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一个藏在北京山脚下的徽州古村落(俞旺忠文)

#心动的瞬间#

白云深处北京山,云海底下汉公坑建瓯供灯牌位烧香。汉公坑,又称“汉川”,坐落在北京山脚下,处于皖赣交界处、五龙山脉东北面,位于黄山市含金量最高的地方——休宁县山斗乡境内,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30公里。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村里只有俞、吴两姓,据说俞家是婺源东山石佛逃难而来;吴姓为开化璜源逃荒而来。整座村落无论是从选址、设计、布局、外行、水系、山林来看,还是从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来看,无不呈现出“三最”特色即最神秘、最独特、最原始的村居布局,饱含着较为厚重的风水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宗法文化和民俗文化,成为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尚存不多的传统村落。

2020年汉公坑列为中国传统古村落建瓯供灯牌位烧香。传统村落被誉为中华民族的DNA,一栋建筑、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活着的民俗民情,是无形的文化遗存,寄托着人类对久远过去的追忆和想象,慰藉着迷茫的都市心灵,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集体的精神家园。汉公坑村四面环山,中间凹地,房屋倚小溪傍山蜿蜒而筑,屋后青山山有竹,房前溪水水有鱼。潺潺流水声应和着短促的鸟鸣,合成了大自然美妙的清音。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泉水叮咚、溪水潺潺、四周翠竹、林海环绕、风光旖旎建瓯供灯牌位烧香。全村地势平缓,民居依溪而建,鱼塘临河而置,溪河交织成网,晒台高低错落。村庄从外面看去很隐蔽,根本看不见房屋,在选址上讲究隐蔽性,到水口了,你才觉得豁然开朗,犹如世外桃源。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行,百姓生活的环境和居住的条件已然今非昔比,往日的瓦土房渐已换成了砖木楼,村中处处乃是旧貌变新颜。

村里百姓现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解放后50和60年代修建的,全部是徽派砖木结构的,徽州传统古村落气息依旧魅力犹存建瓯供灯牌位烧香。沿着窄窄的青石板,走进村庄,四面环山,小小的村落就像是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小家碧玉,清雅秀丽、古朴端庄,待字闺中,含羞待嫁。进入农户家中,出门时抬头只见到山竹,低头定能看到溪水,溪水幽幽,翠竹掩面,整个村庄美丽又朦胧,晨光咋起,若隐若现。登上村中门前山,站在晒谷场上俯身眺望,一群民居依溪而建,特别是每家屋前一座座进户桥,镶嵌在村中,又宛如一道彩虹,映照着这座古村落的前世今生,写照着这里俞吴两氏族人的古往今来。

村头水口那些百年古树,历经风霜雨雪,如今依旧傲然挺立,苍劲挺拔建瓯供灯牌位烧香。大树旁,是日夜流淌不息的汉川溪水,还有那建于明代的万胜桥,清澈的龙潭瀑,弯弯的河涧,汪汪的流水,流出了汉公坑的财源滚滚、流出了汉公坑人的世代豪迈。在村落里随意走走停停,任取一处皆为景,陶醉其中,有明代梯田、唐代古道、高山菜地、深山茶园、十里峡谷、百口鱼塘、千年古槽、万亩竹海等。汉公坑村更令人值得永久传承和大力弘扬的还有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往,村里人爱好舞龙灯、耍狮子、唱小戏,每遇逢年过节,热闹着山村,温暖着百姓,延续在四邻八乡的村村落落。而踩石碓、碓米粉、做糍粑、烫豆粑、拉粉丝、打豆腐、编竹器、手工造纸、流水养鱼等等这些传承了千年的民俗活儿在这里依然闪烁着民间艺术的光环,留下了记忆,勾起了乡愁。

有人说,家乡的方向,是记忆深处最美的凝望建瓯供灯牌位烧香。无论身在何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一抔黄土,都令人难以割舍。笔者生于斯、长于斯、关注于斯,每次回乡省亲,步行在古村旁山间的小路上,想起村头那“吱吱呀呀”的石碓声,望着已有些残垣断壁的民居,村里族人家长里短的欢声笑语犹现眼前,回荡耳际,仿佛心回从前。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只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才能留得住那一抹浅浅的乡愁。古树群、古驿道、古石桥等的存在,寄托着笔者心灵的慰籍,体味到汉公坑村的历史沧桑感和特有的烟火气息。

