成,比如玉米搅团、洋芋搅团,是一种地方特色小吃。
大年初五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也有说是把一切不如意都用这浆糊般的食物粘走,期待新一年日子富足顺利。
正月初五的风俗有哪些31、初五禁忌有哪些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对于大年初五的`禁忌,在古籍上有相关的记载,例如《燕京岁时记破五》中说道:“正月初五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则王妃贵主以及各官室等,冠皤往来,互相道贺春。新嫁女子于是日归宁。”
根据以上记载,古时候的人们,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期间,不能用“生米”做饭,也就是说不留隔夜饭,妇女是禁足在家,不得出门,到了大年初六,才开始往来道贺新年,邀请宾客,新嫁的媳妇,也在这一天回娘家。
时过境迁,如今的人们,也不按照古籍所记载的习俗来做了,但是不用生米煮饭,不留隔夜饭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保留了下来。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和禁忌,例如有的地方,大年初五的早晨,是祈求吉利,安康的最佳时辰。有的地方则在大年初五不去走亲访友,认为这一天出门会给别人带来晦气。有的地方,会在大年初五这一天大扫除,把垃圾整理扫出门外。
有些地方,这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扫卫生,尤其是在大年初一,扫帚都不能碰的,到初五来一次大扫除,认为将穷气给扫出去,迎接财运。
2、初五的传统风俗
①吃饺子
在北方人的食谱里,饺子绝对必不可少。每当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有开心的事儿了,往往都要吃顿饺子庆祝一下,比如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因为人们觉得饺子的形状酷似人耳,吃了热乎乎的饺子就不会在寒冷的冬天冻掉耳朵。
除此之外除夕晚上也是要吃饺子的,因为在过去饺子比较金贵,一家人辛苦了一年,总要吃顿饺子犒劳一下自己。按照习俗,很多地方在初五这天也是要吃饺子的,虽然饺子还是普普通通的饺子,但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初五的饺子又被称作“捏小人嘴”,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因为包饺子的时候,把饺子馅放到饺子皮儿上之后要把一圈的口儿牢牢捏死,不然煮的时候容易散掉。一下下捏饺子的这个手法酷似捏人的嘴巴,所以人们觉得这天吃饺子其实是为了避免小人的流言蜚语,寓意着新的一年免遭他人口舌。在有些地方,人们也会把传统的肉饺子改成花生、蜜枣之类的饺子,这两样东西素有“节节高升”、“甜甜蜜蜜”的寓意,人们希望吃了这种饺子可以在新的一年人旺财旺,家庭美满。
②迎财神
初五还有个讲究是要迎财神,按照老人们的说法,这天是财神的生日,需要摆上宴席、燃放鞭炮,恭恭敬敬地把他们请到家里来,这样接下来的一年才会财运满满,发大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据《封神榜》中所说,姜子牙的妻子背叛了他,所以封神的时候姜子牙不忘给她封了个别致的神位,是为“穷神”,不论谁碰到了这位神仙都会变穷。
“穷神”有“逢破即归”的说法,她被“破”之后就回去了,所以人们在初五这天会燃起鞭炮,噼里啪啦地“破”穷神,故而初五也被称为“破五”。初五这天一边破穷神,一边迎财神,财神也不止一个,共有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等五路,把这五路财神请到位了,不论在哪儿都能沾到财气。
虽然大部分地区都有迎财神的习俗,但举行的仪式各有不同。例如某些地方有“抢路头”的规矩,通常在初四的子夜就备好香烛供品,争前恐后地鸣锣击鼓迎财神。江南一带的老百姓则讲究吃财神糕或者面条,因为古时候用绳子来串钱,面条酷似钱串子,多吃面条寓意财源滚滚。
③打扫卫生
春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除夕之前可以随便打扫卫生、洗洗涮涮之类的都没问题,但初一开始就不能打扫卫生了,尤其不能扫地。老人们认为,新年开始的时候,家里无论什么东西都是财富,不能随便把它们丢弃,否则会散财。因此小孩子即便把瓜子壳、果皮纸屑丢了一地,大人们也不会怪罪,反倒认为这是聚财的好兆头。
不过一般来说这种习俗只能维持一两天,最多三四天,因为除了自家人日常活动会产生垃圾之外,这几天还会有客人陆续来拜年,招待的过程中难免也会产生很多垃圾。长时间生活在污秽的环境中,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影响,还会让人的心理觉得不舒服,所以初五就要开始大扫除,把家里一切的污垢都送走。
大扫除的目的不仅仅为了清洁,人们通常还将这种行为视为一种仪式,标志着年已经过完了,打扫完卫生也要收拾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准备投入到新年的工作中去。除了比较重要的吃饺子、迎财神和打扫卫生,初五这天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儿。
例如在鲁西南地区,当地人从初一到初四都不可以动剪子、刀子,直到初五这天才可以用,因为据说一旦破了这个规矩,可能会招来蝎子和毒虫。
仔细数来初五这天的习俗可真不少,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些陈规旧俗没什么用处,不过仔细想来,正是因为有这些老规矩,过年才显得更有气氛,更有年味儿。
希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各位读者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每个人都能顺顺利利。
二、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大年初五,也是过年中尤为重要的一天,因为过年的很多禁忌习俗,大年初五如果把这些规矩搞好了,一年的财运就是搞好了。以下具体分享大年初五的风俗
大年初五的风俗1大年初五被称为“破五”,在中国年俗中这一天人们要烧鞭炮,打扫卫生,进行“赶五穷”,意是把脏东西都赶出去,表达人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在正月初五的时候,很多地方要进行“赶五穷”。大家会早早起来放鞭炮,放鞭炮的时候要从屋里开始放,边放边往外走,有驱赶牛鬼蛇神的意思。
