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ZANG
葬
东海之滨台州椒江
移风易俗惠民殡葬
惠及子孙山青水长
台州湾海域
一座城市的记忆蕴藏于此
在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后,椒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今天(3月26日),伴随着徐徐海风和温暖的阳光,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台州市首届集体海葬活动正在举行。
宣读祭文,进行哀默礼。在经过简短的告别仪式后,轮船从原大陈码头缓缓出海,驶进椒江深海区。
逝者亲属们依次走向船舷处,用绿色丝带系住可降解骨灰罐,把可降解的骨灰盒缓缓放入无垠的大海,再捧起几捧菊花敬献在大海上。从此以海为墓,寄托哀思。
没有爆竹烟花,没有纸屑香烛,伴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和几捧黄色的菊花,家属们双手合十面朝大海,向故去的亲人默默告别。
这是我市推广海葬以来首届集体海葬,椒江、黄岩、路桥、温岭等地共44户家庭参加了此次海葬活动。
回归生命本源
老人的遗愿就是海葬
我区共有13户满足海葬条件的家庭报名参加此次海葬活动,而夏雪琪的老伴薛月琴就是其中之一。
“我和老伴都很崇敬周总理,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和周总理一样进行海葬的想法。人固有一死,什么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海葬让我们能够回归自然。”今年80岁的夏雪琪和老伴结婚56年,来椒江也有30多年了,夫妻俩一直在台州电厂上班,思想也很开明。
夏雪琪说,别人选择买墓地,他也会支持,但他和老伴儿更希望能够进行海葬,魂归自然。他自己也早早签订了海葬协议,希望未来能够在大海里与老伴儿团聚。说到动情处,他不禁落下泪来。
“政府有这个海葬政策,既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也为我们逝者家人提供了免费便利的条件。但是入土为安一直使我们安葬亲人最传统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去祭奠先人,所以一开始我是不同意的。”荣震告诉我们,但后来母亲的一席话改变了他。母亲说,现在土地越来越少了,选择海葬,能把这些土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上海也有海,以后我想哥哥了,海边走一走。”来自上海的徐荣良说,“我们作为亲属都很支持哥哥的决定。”他说,哥哥是从上海来椒江的知青,多年来一直定居在椒江,半年前因病去世前就留下遗愿,要选择海葬。
生前奖励
鼓励百姓选择生态葬
“我妹妹是通过报纸得知有关生态葬奖励办法的。”苏荣飞告诉我们,他的胞妹苏云身体一直不好,得知有了这个政策后,立刻选择了海葬。
随后,他们联系了殡葬执法大队,当天下午工作人员就亲自上门,详细解答了关于这项政策的疑问,并与我们签订了协议。“之后,我妹妹还每个月准时收到了政府发放的生前奖励,这项政策真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考虑。”苏荣飞说。
生态安葬奖励办法
据悉,我区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台州市椒江区节地生态安葬奖励办法》,申请节地生态安葬的市民,不仅由政府免费提供指定的骨灰安放场所,同时给予物质奖励:申请人年满70周岁每月奖励100元,年满80周岁每月奖励150元,年满90周岁每月奖励200元,年满100周岁每月奖励300元。选择海葬的申请人逝后一次性再奖励2000元。
此次海葬结束后,民政局还将统一发放海葬证书和奖励,并将逝者的名字刻在海葬纪念碑上,以供后人纪念。
在椒江
越来越多人选择海葬
关于海葬,或许很多人还停留在听说的阶段。其实在去年,椒江就有市民参加过海葬。
近年来,椒江大力推进殡葬改革,以文明丧葬礼俗形成为抓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2017年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区后,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又积极探索以生态葬为重要内容的绿色殡葬,加快建设生态葬墓地,出台并实施了全省首个政府拨款的生态葬生前奖励政策。
自开展实施海葬生前奖励政策以来,我区已有300多位市民申请海葬,170多位市民成功签订海葬奖励协议,共发放了4万多元奖励和补助。
海葬负责人王代华
“
面对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我区通过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多种途径,减少公墓用地,实行海葬是又一次重大改革。
”
到站的人终须下车。不留躯体、不留陵园,不代表我们没爱过、没来过。你们的名字将永远写在海上,留予后世人千百年凭海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