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武汉殡葬网(武汉殡葬博览会)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武汉殡葬网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国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丧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着超低温度瞬间冻结遗体,之后在整体性的敲碎,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1

        近几年来,冰葬这一新兴的葬礼方式又被引入国内,并且已经在武汉开始尝试推广了。有人据此推测,冰葬将来可能取代火葬,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是真的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冰葬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冰葬?

        冰葬最早起源于北欧,它是爱斯基摩人的丧葬传统。比如,一位大限将至的老人对子女说,自己年老困倦,要睡觉了。儿女们会意,就在外面挖了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将老人的身体盖好,最后出洞时再用冰块封住洞口,老人就这样去世了。五天后,儿女们在冰洞上挖一个小孔,以便死者的灵魂能够升往天堂,但是他的遗体却再也不会被人看见了。

        依据这种丧葬方式,瑞典最早发明了冰葬技术,这与最原始的冰葬方式有很大区别。冰葬技术不再是将去世的人放在自然界的冰天雪地里埋葬,而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

        首先向遗体喷洒零下196℃的液态氮,使之完全浸泡并且充分降温,这时人体不再是原本柔软的血肉之躯,而是冻结得像冰块一样坚硬。

        然后使用机器进行高频振动,冻结的遗体就会像玻璃一样,一块一块得碎裂脱落,直到形成细小的颗粒。随后加入干燥剂去除多余的水分,等到人体的水分流失了70%以后,再过滤掉牙齿等不能处理的部分,这样通过超声波粉碎后的骨灰重量就会被降到最低。

        最后,工作人员将无法处理的牙齿等组织交给死者的亲人,而真正的骨灰会被埋入地下。由于粉碎得比较充分,在一年后就会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土壤里的有机物。这个过程和枯树叶的分解没有什么区别,最终都化作了植物生长的养分。

        冰葬技术被瑞典发明出来以后,最早被韩国引进到了亚洲。在2011年,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授张万石一行人,在与武汉殡葬业交流时,介绍了韩国殡葬业的“冰葬”新技术,这才引起了中国对于冰葬的注意。

        冰葬和火葬选哪个?

        作为一种新兴的丧葬方式,冰葬真的能够取代火葬吗?

        不可否认,冰葬的优点是独一无二的,它比土葬或火葬更加环保和高效。

        因为冰葬机器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处理遗体,在作业上效率更高。而且由于冰葬技术使用的超声波粉碎,比土葬处理得更加充分,所以更容易被分解。冰葬处理后的骨灰会放入一个能被分解的袋子中,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会变成有机的粉末融入土壤中,成为树木和土地的养分。

        而土葬和火葬一般是不会让尸体回归自然的。虽说土葬埋藏在地下,但是由于棺椁的层层保护,隔绝了遗体与自然的接触,所以很难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为了让棺椁能够不受腐蚀,它们的外面一般都有油漆和防腐材料,其中的汞砷和甲醛都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火葬同样有其自身的缺陷,我国每天要火化4万多具遗体,火化一具就需要消耗10公斤以上的柴油、和20多度电。这些损耗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因为尸体燃烧会排放出具有毒性的一氧化碳,污染周围的空气,而二氧化碳则会加剧温室效应。

        不过冰葬也并非没有缺点,因为冰葬技术需要使用液氮和高技术设备,所以成本非常高。虽说冰葬需要用到的液氮并不贵,但是液氮的储存花费却比较高,最关键的还是包括冰床和超声波设备比较贵,一套至少也在一百万以上。可见,冰葬的处理费用也不会低。

        另外,冰葬技术是一种外来文化的丧葬方式,其中对尸体进行“粉身碎骨”的处理,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内涵,很有可能会被当作不尊重死者的行为。虽然冰葬和火葬同样会对死者的遗体造成巨大的破坏,不过火化后的骨灰会被装入骨灰盒中保存起来,供亲属祭拜。而冰葬最终是被植物当作养分吸收了,总会让人觉得死者变成了“有机化肥”。

        所以说,冰葬虽然具有环保的优点,不过想要被大众接受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何平衡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关系?

        在人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土葬逐渐被火葬所取代。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火葬无法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尊敬之情,因此将现代的丧葬方式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做到传统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呢?

