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 厦门晚报A8
■辜氏家族留在古宅村的最后一幢房屋,清代卖给了黄氏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关于“清末怪杰”辜鸿铭的祖籍地,历来有不小的争议,主要有“厦门同安(今翔安境内)、泉州惠安、泉州永春”三种说法南安供灯牌位烧香。笔者认为,后两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不值一驳。
2004年出版的《厦门市志》明确记载:“辜鸿铭,祖籍同安县新圩乡古宅村南安供灯牌位烧香。”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程巍再提“古宅说”。
笔者近期前往古宅等地调研后认为:辜鸿铭祖籍地确系古宅村无疑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辜礼欢像
辜鸿铭祖居地到底在哪里
辜鸿铭(1857—1928年),名汤生,字鸿铭,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是第四代侨裔,曾自称“厦门辜”“同安辜”南安供灯牌位烧香。他曾留学英国,据说一生获13个博士学位,又与严复、詹天佑同榜获宣统皇帝特赐文科进士,是我国精通东西方学术的第一位学者。
有关争议,最早源自于2009年的一篇报道,该报道说“辜鸿铭祖父本是同安新店浦尾村陈姓人氏”南安供灯牌位烧香。这篇题为《辜氏鸿铭本姓陈 祖籍同安浦尾村》的文章说:
“据浦尾老人会陈丽水、陈金乾先生介绍,辜鸿铭的先祖名陈敦源,系清代乾隆间人……因性情急躁,又极嗜酒,致家道中落南安供灯牌位烧香。终因酒后与人争执,失手伤了人命。夜里酒醒心惊,害怕官府缉拿,迅即携带家眷,摇着自家小渔船外逃,不知所终……直到抗战前,陈敦源后裔不断以先祖陈敦源之名号写信回浦尾寻亲认祖,村人才知其去向。原来当年敦源南逃海外,辗转到了马来亚吉打,登陆落户,成为当地斩榛辟莽、开辟蛮荒的华人前驱……陈敦源背乡离井,痛定思痛,负疚后悔不已,难以释怀,遂改’陈’为‘辜’,以示忏悔之情,从此子孙皆为辜姓。”
纵观全文,留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疑点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首先,根据郭瑞明、蒋才培编著的《同安华侨志》(鹭江出版社,1992年)关于辜礼欢的一点记载,推断辜礼欢系陈敦源之子,并无直接证据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其次,该文错把辜礼欢当作辜鸿铭的祖父,实则为曾祖父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更为关键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权威史料证实:辜礼欢就是第一代华人移民,绝非上文所说的第二代南安供灯牌位烧香。在辜礼欢的家族资料中,没有片言只语提到“改陈为辜”这件事。
■马来西亚槟榔屿的辜礼欢墓
辜氏家谱称来自“同安县辜厝村”
程巍所著《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中华读书报》2017年7月5日)一文,援引了来自马来西亚当地史料,且著作者大多与辜家有过接触,甚至有些是直接采访辜鸿铭的曾祖父辜礼欢的第一手材料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英属马来亚志》1908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当时辜鸿铭已是大清有名的外交官,记载应该较为可靠南安供灯牌位烧香。负责撰写辜氏家族史的作者罗宾逊(H.C.Robinson)曾任马来亚雪兰莪博物馆馆长,不仅熟悉地方掌故,还热衷搜集本地望族资料,算是当地资深文史专家。
罗宾逊本人参观过辜氏家族的“宗祠”,亲眼看过辜家供奉列祖列宗的牌位南安供灯牌位烧香。他提供的家谱,槟榔屿第一代华人移民辜礼欢(KohLayHwan,辜鸿铭的曾祖父),“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辜厝村”。
这个“辜厝村”,就是现在的厦门市翔安区古宅村南安供灯牌位烧香。因为,笔者翻遍浦尾乃至整个翔安区新店一带,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从未有过“辜厝”这个地名。而在古宅村,不仅曾有“辜厝”这个名字,还有“辜山”、“辜宅”等等与辜姓有关的地名,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辜厝村”即今翔安新圩镇“古宅村”
新圩镇古宅村位于厦门市东北部,与南安交界南安供灯牌位烧香。村落大致形成于唐代,宋、元、明、清属同安县长兴里辜宅保。该村辖境内历史上曾有辜厝、行村、大乡、尾角、下部、大路、后地、宫央、涵头、芹内、田央、割尾后等自然村落。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书写时弃繁用简,才开始简“辜”为“古”;可在当地方言的称呼上,仍称为“辜”(平声go),而非“古”字。
目前,古宅村未发现有辜氏村民,清一色为黄姓族人南安供灯牌位烧香。那么辜氏去哪里了呢?