除了放鞭炮还要把家里打扫干净,将家里的垃圾都扔走,在民俗做法中,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四,一般是不允许打扫卫生的,尤其在大年初一,连屋子里都不允许打扫,说是那天是扫帚神的生日,动用了扫帚会把“扫把星”引来家里。所以这几天的垃圾只能放在家里,到了初五,大家再统一打扫卫生,扔掉垃圾也寓意赶走家里的“穷鬼”。
在“破五”之后,大家就整装待发,准备开工,要在新的一年里勤勤恳恳工作,希望经过“破五”大家就可以劳有所得,过上富裕的生活。
“破五”是过年的一项“年俗”活动,表达了人们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的美好心愿。
大年初五迎财神
农历正月初五,也称破五。这天是传统民俗接财神的日子,也是财神爷出巡的日子,很多地方都会举办迎财神的活动,平常人家也会早早起来烧香迎接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其实就是一种传统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因此过了大年初一,最重要的民间活动就是接财神。并且会在前一天晚上置办酒席家宴,为财神贺辰。
大年初五破五是什么意思?
中国传统年俗,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有一种叫做“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破五”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破五”的由来
“破五”的'由来,时至今日仍众口不一。据《封神榜》所载,姜子牙封神时,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由于初五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等等。
大年初五吃什么
在北方很多地方,大年初五都是要吃饺子的,俗称的“捏小人嘴”,在包饺子时候,要故意捏一下饺子边,相当于捏了小人的嘴,寓意新一年远离小人,避免听信谗言。
据说天津地区,在初五这天吃饺子,剁馅的时候要故意剁得叮咚响,让别人听见,意为赶走小人,新一年顺顺当当,日子越过越美好。
“破五”吃饺子,在古时候还不只是吃一天,有些人家是要吃两三天的,不过时过境迁,很多习俗都改变了,只有吃一次饺子了。
也有的地方是要吃搅团的,搅团是啥?就是用杂面或是洋芋制作而成,比如玉米搅团、洋芋搅团,是一种地方特色小吃。
大年初五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也有说是把一切不如意都用这浆糊般的食物粘走,期待新一年日子富足顺利。
大年初五的风俗2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
大年初五的风俗3大年初五是民间传统民俗“破五日”、“送穷神”、“迎财神”的好日子。破五日的说法是,相传过年这几天的禁忌比较多,到了初五这一天则可以破除禁忌而得名。
而"送穷神“则是迎财神的前一个步骤,要先将穷神送走再接财神,代表送走贫穷,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因为人们认为在过年期间,初一至初四是不适宜做清理的,认为是象征送走财富。所以到了初五破五节这一天,我们可以清理家中的一些旧物与损坏之物,农村地方还会烧起鞭炮驱赶穷神和不吉利的事物。
穷神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封神榜》
据《封神榜》记载,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了他的妻子封为“穷神”,命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
迎财神
初五“迎财神”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通常会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
大家都知道要迎财神,可以把财运带回家。但原来,财神也有分好几种喔,不同行业的朋友可以迎接和供奉不同的财神,不要搞错对象了喔!下面就为大家列举几种行业的财神 ↓
文财神
文财神一般是以比干、范蠡作为原型,面带微笑,手持如意和元宝或聚宝盆。适合做正财生意或普通上班族供奉。
武财神
武财神一般是以关羽作为原型,表情较严肃,适合纪律部队人士供奉。
五路财神
由赵公明带领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合称“五路财神”。“五路”代表是东南西北中五大方位,代表尽收五方之财的意思。主偏财、炒卖、意外之财。
土地公
可能大家都会忽略了,土地公公原来都是财神之一。因为中国人是以农立国的,所以古代大家都很重视农作物的收成,还有就是特别注重有田有地。而土地公则是掌管土地的神明。所以人们往往亦会在初五这天用五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去拜祭土地,这样同样可以起到增强财富的作用。
初五迎财神的习俗历史悠久,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心理。
其实不同地方也许会有不同的风俗差异,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祈求,使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加努力、进步。
大年初五,很多人又要收拾收拾上班了。特别是在外地上班的人,还要提前买好火车票,准备好自己的行李,等待出发。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有的人或许还记得,但是有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了。
今天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在与很多老一辈人的交流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说:大年初五,有三个习俗,一般人都知道接财神,还有“送穷”,但是最后一个有很多人都忘记了。而且,大年初五这一天,很多初一到初四的禁忌都没有了。
