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 1、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啊
- 2、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 3、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什么?
- 4、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一、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啊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在古代,月饼是作为中秋节的祭品用于祭祀使用。相传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月神的祭品,然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就形成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还有史料记载,月饼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提到中秋节和月饼,就不得不提民间一个很流行的传说“嫦娥奔月”,而这个传说也是中秋吃月饼的由来!也是民间流传最多的一个! 相传在远古时期,后羿射下了危害百姓的九个太阳之后,成了大英雄!
嫦娥心生爱慕,然后嫁给了后裔!两人彼此之间十分恩爱,羡煞旁人。有一天后裔去昆仑山求道,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有意嘉奖后羿,助他得道升仙,长生不老!然后就给了后羿一包长生不老药。
后羿舍不得自己独享,便将药拿回家,将此事告诉嫦娥,让嫦娥将此药珍藏!哪知此事被后羿一个心怀不轨的徒弟蓬蒙听到!第二天,蓬蒙变趁后羿出门打猎的时候,手持宝剑闯入后羿家,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
嫦娥哪里是蓬蒙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吞下长生不老药。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知道此事后,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在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糕点,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爱戴后羿的百姓听说此事后,都纷纷在家做了嫦娥最爱吃的糕点来遥祭她,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而嫦娥喜欢的糕点就是现在的月饼。从此以后,每到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夜,嫦娥的身影都会出现在月亮上!而后羿就会和百姓们一起拿出月饼来遥祭嫦娥,寄托思念,这就是为什么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而这个习惯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的习俗!
二、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分月饼代表分离;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历史沿革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
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三、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什么?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四、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
吃月饼的习俗:吃月饼是中秋节的饮食习惯,在中华传统文化上象征着团圆。相传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末时期,与朱元璋联合全国各地民众,约定于八月十五夜起义,用月饼传递消息有关。
大获全胜之后,朱元璋将当时秘密传诵消息的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赏赐群臣,并让军兵在这天与民间百姓共同庆贺。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佳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月饼介绍:
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而“月饼”这一名称有正式记载的是明代的《宛署杂记》一书,书中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