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爷爷百日祭 祭奠去世100天

                                                                                                          后天是爷爷的“百日”,九十八日前彷如昨天。八十七年前,我爷爷出生。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国革命的火种才刚刚点燃,中央工农红军也刚会师不久,即将开始进行第五次反“围剿”,这些我只在近代史上学过,在抗日电视剧里看过,但爷爷却实打实的经历过。爷爷讲过,他小时候是被他的爷爷用扁担挑着逃荒来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美苏冷战……爷爷会经常聊起过去的事情,特别是我们一起看战争片和新闻的时候,有时虽然只有一两句,但可以感受到历史在他心中的烙印。爷爷性格沉稳,话不多,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每顿饭都要小酌两杯,每逢过年过节家庭聚会才会放开酒量。酒后,他的言语会多起来,笑容也会长久的挂在脸上,似乎任何事都成为不了他的烦恼。爷爷身材挺拔魁梧,一米八大个子,四肢粗壮有力,锄头铁锹握在他手里看着纤细无比,像是能被轻易折断。他用一双大手,盖起了老家的房子,伺候家里的田地,和奶奶拉扯大了我的大伯,我爸,我叔和两个姑姑。从我记事起,爷爷一直是农民的身份,但在他退休之前曾是国家核工程事业的一名工人。五十年代时,曾携我奶奶远赴苏联工作生活,我的大伯就是在这时出生。至今奶奶还保留着当初出国时的护照和签证,那时的中国基础设施落后,两弹一星事业也刚起步,正是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大搞建设的时期,爷爷用他的大手为祖国的基础建设出了力。听姑奶讲,爷爷的父亲有两房太太,为了更好的照顾老母亲,爷爷接来曾祖母和自己一起生活,亲手盖起三间东屋,从我记事起东屋的供台上一直摆放着曾祖母的相片,过年时磕头拜年我们后辈也都会给曾祖母的方向磕一个。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我的家乡撤汲县设卫辉市,爷爷也是在这个时期退休了。这一年,我的父亲22岁,军龄4年,参加的越南老山战役中,解放军开始陆续凯旋。这一时期,家里的相册里开始出现彩色照片。进入二十一世纪,父亲转业回来上班了,金融危机再赶上下岗潮,分配的企业随即倒闭,爷爷的企业也开不出退休金,每个月都会收到企业寄来的致歉信,表示退休金会延后一起补上。这些事他似乎从没放在心上,家里有地,饿不着任何人。他嘴上从不说,但心里关心着家里的每个人,子女家的农活都会去帮着干。老家的院子里之前有三棵枣树,一棵长枣树,长在厨屋门口;一棵圆枣树,长在堂屋门口,小时候经常搭一根绳子荡秋千,晚上家里的鸡都喜欢卧在这颗树上睡觉拉屎,这也可能是这棵枣树枝叶最旺、枣最可口的原因;还有一棵酸枣树,长在大门口的墙根,街边路过的人站在墙根就能够到树上的枣,这棵枣树最细,所以没有爬上去过。后来,这三棵枣树都陆续枯死掉了,老家的院子再也没闻到过枣花香。老家院子的北面,是一个水坑,夏季会蓄满水,村里的孩子经常在里面游泳洗澡。坑的北沿,是一口老井,青石铺的台阶和井口,没一块石头鞋底被磨的锃光瓦亮,从地图上看,这口井正好是村子的几何中心。小时候爷爷经常扛着自家的轱辘,挑着扁担来这里挑水,井不深处就有水,轱辘上十来圈的绳子抻完,水桶正好落入水中。后来,水位越来越往下,水坑也成了旱坑,老乡们往井里放了水泵,谁家用水直接用泵直接抽到家里的水缸里。老院的南墙根,是一个地窖,小时候下去过两次,里面真是冬暖夏凉,秋天的红薯,冬天的萝卜白菜都会储藏在这里面。小时候看《地道战》,曾萌生过在地窖里挖一个地道的想法,因为年小力弱就此作罢。每次回到老家,满院子都是枣花香,屋顶晒着芝麻、棉花、玉米、花生,奶奶在厨屋做着饭,院子里散着饭香和炊烟,爷爷坐在东屋的沙发上悠然喝着酒,满屋子都是井水洒在砖土地上的香气,树上的鸟叫着,爷爷打开收音机听起来单田芳的评书……上学时的暑假,大都是在老家度过。每到傍晚,端一碗玉米糊涂,夹两筷子咸菜放上面,坐在街门口的石头上,听着爷爷和邻居侃大山,话题从民国到解放,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内容比新闻联播还丰富。吃完饭,天还没黑,爷爷教我玩起了游戏,什么“大炮吃小跑”,“挑扁担”……都能就地取材,地上的石子、树枝,捡来就能玩。