        其实丧葬文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礼”字。最初的人类像动物一样,随地抛弃亲人的遗体也不觉得愧疚。

        直到上古时候,有一个不安葬自己亲人的人,他的亲人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咬食尸体,苍蝇蚊虫也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不敢正视,感到内心痛苦,甚至流出泪来,这些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于是他就用藤蔓野草和灌木将尸体包裹起来,又挖了一个坑将死者埋葬好。

        于是,丧葬文化逐渐将保护死者的遗体作为一个重点,直接埋在地里不放心,就为死者造一个棺材;一层棺材还不放心,就在棺材外面加一个椁。可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

        直到唐朝时期,火葬的方式开始出现,被士大夫们称为不孝之举,甚至还被官方封禁,却屡禁不止。为什么呢?因为火葬花钱少,很多穷人是买不起棺材,办不起葬礼的,影视剧里常见的“卖身葬父”也不是瞎编的。在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去世,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指不定什么时候来个大灾,要是欠债办葬礼到时候估计全家人都得饿死。

        古人说,侍奉死者要把他当成活着的时候那样对待,但其实在现代社会几乎做不到。举个例子,古人说要守孝三年,一个家庭三年不生产,不劳动,在现代就没有办法实现。不然一个家庭怎么维持,一个国家怎么强大?

        放在土葬和火葬身上也是一样的,人死后遗体就会变质腐烂,而死者已经没有感觉了,无论哪种丧葬方式,都不会让人死而复生。

        所以一些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的丧葬方式更值得被推广。比如:

        云南彝族的树葬,鼓励“多种一树、少建一墓”,费用减半,还有补助。

        “深埋土葬”法,无需火化,用绿色可降解的棺材存放遗体,深埋于地下,通过微生物降解回归自然。既绿色环保,又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2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这也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几十万年的演化时间,人类发展出智慧文明,靠着聪明的大脑登上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级。

        而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中国人有很浓的乡情讲究落叶归根,同时也有很强烈的意愿,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去世后大家都喜欢土葬,而在城市内比较多的是火葬,少数民族还有一些特殊的丧葬形式等等。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没有灵魂没有意识一说,所有的都变成回忆和虚无。但是从情感上来讲,亲人们不愿意相信死者彻底消失,他们还寄托着很多的情感,因此很多人选择土葬而不是火葬。

        但实际上土葬会浪费土地资源,而火葬会污染空气环境,而国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丧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着超低温度瞬间冻结遗体,之后在整体性的敲碎,靠着科技手段把里面的物质提取出来,最后就是清洁干净的骨灰便于储藏和祭奠。

        “冰葬”技术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性,虽然看起来整体的操作过程清洁无污染,但是从情感上来讲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处理方式,因为想要留给亲人最后的温柔,很多人想方设法的去土葬。但实际上人体自然腐化的过程更残忍,只不过很多人注定无法亲眼目睹罢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火葬自不必说,遗体被处理成仅仅剩下骨骼,但整个过程就是燃烧,自然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而少数民族的更加像远古人类一样,死后无需特别的处理直接回归大自然,只是需要通过动物来实现,我们吃动物一生,死后被动物吃掉,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冰葬的由来

        冰葬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传统丧葬形式,因为基于他们特殊的生存环境,自然难以进行土葬和火葬,冰天雪地下“冰葬”就是唯一的选择。他们的传统丧葬形式,在我们看来也许有些残忍,当老人患病或者大限将至前,他们会向儿子提出自己年老困倦想要休息,这个时候孩子会准备一个冰洞,当老人躺进去,最后再封锁冰洞。

        一个星期之后,老人面带笑容安然离去,儿子会把洞开一个口,他们的观念中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老人的灵魂离开冰洞进入天堂。其实这里边面带笑容安然离去,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这跟冻死的人“反常脱衣现象”是类似的,都是在临死前大脑欺骗了自己,产生了温暖的幻觉。

        冰葬的流程和优势

        地球大气层中主要的成分就是氮气,如果把氮气变成液态,温度需要达到零下196°C。把死者的遗体放入液氮中,有机质瞬间脱水,再借助超声波等,机体会变成粉末状,之后通过一些手段去除金属杂质等,就会得到粉末状的骨灰。

