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殡葬人(殡葬人的秘密)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殡葬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一、《三悦有了新工作》聚焦于年轻殡葬人,殡葬行业的真实状况是怎样的?

       殡葬行业的真实情况,这个行业被人需要,但是这个行业也被人嫌弃,年轻人找工作很难,有人进入了殡葬行业,但是大部分人不敢进入殡葬行业,殡葬行业有月入过万的人,大部分人的月薪大概都是在几千元左右。

既被人需要又被人嫌弃

       谁也离不开死亡,殡仪馆就是人生的中转站。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人人都需要,但是大部分人都会嫌弃这个行业,甚至不愿意靠近这个行业。很多从业者都说,我们这个行业既被人需要,也被人嫌弃,平时几乎没有人愿意和我们来往。每个行业都有很多从业者,殡葬行业也不例外,既然是工作,就得有人去做,所以这个工作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有人说殡葬行业赚钱多,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普通的工作薪水也不高,年轻人大概是在四五千元左右。

有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就进入了殡葬行业

       以前没有人愿意进殡葬行业,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胆子小,因为这个行业不光鲜,所以年轻人都是敬而远之。如今工作难找,钱难赚,不少年轻人也盯上了殡葬行业,甚至有的地方打出了高薪招聘殡葬工的广告,有的年轻人觉得殡葬行业的竞争压力不太大,所以有的年轻人就来到了殡葬行业。只要胆子大一些,就可以进入殡葬行业工作,与其躺平不如来到殡葬行业工作,这是一部分年轻人的想法。

殡葬行业有人能月入过万

       有人说殡葬行业赚钱多,有人能月入过万,有人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千元,因为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所以薪水也不同。有的白事管家可以月入过万,白事管家工作内容比较多,能者多劳,白事管家的工作比较累,所以他拿到的薪水也多。普通的工作人员每个月能拿到4000~7000元左右,和其他的工作相比,殡葬工作还是有一定的优势。

二、30个殡葬人的故事——邹杨春:殡葬无小事,没有重来的机会(二)

       我是上海摆渡人的一名一线员工,这题我会。

       从事殡葬行业是种怎样的体验?其实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我的答案是——平平无奇。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老殡葬人来说,做这行的感受能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句话基本可以完美套用在任何一个场景。

       我入行前和大家一样,对殡葬行业最大的印象就是“工资很高”,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今天这家一条龙一单赚了3w8,明天那个殡仪馆值夜班一天1600......我身边也有“慕名而来”的面试者,结果光速被现实教育。为什么这么说?我给大家浅算一笔账:

       殡仪馆人员的平均工资是6-8k,殡葬服务公司的一线员工在1.5w左右,乍一听不算低?但殡葬从业者的工作性质是24小时待命的全年无休,遇上过亡高峰在医院和殡仪馆连轴转是常态,期间还要和各种突发状况“斗智斗勇”。

       死亡是随时随地会发生的事,他们不可能挑时间走,我们不能因任何理由去挑客,死者为大,这是殡葬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就这样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双重劳动,放在上海这个人力最贵的城市,我们挣的是辛苦费。我不管老一条龙的“高薪”,但大部分殡葬人的实际付出远高于收到的这份工资;

       图为摆渡人白事管家李辰彤参与《三悦有了新工作》宣传拍摄

       第二点就是工作情况吧,如今殡葬行业能吸引不少年轻人入行,为啥?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做殡葬不用和活人打交道,是社恐福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虽然殡葬行业本质上是为“逝者”提供服务,但是亲朋好友和逝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并不会因为他的离开就消失,如何做一场既能体面圆满送走逝者、又能对亲朋好友起到精神抚慰的好葬礼就尤为重要。

       在整个3-5天的治丧流程中,一线殡葬人必须时刻保持和丧家的沟通,只有详细了解逝者的生平、丧家对葬礼规格的诉求、乃至这个家庭需要的帮助,才能真正做好一场逝者和生者都满意的殡葬服务,哪怕是专业技能岗的遗体整容师,同样需要与家属沟通,按照需求为逝者修复遗容。所以殡葬不是只和死人打交道的行业,和活人打交道恰恰也是殡葬服务的重中之重;

       也会有听到人说:“和家属沟通算什么难事,不就了解下需求嘛”,的确,走马观花似的沟通当然不难,真正沟通的成本和难度在于“千人千面”,每一位逝者的背后都有完全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环境,今天张家五个子女对父亲的葬礼各有见解该听谁的?明天李家孤老过亡又该和哪个亲戚沟通?要做到让家家户户满意,不是靠程式化的你问我答就能做到的。

       再把这样的沟通强度乘以365天、覆盖全上海16个区,想必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殡葬是体力+脑力双重劳动了。

       在这里分享一位我司的“传奇”生命策划师小曹,96年生的他已经在殡葬行业摸爬滚打5年了。他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到现在,只有和他对象订婚那天请了半天的假,并且仪式一结束又立马回归工作。他要么是在和家属沟通,要么就是在去和家属沟通的路上,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打电话给他,永远都在5秒内接通,30分钟内到目的地。

       这样的工作强度却是我司一线殡葬人的日常,身体力行的辟谣了网上说殡葬行业非常清闲的言论,工作太累的时候大家也会相互调侃退休养老吧,前一秒捧着茶杯说着,后一秒就穿上代表专业殡葬人的黑色制服风风火火的走了,因为此时正有家属手足无措地等待着我们的帮助,第一时间赶赴家属和逝者的身边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你如果不信,我们非常欢迎你来跟着我们策划老师跑一天~