古老的汉公坑,是笔者挂在心头的一弯明月,是藏在记忆中的一首童谣,就算远在天涯海角,终有一日要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建瓯供灯牌位烧香。古树群。思古树之幽幽,发天地之感慨。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一群古树就是一部历史。占地百余亩的古树林位于山凹入口处,系村民出村必经之地,林中尽是古、大、珍、奇之古树,安徽第一大泡桐树也生长其中,在村口迎宾的是树龄超过700年,并排矗立的红豆杉和银杏树。纵横千百年,能够用生命见证茫茫历史和世事沧桑的,唯有这些至今仍然宝刀未老、绿意盎然的古树了。古驿道。汉公坑村深处燕源河尽头,大小燕岭争芳斗艳,共同呵护着这片净土。燕岭古道传为唐开元年间开凿,建成于明万历年间,为众多休婺古道之一。大燕岭古道从汉公坑村口开始到婺源县溪头乡青石村斗汰组,是官道,石板厚约12公分,长约1米2。小燕岭古道从汉公坑村尾登山通往龙池汰,是民道。汉公坑村居吴、俞两姓,相传先有吴姓大户在村尾修建小燕岭山道,俞姓也不甘示弱,便从村头再建一条更高规格的大道。两条古道穿行在茫茫竹海中,除垭口相隔几座山峰外,起点、终点一致,成为燕岭双飞的独特景观,其形成的环形路线为广大户外徒步者所钟爱。古石桥。汉公坑依溪而建,村中大小桥有近百座,从村头至村尾,在山坳尽头,只见湍急的溪水从狭窄的山谷里奔涌而出,悬崖上方有座万胜桥,始建于嘉靖年间,距今近500年,传说古桥上建有菩萨庙,供人们祭拜求安。在万胜桥上立有一块高1.5米、宽0.8米的青石碑,上面记载着建万胜桥人们捐款的情况。古纸槽。据休宁县志记载,远在宋代时期汉公坑村就有手工纸坊。全村有近万亩竹园,可对外交通不便,全是山路,无法将竹子运下山,只得守着青山受穷。为增加生产队收入,村里人想起了古法造纸。古法造纸工艺复杂,据说有72道工序,可主要有砍竹、沤竹、湿打、抄纸、松纸、烘纸等环节。五十年代村里有手工造纸坊两个,大小纸槽近百个,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纸槽用于造纸原材料的发酵,发挥了基础性的功能作用,只可惜手工纸坊毁于九十年代,遗迹可见,只能见证过往。古寺院。燕岭寺坐落在汉公坑村大燕岭古道上,寺院历史久远,规模宏大,曾供过往的婺源商人和茶客休息,惜毁于火灾,今遗址尚存。寺院遗址周边有茂盛的竹林,参天大树也有很多,走进其中,树荫幽幽,仿佛将人心中的烦恼一扫而空,传说寺院以前香火很旺,每到重要节日,很多人都会来此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幸福。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节攀升。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汉公坑人秉承着勤劳质朴、勤俭持家的精神,保持着温和而居、静谧安逸的品性,在时代的变迁中一如既往地安家立业,在生活的向往中不断追求着新的梦想和新的传奇,逐渐搬出这座原始村落,享受着安逸宁静的生活。以前全村近百户约400人,目前,村里居住的不过十来户人家,其余的都已在镇上、县城、市里打工置业,住上了商品房,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抒写着勤劳致富的现代传奇,村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而这些留守者能坚持多久,也许还是个未知数。幽百年古村落,珍藏诸多乡愁。这里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汽笛的刺耳,有的是满山遍野的绿草和树木,有的是童年记忆和乡愁。家家有纸槽、户户有鱼塘、人人有竹园,燕岭双飞、南坑竹海、门前晒秋,草鱼圈养、竹器手编、手工造纸等等,这些也让人感受到了位在大山底下、溪水尽头、竹海深处的古村生机与诗意。时光荏苒,岁月更替。趁她还完好的时候,让我们去汉公坑古村看看吧!我想只要有缘,我们总会不期而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