综合当地黄氏族谱记载以及村民代代相传,早在黄氏进驻古宅之前,这里已有辜氏村落南安供灯牌位烧香。古同安四大望族之一的“金柄黄氏”,就在该村东南向两千米之外。现在古宅村内的黄氏系金柄黄分支,族人供奉的一世祖为明代金柄人,在古宅办了兰谷书院,专为辜氏子弟传道授业;其后举家留在古宅繁衍生息。
据当地村老相传,大致在清代,辜姓家族才全部迁出故土南安供灯牌位烧香。一直到民国年间,辜家大片老屋犹在,就在今天的辜山一带,当地人名曰“辜厝头”,亦即辜厝村口。新中国成立之后,村民们开始在辜厝头开荒种田,至今地里尚有不少建筑残片。
■辜山脚下的梯田,就是古代的辜厝头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辜家祖厝与《辜仅娘圹志》
在古宅村黄氏祖厝东侧不到数十米处,有一栋明代遗留下来的三落双护厝老屋,编号为“大乡28号”,就是辜家祖厝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出生于1952年的古宅村老人协会副会长黄仲春说,他之前一直住在这栋老屋,小时候听族里长辈黄笃林介绍:这房子是辜家祖宅,大概在清朝初期,辜氏举家外迁,就把房子卖给了黄家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据了解,黄笃林是清末民初较有文化的艺人;而且他获得信息的渠道,应该出自当时目睹辜氏外迁的族人南安供灯牌位烧香。因此,这些说法的可信度极高。左邻右舍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家都知道这栋房子原为辜家老宅。
十多年前,在“辜厝头”附近,还出土了一块佐证辜氏在这里生活的《辜仅娘圹志》(即墓志铭)南安供灯牌位烧香。铭文刻:“仅娘,本邑辜文兴之女,赍志早逝,今卜佳城于十八弯下,名邦坪埔”(摘自何丙仲、吴鹤立《厦门墓志铭汇粹》,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十八弯就是“古宅十八弯”;邦坪埔是十八弯脚下的小地名,就在辜厝村范围内。
■最后一幢辜氏老宅内景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辜礼欢1784年离开辜厝
程巍在《辜鸿铭的“祖籍”及其槟榔屿祖先考》一文中,援引与辜礼欢打过交道的英国人克劳福德日记佐证:辜鸿铭的曾祖父辜礼欢于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出生,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离开同安,到马来亚吉打、槟榔屿等地,成为英属马来亚第一个华人头领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辜礼欢出洋的时间,与古宅村民传说的辜氏卖房给黄氏的时间大体一致南安供灯牌位烧香。明清时期,同安东部先民跨洋过海,过番谋生,几乎“家家涉洋,户户有侨”;全盛时期,仅在新加坡的辜宅籍华侨就占据了整整一条街。
笔者判断,辜礼欢及其家族之所以从未回国寻根,大概是老家已没有辜姓亲人南安供灯牌位烧香。
极为巧合的是,辜鸿铭的祖父叫辜龙池,父亲叫辜紫云;这两个名字一个是古宅溪上游的地名、一个是古宅黄氏家家户户悬挂的“灯号”;这或许就是,其曾祖辜礼欢故意留下的老家记忆吧南安供灯牌位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