       在殡葬行业的这些年里,我最意外的一点是身边殡葬人对死亡的态度,大家一没有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二没有面对死亡波澜不惊,究其原因就是看过了太多不一样的遗体、经历了各种死亡场景,才更容易体会到一个人的死对亲朋好友的影响有多大,说这是一场情感上的“地震”也不为过。死亡无法感同身受,但家属的悲伤我们看在眼里,那我们就尽己所能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慰藉。

       其实工作外我们也只是一群有笑有泪的普通人,这份普通但不平凡的职业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体会。累吗?真的很累;难吗?怎么不难,但我们以生者不愿面对的死亡为开始,通过用心的殡葬服务让人生最后的告别变得体面,让更多家属由衷的感叹一句“亲人走得很圆满”,的确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

       殡葬真的是常人不想来,但值得更多人投身的行业。

       愿更多人懂得死亡的郑重和责任。

三、如何介绍自己是殡葬人

       亲 ,我是百度知道导师领京桃导师,从事百度知道咨询超过五年,擅长分析问题,协助决策,解惑答疑,情感疏通,指导人生等,服务客户范围从学生到已就业青年老年,正在帮您解决问题,请稍等呢,亲。

       我叫XX我们殡葬人尊重自己的职业,并竭尽所能让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份工作。工作中,我们不带任何私人情绪,增加专业素养,处理殡葬相关事宜,安排事项做到井井有条。我们同丧属沟通交流时,待丧属如亲属,让丧属信赖,根据丧属的要求不同,在符合殡葬的法律法规和办事流程的情况下,给予尽量满足。

四、30个殡葬人的故事——邹杨春:殡葬无小事,没有重来的机会(二)

        ”当时选择进入殡葬行业,有想到会面临这些困难吗?””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想着终于能实际接触客户了,觉得挺开心的,认为自己是‘专业人士’,一定可以很快适应工作。但是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殡葬其实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不仅需要熟悉公墓流程和当地风俗,还要求我去观察和引导客户情绪,这些知识是在学校学不到的。“ 对邹杨春而言,真正的压力是发生在客户签约之后,工作的每个流程都必须要再三核实才能安心,这让她神经高度紧绷,直到业务结单才能放松下来。”在那样的心理压力下,我其实也想过不再从事这个行业,甚至辞职在家休息了一个月。但是,我问自己,是因为害怕退出吗,为什么要害怕?如果我因为害怕离开这个行业,那我以后也会因为害怕而离开其他行业,这样的放弃对我的人生只有负面影响。“ 我告诉自己:“越是害怕,越要好好做才对。” 也许是因为见惯了生死的原因,邹杨春的心理既柔软又强大,在她看来,人生不过短短几十载,而在这几十年的寿命中,很多人还会因为突发事件而骤然离世,所以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要因为逃避而徒增遗憾。 殡葬行业近年来因为行业乱象而频受诟病,当问及邹杨春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时,她并不避讳行业的晦涩一面,直言道,“殡葬从业人员普遍专业性不强,主要还是以利益为主,但是行业中也有很多真正想做文化传承的,他们摸索着前进,走得很慢、很难,但是没有想过停下。”生死相关的工作其实很容易让从业人员有使命感,当问及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殡葬人时,邹杨春提到了公司的董事长,就是这位沉浮殡葬业二十余载的资深殡葬人,让离开的邹杨春又回到了殡葬行业,他说:“丧葬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如今却呈倒退的趋势,我希望能尽己所能去改善这个行业的弊端。” 那时的邹杨春并不太能理解董事长的坚持和理想,但是随着自己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这个行业,她对这个行业也有了工作之外的情感,她希望能为这个行业、为逝者做些什么。邹杨春说:“我要做让老百姓『省心』的白事服务。” “当然,想要改变这个行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和一定时间去沉淀。我在院山公墓待了6年,亲眼看到这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标准化流程从乱到规范,从规范到极致服务。”说到这里,邹杨春自信又坚毅,因为心有磐石,所以沉稳不躁,她是真的相信这个行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规范。重新回到殡葬行业,坚定了邹杨春深耕这个行业的决心,又因为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客户咨询“殡”业务,带着更深入和全面了解殡葬行业的想法,邹杨春在15年的时候毅然来到了圆满人生。作为最先对接客户的客服人员,经常会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客户,这要求她在保持同理心的同时,还要克制自己过分被客户的悲痛所影响。 很多行业的服务人员都会提到“同理心”,要求对客户感同身受,但是对殡葬人而言,要真正具备同理心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被问及是否参加过身边人的葬礼时,邹杨春提到了自己的爷爷,“那时候我还很小,听到爷爷粗重的喘息声,觉得又害怕又心慌,完全不敢走进爷爷的房间,就偷偷躲在自己的房间,用被子捂住头。” “当时就觉得,爷爷还没有看到我, 他就舍不得走。” 中国没有生死教育,纵使成年人也没有学会如何面对死亡,遑论年幼的邹杨春,这让她在之后的日子里想到爷爷就觉得遗憾和悔恨:“因为自己的逃避错过了爷爷的最后一面,心里有很多话都没有来及告诉爷爷,也错过了爷爷想对我说的话。”“职业病”包括心理差异化认知,所以总有人说医生对死亡麻木,殡葬人对死亡麻木,但是殡葬人真的对死亡麻木吗? 邹杨春却对这样的观点有其它看法:“我见过很多死亡,知道死亡是每个人的人生终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对死亡麻木了。我还记得,有一次去医院帮助客户处理老人的后事,到的时候老人其实已经走了,但是家属希望能在晚辈来探望之后再拆下老人的呼吸机,似乎这样就能让老人的生命得到延长。不管经历多少次,每当这种时候,我也总会跟着家属流眼泪。” “只是我更懂得如何更好地面对死亡—— 不是逃避,而是珍惜。”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殡葬人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殡葬人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