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正月十六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农历正月十六有什么习俗?
- 2、正月十六习俗是什么?
- 3、正月十六的风俗和禁忌
- 4、正月十六习俗是什么?
一、农历正月十六有什么习俗?
1、扛笆斗舞火把
正月十六傍晚,我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就开始“扛笆斗”。所谓“扛笆斗”,就是用一只纱布袋子装一些生石灰,把它绑在秤杆的一端,人拿着秤杆的另一端,把纱布袋往地上丢,地上就留下了一个个白斑。当然,“扛笆斗”也有一定的规定,总是先要从河边水码头往上“扛”,然后是房前屋后门口天井和房屋里面,当“扛笆斗结束后,房前屋后就到处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为白斑越多,就预示着今 年粮食收成愈好。
2、炸麻花撩人骂
大人们都跨完火把回家炒麻花了,炒麻花就是把玉米放在铁锅用火烧了炒,有的人家没有玉米,就用稻谷代替;据说,炒麻花能炸老鼠眼睛;玉米愈炸得凶,老鼠就死得越多。父母亲在家里炸麻花时,此时的我们玩性正浓,继续我们自己的游戏了。
老人们说,十六夜如果被人家骂最吉利,俗称骂“晦气”,能去掉一年的晦气。所以,当大人回家后,我们几个伙伴就在农庄上到平时最爱骂人的王婶家撩他们骂。通常的做法是三步曲:敲窗户、踢门、放鞭爆。
3、送牛桩子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中国传统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二、正月十六习俗是什么?
农历正月十六夜,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十六夜,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老老少少乐哈哈。”这首民谣不知在我们这里留传了多少年了。
大年初一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并不自由,因为大年初一有许多顾忌,尤其说话做事最不能随便。而正月十六才真正是我们孩子的天下,是大人们随心所欲玩的日子。
习俗:
1、走百灵:
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南的这一天,母亲们会到孔庙、孟庙、孔庙里为烧香许愿,祈祷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
2、跑百病(游百病):
也就是这天不论男女老幼,都要出门多走走,尤其是遇桥要过桥,这寓意整一年身体健康。从正月23到正月十五,大家在为了过年一直忙碌,收拾家里,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相互宴请。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正月十五一过,又回归到平时的生活,也该停下来歇一歇了。
所以正月十六早饭过后,全家人出动到四处跑百病,据说百病在旅游过程中全部遗留在路上,在野外喝野外可以逢凶化吉,时来运转,但是注意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
3、送牛桩:
送牛桩,简单的说,就是渴望生子,早生贵子之意。是连续生女以后,没有男孩,希望生个男孩的传统习俗。
三、正月十六的风俗和禁忌
正月十六的风俗:
1、走百灵。
在鲁西南一带很盛行。年味已远,早春来临。庄稼人正处农忙咋闲时候,窝憋一冬的妇女儿童是该走出去踏踏青、健健身了。“走出门庭,心灵手灵”,在济宁地区,早年她们多到孔庙、孟庙、曾庙去烧香许愿,母亲们祝愿儿女成龙成凤、心灵手巧。走百灵实为走百岭了。更有人在这一天进行走亲访友,相互交流了。
2、跑百病。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
3、爬城头。
是从明代兴起的南京地区独特的民俗活动,流行着“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的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由于城墙遭破坏等原因,这一民俗几近消亡。现在,随着台城、石头城、中华门、中山门、汉中门等段城墙陆续修复和向市民开放,这一活动又得以延续。
正月十六这天,其他禁忌也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1、早起忌大声说话,忌说脏话、不吉利的话。
2、起床后不能到厕所解大小便。只有等东方日出了,才可以上厕所。
3、忌泼洗脸水,忌倒便盆。也只有等太阳出来了,才能泼洗脸水,倒尿盆。
4、忌走亲访友。对亲戚朋友家不吉利。
5、忌开仓开市。
节气介绍:
正月十六一般认为过完正月十五年就远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过完正月十六才是真正过完了年,阴历的正月十六是旧的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正月十六是习俗非常多的一天,人们通过走百灵、 跑百病、爬城头等习俗,求取新的一年的健康快乐和幸福生活。
四、正月十六习俗是什么?
正月十六习俗是炸麻花,扛笆斗,舞火把,撩人骂,送牛桩,跑百病等等。
一、跑百病。
从小年忙到大年,从春节又忙到元宵节,过年期间,大家是忙忙碌碌,置办年货,迎来送往,走亲访友,相互宴请,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终于过完了元宵节,可以说,新年就算过去了,大家也松了一口气,也该有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了,是得好好玩玩,休养休息,锻炼锻炼了。
因此,到了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是跑百病,走百灵,走百病,摸门钉等等,无不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二、送牛桩。
送牛桩,简单的说,就是渴望生子,早生贵子之意。是连续生女以后,没有男孩,希望生个男孩的传统习俗。来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打算生男孩的家庭,邀请8个男丁,其中一个年轻,到了正月十六去偷牛桩,他们选择的目标起码有三点。一是男孩多,二是家庭好,三是有威望。
三、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传统习俗,不绝于耳,代代流传,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其流传版本很多,但大致相同。
从大年三十除夕夜,有老鼠出嫁的民俗,寓意辞旧迎新。正月初三老鼠娶亲,希望劳碌了几天的人们早早上床休息;还有大年初十打老鼠,寓意粮食丰收等等。
到了正月十六,正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上明月当空,人间灯光璀璨,正是老鼠娶亲嫁娶的大好日子。这时候老鼠高高兴兴,成群结队,吹吹打打,前呼后拥,举行隆重的婚礼。
四、撩人骂。
据说,在正月十六晚上,被人骂最吉利,能够把一年的晦气都骂走。虽然骂人不好听,但却是喜庆吉祥之事。毕竟是传统习俗,但现在是文明社会,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骂人!
五、舞火把。
正月十六舞火把,是地方特色活动,是群众流连忘返,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要追溯到远古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说,在石器时代,各种各样的兽类害虫比较多,糟蹋粮食作物。人们为了驱赶猛兽虫害,到了正月十六晚上,举着简易的火把,驱赶猛兽害虫,确保粮食作物喜获丰收。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正月十六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正月十六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