        这些骨灰再运去安葬,在一年内很快就会被降解消散,达到最快速度的回归大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大自然不会产生污染。但相对于土葬和火葬,冰葬的造价会更高一些。

        冰葬技术开始于瑞典,韩国曾在2011年引进该技术进行试验,而我国武汉也曾引进该技术,作为试点研究。目前我们无法评估这样技术的好坏,很多人都还在土葬和冰葬之间争论着,专家说土葬不利于环境和发展,更加推崇火葬。

        而大部分人从情感上来考虑更偏向于土葬,现在又出现一个冰葬,要想让大部分人接受这种形式,可能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3

        对于死亡,很多人是恐惧的,虽然说人固有一死,但是感受到生命的流失,他们心里也未免慌张。但是人们已经看惯了生死,到自己时虽然不愿也只能接受,于是很多名人都会提前安排后事。而普通人对生前身后名也非常看重,因而我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形成了传统的土葬仪式。

        我国古代认为人有灵魂,因此讲究入土为安,《周礼》中便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礼运》也提到了“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因而我国出现了一套又一套的葬礼礼仪,比如说墓葬大小、棺材大小、随葬品多少、墓穴是不是风水宝地等等。死后厚葬成为了我国千年来的传统,但凡为父母厚葬的人都会被称为孝子。

        然而土地就那么多,人类又代代不息,死后尸体腐烂又会产生细菌,一不小心还会传染疾病,土葬这种方式也慢慢地被取缔了。在1949年后,只有落后的地区和农村还习惯土葬,城市基本上采取了火葬的方式。

        火葬顾名思义则是用火将尸体焚烧,将骨灰收敛至盒子里再下葬的方式,这一种葬礼来源于欧洲,在我国古代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习惯,因为我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人连头发都舍不得断,更何况将身体烧毁呢!如前文所言,火葬目前在中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可惜的是,火葬同样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排放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现如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葬礼形式,那就是冰葬。冰葬最早来源于北美爱斯基摩人,他们有一个传统是,当感觉到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话,那就对自己的孩子说,想要睡觉,需要兽皮。他的儿子便会给他准备一个冰洞,让他躺在冰块里。而这个老人最终会安详地死于冰块之中,等到五天后,他的儿子会在冰块上面挖一个洞,让他的灵魂能到达天堂。

        参考了这种做法的冰葬主要是利用液体氮气,它分为5个步骤,首先是将尸体放置于零下18度的柜子里,虽然再将它置于液氮之中冷却,液氮的温度能达到零下196度,因而尸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变得又脆又干。随后就可以将遗体放到震动仪器之中摇晃,在剧烈的摇晃之中,尸体会迅速粉碎融化变成碎粒。

        当然,变成碎粒后,还需要用干燥机将里面的水分给弄掉,最后再将其他物质过滤,装入有机棺材之中。冰葬有个好处就是,人体会很快地分解,因而对环境不会有很大的影响。2011年,武汉从韩国了解了相关技术,这种制度也在武汉试行了。

        不过,冰葬也有弊端,首先在于冰葬比普通的葬礼要贵,其次在于液氮消耗要花费很多能量,无法完全达到减排的作用。不过也有很多人表示,并不在乎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因为自己已经浑然不知世事,除非有意交代,不然很难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

        当然,冰葬现如今还是一种试推广的形式,还不能完全取代火葬和土葬,也许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又发现了什么新兴的处理遗体的方式呢!

