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广东的习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广东的习俗是什么?
广东的习俗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
二、广东风俗有哪些
广东常见的风俗习惯有四种:第一习俗:餐前先喝汤餐前先喝汤是广东饮食习惯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每天可以花几个小时的时间用来煲汤,其味道鲜美可口,真不失一道美味。中医认为空腹喝汤能驱赶寒气、荡涤胃肠、疏通肠道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餐前先喝汤有利于保护胃黏膜,刺激胃液和胃酸分泌,有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减肥。但是,汤味虽好,也不要煲太久,那样会破坏好多营养成分,损失一些微量元素,反倒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第二习俗:喜好饮凉茶饮凉茶是广东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所以无论春夏秋冬在凉茶馆内总有不少饮凉茶的人。所谓凉茶,其实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其主要成份有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茵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莲等等。也有标榜“十八味凉茶”或“廿四味凉茶”的,五花八门,但是实际上多属大同小异。广东的凉茶历史悠久,凉茶品种繁多,其中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苦瓜干凉茶等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东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在茶馆里兜售。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东人所推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金银花茶、冬瓜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第三习俗:食米不食面南方人主要种植水稻,饮食习惯自然以米为主,因此从小就没有吃面食的习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多多少少会吃一点面食的。但是广东人对米的青睐远远多于面。在广东除了外地人来这里做面食外,本地人几乎没有会经营面食的,尤其是面条。所以就形成了“餐餐不离米,米饭才是饭”的生活习惯。如果午餐或者晚餐吃面条或者其他面制品,过后总觉得没有吃饭似的。在广东到处都可以吃到各种米制品。如大排挡里著名的河粉、米粉(米丝)、肠粉等等,可以是烹炒的、蒸煎的,也可以做成加汤的,外加一些肉丸或者排骨瘦肉猪脚等等。还有各式的粥汤,米糕等等,无论怎样花样如何翻新,但原料总离不开米。第四习俗:无鸡不成宴粤菜厨坛有句行语,叫“无鸡不成宴”或“无鸡不成席”。广东各地皆有好鸡的习俗,如大名鼎鼎的清远鸡、胡须鸡等等;擅烹鸡的流派也不少,比如东江的盐焗鸡、麓湖的市师鸡等等。而广州也有上下九的清平鸡、长寿路的同记鸡、文明路的太爷鸡、广卫路的路边鸡均闻名遐迩。另外还有白切鸡、香菇鸡、葱油鸡、清蒸滑鸡、栗子焖鸡、干炸鸡、烤鸡、贵妃鸡等等都是大众化的食谱。在丰富多彩的鸡案中,最为人常食不厌的当属白切鸡了,在各大小餐馆里均可以吃到,如果不会做白切鸡,这个餐馆就有生存不下去可能。在广东吃宴席,几乎餐餐都有鸡。没有鸡的宴席就如同北方没有酒的宴席一样,荡然无味.
三、广东有什么习俗?
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盘古王民俗文化节、傩舞等。
1、南狮:是起源于广东南海的传统民俗文化。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必有扒龙舟、敲锣打鼓,舞狮子助兴,自古至今,长盛不衰。特别是得到港澳和海外同乡的传承发扬,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富有喜庆色彩的民间活动更加兴旺。
2、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行通济是反映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3、广府庙会:是广东 一城一特 春节活动之一,是广东省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广府庙会开幕式设在元宵节当天,为期七天,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
4、佛山秋色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指秋季农业丰收之时,当地民间举行庆祝丰收游行,俗称“秋色赛会”或“秋色提灯会”,亦统称为“出秋色”。
5、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四、广东风俗有哪些
1、行花街
“行花街”(广东方言,意为逛花街)是最为人熟知的广州过年传统,“行过花街才过年”是萦绕在广州人心里的情结。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2、派利是
“派利是”(广东方言,意为封红包),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不过,最早的“利是”是跟钱无关的,它始于汉代,是拿来辟邪的吉祥物。后来老人家就用红线把它串起来,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祟。现在改为年岁的岁。如今,大家是封一个红包,表示利是,也是压岁。
3、食年糕
春节前,广东人要蒸一“底”(广东方言:意为盆)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等等,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长大、步步高(糕)升。而每一种糕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配上鲜马蹄,更香甜爽口,广东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4、舞醒狮
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春节期间很多商场都会请来醒狮队,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的习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广东的习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