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回族殡葬风俗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回族葬礼有哪些习俗?
全世界穆斯林社会对丧葬都遵循以下基本习俗过程: (一)、一个人停止了呼吸,并且获得了死亡的确认,首先帮助他把双眼闭上,用手巾把他的下巴托起合上嘴。 然后帮助他脱去平常的衣服,把身体放平,双腿顺直,用白布把尸体盖上。 (二)、及时通知家属和亲友,说话要注意用词和语气,避免给亲人一次精神震惊。发通告者,要表示深切同情和哀思,提醒人们这是真主的意欲,不论什么原因死亡,都应当表现平静,耐心地接受无可挽回的事实,祈求真主饶恕他生前的罪过。 (三)、亡人在停尸房安静地躺着,他是在等待尽快安葬,禁止喧哗。 家属和亲友应当为他的后事研究最佳方案,因为尽快速葬是伊斯兰的法规。 (四)、在计划和料理安葬期间,家属们应当为接待客人做些准备,例如这几天的饮食和外地来客的食宿。 需要有一位丧葬经理担任总指挥,一切都有条不紊,分工合作,按部就班,人多而不慌乱。 其余的人应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不可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 (五)、根据伊斯兰的法制规定,对死者的安葬有四件大事:用水净身、穿上包裹尸体的白布(克凡)、为亡者举行站礼(哲那者)和入土为安最后埋葬。 (六)、给亡人净身最好是亲近的人,一般男性洗男子,女性洗女子,但是配偶或子女可以不受限制。 如果亲近的人不知怎样洗死人,可以请人代理,洗尸者必须是敬畏真主的虔诚穆斯林,人品可靠,受人尊敬。 (七)、洗净身体之后,用白布裹尸体,有传统规定的方式,男性用布三块,女性用布五片,严密裹紧。 (八)、为死者的站礼,可以在清真寺中举行,也可以在其它地方举行,如家中或空旷的地方。 (九)、站礼时,死者身上有遮盖,安放在前,众人面向克尔白,仪式由一人领导。 参加站礼仪式的人,类同于礼拜,但只站立而无鞠躬和跪叩。 (十)、站礼中,领导仪式的人向真主祈祷,内容有赞颂真主和穆圣及其家属,也向真主祈求恕饶和恩赐亡故者和所有活着的人。 这些都是传统的念词。 (十一)、站礼仪式之后,尸体应当立即运往墓地安葬。 跟随送葬的人,以沉默为高尚,送葬过程是每个人为亡者祈祷和敬意、沉思死亡意义的时刻。 克制感情,切忌嚎啕大哭。 (十二)、把亡人的尸架抬到墓穴附近,轻轻把死者的身体托起,放入墓穴中,面朝克尔白方向倾斜。 与此同时,诵读祈祷经文,例如诵读《古兰经》:“我从大地创造你们,我使你们返回大地,我再一次使你们从大地复活。 (十三)、每个参加送葬的人,都从土地上拾起一小块土,投入墓穴中,口诵同样经文。 墓中禁止放置任何纪念物或陪葬品。 (十四)、坟墓全部掩埋之后,继续诵读《古兰经》经文,赞颂真主,并且为亡者祈祷。 葬礼的全过程,都许可在尸体周围用美香,如熏香、香料或香水,如在室内、庭院和墓穴中。 伊斯兰葬礼要点有三:速葬、简葬和土葬。 (十五)、在墓地的事务一切完毕之后,参加送葬的人都必须向埋入坟墓中的亡者默默道声色俩目,表示告别。 一般可以这样说:“安息在此的人们啊! 按色俩目,艾莱伊库姆。在真主意欲的时候,我们都将来到这里,与你们做伴。 祈求真主饶恕你们和我们。先知穆圣说:“如果有人归真,不要长时期保留尸体,应当尽快安葬。 在他头的方向诵读‘法谛海’,在他的脚下诵读‘黄牛章’。
二、回族的丧葬风俗
参考资料:百度
三、回族的葬礼有哪些风俗忌讳 关于回族的葬礼有哪些风俗忌讳
1、“静”是指为生命垂危的病人安置一个宁静的环境,避免因嘈杂、哭喊而增加病人的痛苦;“速”是指速葬,教法规定要在三日之内尽快埋葬亡人,使之入土为安;“严”是指在为亡人举行葬礼(俗称“者那则”)时,要严格遵守教法的有关规定,如用清洁的水为亡人洗周身(俗称“着水”)、用白布(俗称“克番”)包裹好亡人、举行葬礼时遗体置于众面前等;“简”是指丧事从简,亡人简葬。 2、速葬:速葬是回族丧葬的特色之一。本着“入土为安”的精神,主张从速掩埋亡人,遗体不宜久放。先知穆罕默德亦说:“你们应尽快安葬亡者”。教法规定:亡人三日之内必葬,不择时日,不问风水,就地而葬。倘若是在旅途或他乡亡故,就在旅所择地而葬。