二、武汉殡仪馆现状如何

       华中地区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人生后花园”完工,昨天,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明天,新汉口殡仪馆将投入试运营,而72“岁”的老汉口殡仪馆也将在年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800个车位的巨型停车场 广大市民在途经岱黄高速与汉十高速交汇处时,会发现路西侧不远处,有大片楚汉风格的建筑物,昨天,记者提前探访了这个位于黄陂滠口枫橡咀的新汉口殡仪馆。 新汉口殡仪馆建设投入资金3.4亿元,全馆占地400亩,是老汉口殡仪馆的11倍。建筑面积26000多平方米,16栋单体建筑,骨灰寄存格位两万多个。 如今老汉口殡仪馆内天天车满为患,新馆将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里开辟了一个1800个车位的巨型停车场。 服务更透明,费用不上涨 此前,老汉口殡仪馆所有服务项目和程序,全都采用人工手写服务,费时费力。新馆所有服务项目,均采用直观iPad点单式服务,遗体火化程序采取条码扫描方式。虽然新汉口殡仪馆面积更大档次更高,但记者了解到,目前基本的殡仪服务费用不会发生变化。 新汉口馆室内设有104个、室外设有10个高清摄像头,实时全天候、全方位无缝对接监控视频服务系统监控馆内服务情况。 新馆大厅面积12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1000余人举行追悼仪式。为确保维护丧户的合法权益,这里还安装了电子巡更系统,通过人机24小时联动,提高了新殡仪馆的安全防范等级。 种植了50米宽绿化带 “远看是森林,馆在森林中”,记者昨了解到,新汉口馆投入2640万元进行绿化建设,植被绿化容积率已经超过50%,绿化面积150亩,占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院墙外种植了50米宽的绿化带。 看不到烟囱,闻不到异味 同时,该馆还投入1600多万元购置国内最先进的环保设备,确保殡仪馆“无尘、无烟、无味”,污水零排放。市民不但看不到烟囱,更闻不到异味,因为这里的火化尾气处理设备集除酸、杀菌、除尘等为一体,排放达到国际欧三标准。 “馆中馆”应对特殊情况 为应对突发事件、预防传染病传播等而建的“馆中馆”是该馆的特色。 以前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如有传染病人要火化、重大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等情况时,需要特殊处理、隔离、消毒、冷藏等。馆长陈德华介绍:“2000年的‘622’空难,去年的电梯事故,当时就是将遗体分在汉口、武昌、青山三家殡仪馆进行火化的,现在可集中处理。” 设有法医检验中心 新汉口殡仪馆首次为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法医检验中心建设了专有场地,日前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法医检验中心在这里正式挂牌。法医阮警官说:“该检验中心堪称中部最先进,以后法医鉴定不用出殡仪馆了。” 照顾民间习俗,交通“不走回头路” 昨天,记者从地处汉口闹市的球场街出发,取道解放大道、二环线、金桥大道、三环线、盘龙大道,耗时40分钟抵达(因盘龙大道部分路段封闭施工绕道)新汉口殡仪馆,全程约26公里。 “沿着盘龙大道走,过两座桥后右拐上‘天阳路’即到”,汉口殡仪馆馆长陈德华告诉记者,新汉口殡仪馆的线路还尊重了广大市民办丧事时“不走回头路”的习俗,从盘龙大道拐进天阳路,从西边进入殡仪馆,办完事后,可以从东边出殡仪馆。“西进东出”后,再沿着岱黄高速的辅道返回市内。预计年内新馆将会通公共交通。 老馆过渡期结束后拆除 新汉口殡仪馆将承担江岸、江汉、硚口、汉阳、东西湖、黄陂等六大城区殡仪服务工作。为方便市民办理丧事,新馆试运营期间,老馆仍保持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过渡期结束后年内将拆除。有需要问询的市民,可拨打24小时总服务电话:85887777、85877310,新馆电话:82930478,殡仪服务中心电话:83884444 汉口殡仪馆的前世今生 汉口殡仪馆前身为1941年日伪时期汉口石桥堡火葬场,是武汉市最早的殡葬场所,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被政府接管,1950年由市政府投资修复,1951年3月开业,是建国后武汉市的第一个公营火葬场。 1973年5月政府又对该地进行改造扩建,1985年改名为武汉市汉口殡仪馆;1995年进行了旧房整修和设备更新,同年10月被民政部命名为国家二级殡仪馆,是湖北省火化量最大的殡仪馆,主要承担武汉市江岸、江汉、硚口、汉阳、东西湖、汉南六城区殡仪服务。 由于城市不断“长大”,老殡仪馆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包围。2010年,新汉口殡仪馆终于确定选址在黄陂区枫橡咀,从2011年7年开工,历时两年建设,