我们少受了一些约束,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还是不能丢。我们来详细的探讨下老祖宗的传统。
首先就是接财神,老一辈人说:过年这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我们都需要给财神过生日。家里面有财神的,直接拿出来,让财神爷坐南朝北。我们给财神爷摆上一些必要的贡品,然后祈祷今年一年的时间里,财运滚滚来。
没有财神的,就会写一个财神,然后祭拜完成后,把写的这个会烧掉。很多做生意的人们更是注重这一点,往往对这些都是规规矩矩的完成,一点也不敢马虎。
接完财神后,还需要“送穷”。什么是“送穷”?其实就是扔垃圾,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都不能扔垃圾,因为老一辈人们都认为这是“福气”,所以不能扔。就算万不得已扔了,也不能叫做扔垃圾,而应该委婉的说“扔晦气”或者说是“扔穷”。
但是攒了四天的垃圾总是要扔掉的,要不然自己也受不了。所以到了初五这一天,一家人就会再把家里面,上上下下、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然后搜罗出来的垃圾,再一起扔掉。扔垃圾的也要说成是“送穷”,这样就相当于把贫穷扔掉了,然后未来一年就会很富裕。
最后一个是什么呢?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很多人知道,就是不怎么重视了。大年初五的最后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说起饺子,其实还是医圣张仲景当时为了救人发明的,当时叫做“娇耳”,说是吃了不冻掉耳朵。
大年初五吃饺子,却还有另外一种寓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饺子的形状。其实它和古代人们的元宝是很相似的,吃着也有一种吉利的意思。
不管是接财神,还是“送穷”,还是最后的吃饺子,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大年初五的这些规矩搞好了,一年的财运就是搞好了。所以,大年初五忙着出行的你,别忘了这三个习俗啊!
三、大年初五的习俗
大年初五的习俗:正月初五习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初一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然而,垃圾堆多了,毕竟影响卫生,所以到初五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将倒出去,又有了讲究,叫“送穷”。
大年初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剁饺子馅时,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五又被称作“破五日”,人们认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百事禁忌,人们的很多活动都受到了约束,诸如不准妇女串门、不准动针线等。
四、大年初五有什么习俗?
旧时,汉族民间过春节有很多迷信禁忌,如不得用生米作饭,妇女不能用针缝纫等诸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故而称此日为“破五”。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习惯上,过了“破五节”,商店酒楼五行八作方才正式开张从业。如有铺面变化、柜台增减之举,一般多在初六定夺。 由于地域不同,节日习俗也有差异。在北京一带,妇女不许于此日串门,串门则不详。在河南一些地区,人们于此日不劳作,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正月初五,也就是俗称的“破五”,吃饺子,放鞭炮,原是不少家儿今儿个一定要做的俩事儿。民俗有一说,“破五”前诸多的禁忌,过了今儿个就能破了,人们便往来祝贺新年,各家邀请贺客,饮食嬉戏,新媳妇也该回娘家拜贺长亲了。按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所记:“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则王妃贵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春。新嫁女子亦于是日归宁。” 不同的地儿,“破五”这天的过法儿不一样,就是同一地方,过法儿也不完全一样。就拿山西来说吧,在晋西北,传统上这天太阳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鸣炮、烧香、敬纸;晋北民间习惯则是用彩色纸剪成人的图像,小孩子拿到街头,互相交换。把自己的纸人送给别人,称为“送走穷媳妇”;把别人的纸人换回来,称为“得到有福人”;到了晋东南,民间习惯将烂衣服扔到墙外。 “破五”这天,还有个顶重要的事儿,按照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就关张了,而到了正月初五这天,家家又都重新开张了。所以,求财也是这一天的重要主题。据说放鞭炮也与求财相关,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到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山东初五是个重要的民俗节日,既为“马日”,又为“破五”,还为“财神日”,商家爱选在这一天开业;南方不少地儿则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清代顾禄《清嘉录》上记着:“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在上海,旧俗中正月初四子夜,就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还得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这就是“破五”的来历。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年初五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大年初五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