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宁化木活字印刷田野调查笔记 转载(转载)

宁化木活字印刷田野调查笔记

  ◎戴先良

  摘要:2010年4月,濒临灭绝的木活字印刷术重现宁化县,引起了文化界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中国新闻网、网易等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信州祠堂家谱族谱。笔者在对分布于宁化城乡的木活字活态印刷进行田野调查后,查考相关文献,形成调查资料。本文主要介绍木活字印刷术在宁化的历史起源、地域分布、印刷流程、艺人传略、传承谱系等,尽量还原木活字印刷在宁化的生存境况。

  福建宁化,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是纯客家县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对客家先祖的信仰,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是客家文化构成最重要的部分。客家人敬祖穆宗的传统,由来已久。族谱修订的庄严慎重,即体现之一。作为族谱生产工艺的木活字印刷术在这样一个对裔嗣传承高度重视的地域内严瑾地保存至今,为宁化客家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客家祖地”的认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一、历史渊源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源于古代的雕版印刷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现在一般认为元初农学家王祯创制了木活字。木活字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单字。因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关于木活字最早的记载见于王桢《农书》附后的《造活字印书法》:“古时书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以钱为印盔界行。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为其不便。又以泥为盔界行。内用薄泥。将烧熟瓦字排之。再入窑内烧为一段。亦可为活字板印之。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盥内界行印书。可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行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以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榍榍(先结切)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写韵刻字法。先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下平上去入五声。各分韵头。校勘字样。抄写完备。作书人取活字样。制大小写出各门字样。糊于板上。命工刊刻。稍留界路。以凭锯截。又有语助词之乎者也字及数目字。并寻常可用字样。各分为一门。多刻字数。约三万余字。写毕。一如前法。锼字修字法。将刻讫板木上字样。用细齿小锯。每字四方锼下。盛于筐??器内。每字令人用小裁刀修理齐整。先立准则。于准则内。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另贮别器。作盔嵌字法。于元写监韵各门字数。嵌于木盔内。用竹片行行夹往。摆满用木榍轻榍之。排于轮上。依前分作五韵。用大字标记。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翻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取字法。将元写监韵另写一册。编成字号。每面各行各字。俱计号数。与轮上门类相同。一人执韵。依号数喝字。一人于轮上元布轮字板内。取摘字只嵌于所印书板盔内。如有字韵内别无。随手令刊匠添补。疾得完备。作盔安字刷印法。用平直干板一片。量书面大小。四周围作栏。右边空。候摆满盔面。右边安置界栏。以木榍榍之。界行内字样。须要个个修理平整。先用刀削下诸样小竹片。以别器盛贮。如有低邪。随字形衬士占瓦(徒念切)榍之。至字体平稳。然后印刷之。又以棕刷顺界行竖直刷之。不可横刷。印纸亦用棕刷顺界行刷之。此用活字板之完法也。前任宣州旌德县县尹时。方撰农书。因字数甚多。难于刊印。故用已意命匠创活字。二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得计六万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齐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后二年。途迁任信州永丰县。挈而之官。是时农书方成。欲以活字嵌印。今知江西现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贮以待别用。然古今此法未见所传。故编录于此。以待世之好事者。为印书省便之法。传于永久。本为农书而作。因附于后。”url=

  明人胡应麟云:“今世欲急于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今无以药泥为之者,唯用木称活字云信州祠堂家谱族谱。”清人龚显曾也说:“明人用木活字版刷书,风气乃大盛。”木活字印刷在了明代已风行于世。据学者张秀民先生统计,明朝木活字本有书名可考者约一百余种,多为万历印本。其有地名可考者,除成都、建阳、南京等处外,有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等地。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长汀四堡雾阁木刻宋体版本,用玉扣纸、毛边纸、连史纸印刷,发展为中国四大木刻印基地之一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四堡书籍声誉极高,有“独占江南,发贩半天下”之誉,在古籍雕版印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宁化县旧属汀州,“四堡”古称“四保”,或谓“四保里”,它包括今天的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四县毗邻的数十个村落,因此,建制上宁化与古“四保”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造纸业和雕版印刷都极其兴盛的明清时期,宁化的木活字印刷应当也是异常活跃的,然则,“四保”为何仅仅通行雕版印刷?

  宁化发现的木活字印刷,与“四保”名扬天下的雕版印刷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四保”雕版印刷的主要内容为古籍图书,如宋人陈日华在临汀刻印的《集要方》和流传古今的《增广贤文》线装书等。而宁化木活字印刷的主要功能是印刷族谱。古籍图书发行量大,通销全国各地,可一版再版。其内容出于著作者手,每页为固定版面,畅销者印刷数量可达千册万册,乃至根据市场需求量再版,如蒙书、四书五经、章回小说等。而族谱的版面绝少重复的,各姓氏嗣裔发展有异,内容自然不同。需求者仅为同宗族人,多则数十部,少则十余部。若以雕版印刷族谱,则一版之后便当废弃,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族谱的印刷则采用了具有智能优势的木活字印刷。

  由此推断,在印刷业发达的明中叶时期,受到雕版印刷影响,宁化同时开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信州祠堂家谱族谱。张秀民《中国印刷史》载:“清代木字家谱分布在江、浙、皖、赣、湘、鄂、川、闽等省”。宁化目前还保存有木活字刻印的谢氏清雍正族谱等清初谱谍。蓝氏清乾隆谱印有“翠华阮甸臣梓”的字样,可见在清初宁化的木活字制谱已然十分盛行。清光绪、咸丰年间的族谱木活字印刷就更加的大行其道,保存至今的清末木字谱谍数量不少。直至清末、解放前,利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私塾用书还十分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刻印达十余年,印刷工具也被大量销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各姓氏刻印族谱者增多,木活字印刷曾一度重兴,1993-1994年为族谱刻印高峰时期。后电脑机器刻印业发达,族谱多改为电脑制作,手工木活字印刷业渐趋沉寂,目前从事此业者,仅四五家。

  在宁化,除族谱外,少量的蒙书、佛经道藏和一些私家著作,也有使用木活字印刷信州祠堂家谱族谱。道光六年(1826年),宁化李国华用木活字印其九世祖李世熊《钱神志》7卷;次年宁化县令陈垲印李世熊《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年),宁化县署重印《钱神志》,所用木活字为宁化阴维新雕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