三、武汉市殡葬管理办法(2018修订)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第225号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 革命烈士、少数民族群众、港澳台居民、华侨和外国人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本市殡葬管理工作,坚持实行火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文明节俭的原则。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殡葬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覆盖城乡的殡葬服务体系。第五条 市民政部门是本市殡葬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各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规划、财政、公安、卫生、民族宗教、环保、物价、农业、林业、工商、质监、交通运输、城管、文化、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殡葬管理工作。第六条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按照本办法关于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规定,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殡葬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负责本辖区的殡葬管理工作。第七条 殡葬行业组织应当协助民政部门做好有关殡葬管理工作,按照组织章程发挥协调和自律作用,引导合法、公平竞争和诚信经营。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配合民政部门在本单位或者本组织内开展殡葬改革、文明节俭办丧事的宣传教育工作。第八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少数民族群众自愿按照文明节俭原则改革丧葬习俗的,他人不得干涉。第二章 殡葬设施建设第九条 市民政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国土规划、环保、林业等部门,根据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并结合人口、土地、交通、环境等因素,制定本市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殡葬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新建和改造殡葬设施建设计划,并列入相关综合计划予以安排。 本市限制经营性公墓的建设,鼓励和推进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第十一条 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称中心城区)火葬场、殡仪馆、公墓的建设,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提出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其他区火葬场、殡仪馆、公墓的建设,由各区民政部门会同区发展改革、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提出建设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第十二条 火葬场、殡仪馆的建设及其使用的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技术标准,防止污染环境。第十三条 公墓应当建在荒山脊地,不得在公墓以外的其他区域建造墓地。 禁止在下列区域建设公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三)距水库、水源、河流堤坝500米以内; (四)距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500米以内; (五)距居民居住区500米以内; (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区域。 前款规定区域内已有的墓地,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予以保留之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第十四条 公墓内骨灰安葬设施应当按照不占土地或者少占土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规划建设,单个墓穴(含合墓)的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墓碑高度不得超过1米,墓区的绿化面积不少于建设总面积的30%。 提倡和鼓励使用有利于自然降解的材料建造墓碑等标志物,推行墓穴构筑物和标志的小型化、艺术化和环保化。 公墓内不得建设家族墓群、宗族墓群和封建迷信设施。第十五条 公墓分为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包括城市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公墓。 经营性公墓是指为居民安葬骨灰提供有偿服务的公共墓地。城市公益性公墓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为城镇居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农村公益性公墓是由乡镇、村组织建设,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本乡镇、村居民安葬骨灰提供服务的公共墓地。 禁止擅自将公益性公墓改变为经营性公墓。

四、武汉殡仪馆现状如何

       武汉殡仪馆现状如何,如下所示:

       5年内要建新地标,殡仪馆搬迁进入倒计时。

       从最近公布的华中科学生态城的效果图上来看,非常地具有科技感、时尚感,看上去非常的酷炫。该产业园也是以互联网金融产业、高科技及科技健康产业为主,集产学研一体的第四代产业园。

       引进的都是知名企业,这怎么能容许旁边就是一座殡仪馆呢?不仅影响市容,更会影响到全面的招商,将影响到经济的整体发展。

       按计划,华中科学生态城将用5年时间,所以更多的网友认为离殡仪馆搬迁的日子不远了,可以进入倒计时了。

       殡仪馆:

       殡仪馆是各地区民政部门下设的事业单位,设置于城镇中,是专业承办丧葬事宜的机构。殡仪馆下设殡葬咨询室、殡葬业务接洽处和火化车间(火葬场)等部门。殡仪馆为丧家提供接运尸体、提供悼念活动会场、火化、骨灰寄存等多项服务。

       殡仪馆是一个公益性的殡葬事业单位。

       殡仪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益事业发展,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公益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殡葬服务方面的需求。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武汉殡葬网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武汉殡葬网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搜索
最近发表
随便看看
  • 请问广西有多少个民族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滨江苑路邮编是什么?: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杨家朝信箱邮编是什么?:富川瑶族自治县祭祀
  •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哪些风情吗?应注意些什么吗: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2015年恭城瑶族自治县对于非婚生子有什么相关条例实施细则: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请问有人知道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身份证尾号是多少: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莲山镇洋狮村邮编是什么?:富川瑶族自治县祭祀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茶北路邮编是什么?:恭城瑶族自治县祭祀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