在航行中亡故的,在举行“者那则”(殡礼)后,将尸体投入江海,实行水葬。教法禁止亡者亲友载运尸体辗转千里。如果旷日持久,人为导致尸体腐败,被认为是对亡者的亵渎。教法规定速葬亡人是“穆思台哈布”(懿行),如果故意拖延时限,则被认为是“麦克鲁亥”(可憎之事)。 3、薄葬:薄葬是回族丧葬的又一大特点。有句回族谚语说得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布”。这句谚语对回族的薄葬习俗做了很确切的说明。任何一位穆斯林,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身上不穿绫罗绸缎,墓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古兰经》指出:“在世时没有信道,临死时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满地的黄金赎罪,也不被接受,这等人将受痛苦的刑罚,他们绝没有任何援助者”。
四、回族的丧葬风俗
回族的丧葬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根据伊斯兰教教法,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真主降示的,人也不例外。人降生后要按照真主颁示的经典处世做人,努力行善做好事。当人到老来,死期临近,唯祈求真主使其善终,再回到真主那里去,即“归真”。伊斯兰教教义认为死亡是生命的规律,并不令人畏惧。这是回族穆斯林对死亡的看法。 回族人在临终前,一般要念“清真言”,阿訇则为其诵读《古兰经》向真主祈祷,代临终者求真主恕其罪过。归真后亲属要当即抹死者双眼,托下巴合其嘴,理顺其手脚,并将其头扶向右侧,然后将遗体身上的衣服脱去,用白布单遮其全身,然后作大净。男亡人由男人洗,女亡人由女人洗。然后为亡人穿“开凡”(尸衣)。“开凡”用白棉布制成,男亡人穿三件。女亡人同样是三件外,还须有一块裹胸布,长三尺许,宽二寸许。男亡人头戴平顶小圆帽,女亡人戴盖头。 洗尸后,阿訇给死亡人站“者那则”(即举行殡礼)。站“者那则”可在清真寺内、也可在洁净的场地进行。亡人亲属、朋友均为亡人行站礼,以祈求真主宽宥。此时,阿訇念“色纳”、赞圣,并为亡人和族众作“都哇”(祈祷),阿訇在念经时轮番传递“赎罪金”。站完“都那则”之后便将“赎罪金”散发给参加殡礼的人们。然后将“埋体”移入清真寺公有的“塔布”(专为运“埋体”而制作的长方形木匣子,回民称为“经匣”)内,由四人或八人轮番抬至茔地。妇女和非穆斯林不能送亡人到坟地。 坟坑叫“麻札”,南北向,深五六尺至八九尺。直坑挖好后再挖侧洞,侧洞有两种:一种是从坑底向西挖一长洞,俗称“偏堂”;一种是从坑底往北挖一洞穴,俗称“撺堂”。“偏堂”和“撺堂”高二尺许,堂口呈弓背形,宽约三尺,长约六尺,遗体放置其中。坟内不放任何物体,不用棺材,不许陪葬。入葬时,阿訇跪在坟坑上方诵经,“孝子”在坟坑下方跪着听经,送葬者也环跪坟的周围聆听。坟坑填满,呈驼峰形,也有堆成长方形的。至此,葬礼结束。 回族主张速埋俭葬,葬不择时,滞留不得超过三日。 回族十分重视对亡人的纪念。亡人归葬后,早晚要在亡人的居室内诵经礼拜,为亡人向真主祈祷。亡后的头七、三七、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要请阿訇到家中为亡人过“乜贴”,主麻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亲人要上坟悼念亡人。 由于回族大部分散于全国各地,丧葬习俗也不尽相同。例如,大多数地区丧葬时家属、近亲要戴孝帽、穿孝衫,也有些地区视戴孝为异端,斥之为逆经叛教;北京牛街的回族有报孝地习惯,亡人卒后,身穿孝服的儿孙挨门逐户向远亲近戚报丧,出殡时,有的地方亲属有嚎啕痛器的习惯,多数地区认为沿途不可喧哗,只能默诵祷词。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回族殡葬风俗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回族殡葬风俗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