那是个还没有手机的年代,一个游戏就能玩上半晌。天黑了,农村的夜生活也刚开始,捉萤火虫、翻蝎子、挖知了,老家真的太有趣了。到了过年时候,老家就更好玩了。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哥哥弟弟给爷爷奶奶送饺子,陪他们看春晚。晚上爷爷拉着我们去小卖铺买炮,大的二踢脚我们不敢放,爷爷却买了几十个放家里,我和哥哥弟弟放了两年才放完。每年初一的早上,老家的院子里一定是“满地红”,鞭炮的味道让过年的气氛分外浓厚,人人脸上都喜盈盈的,我和兄弟们用爷爷给的压岁钱买来焰火炮来院子里放,胆子小的时候刚点着就放东屋跑,爷爷会笑话我们胆子咋怎小。后来上大学,工作了,回老家的次数少了许多,大多是趁着收麦子收玉米时能在家呆几天。每次爷爷都把家里的好吃的一件一件拿出来让我们吃,还让陪他喝两盅。走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是送到街门口,看我们走远了才回去。最近几年,爷爷的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了,隔个一年半载就得去医院检查,保养一段时间。爷爷很要强,从不愿意住院,他的身体也很是争气,八十多岁的高龄,除了器官老化,并没有大的病症。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这个大家庭从父辈的七八个人,到我这一代的十几口,再到下一代出生后的二三十口,除了过年聚一聚,每年也会在爷爷生日的时候齐聚老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给老寿星过寿。去年,突然接到电话说爷爷在老家路边走不动了,坐在路边睡觉,谁也叫不醒,我和妈妈开车回家,看到爷爷没有精神的蹲在那里,手冰凉,脸色蜡黄,大声喊他也没有回应,赶紧和姑父,老乡把他抬上车去了医院。医生的检查结果还是老样子,没有严重的病症,只是爷爷的身体器官太老了,经不起折腾了。爷爷是因为上午一个人步行去乡里,太阳晒着,穿的也厚,累的。在医院住了几天回到老家,爷爷继续着他每日喝酒,下午睡个好觉的习惯,好像日子又恢复了平常。这一年我结了婚,爷爷八十六岁的生日聚会上,又多了一口人。聚会散了,送走儿孙们,爷爷趁着酒劲继续去睡他雷打不动的午觉,我们商量着明年的聚会要办的更好,那时候家里的人会更多……却不知这是爷爷过得最后一个生日。年前,因为爷爷补办社保卡需要本人去公证处开局公证书,我带着爷爷来到市里公证处,公证书上每一页都需要他签字,他握着笔颤抖着写着自己的名字,写几页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下,虽然手抖但名字依然写的工整有力,公证员夸爷爷写的字好看,临走还塞给爷爷糖果和橘子吃,爷爷很客气的和他们告别。鼠年春节,我们照旧回家拜年,爷爷依旧坐在东屋的沙发上等着我们陆续来齐,用他的大手端起酒杯喝着子女严格要求的每日二两酒。那天午饭爷爷没吃多少就去里屋睡了,往年这个时候他要和儿子,女婿,孙子们喝完酒再把大家送走再去睡觉。这次家庭聚会的合影,唯独少了爷爷。大年初一的下午,村里,市里就开始疫情管控,限制外出了,我们回到家里没法再去老家了。不让聚集扎堆,父亲和叔伯隔几天去家里看望一下二老,村子的所有出入口都被堵着,爷爷在屋里一直也没有出来。疫情期间,我回老家看爷爷,爷爷精神头明显不如以前了,饭吃的少,酒也不喝了,晚上睡不着觉,但要强的爷爷仍坚持不去医院,上厕所也是自己一个人去,不让搀扶。三月一号那天,我回家看爷爷,爷爷目光呆滞的看着电视,我握着爷爷冰凉的手,扶着他去厕所,走到墙边他撒开我的手自己扶着墙走往里走,边走边喘着粗气。爷爷真的老了,原来那双大手也会有不热的时候,那两条粗壮有力的长腿也站不稳了。三月二号,爷爷住进了医院,肺部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在家里的几个夜晚睡觉都成问题。第二天医生便建议转入ICU,上呼吸机,因为疫情原因,爷爷进入ICU意味着我们家人见不到他了,他只能单独在病房里和病魔斗争,我们能做的只有在病房外等着医生的一两句病情交代,还有拿着清单去续费。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爷爷仍然一个人在ICU里强撑着,医生说的每一句话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跳。“老先生不太配合,每天得打镇定剂……”“老先生意识还可以,只是情况没有好转……”十几天没见爷爷的家人只能蹲在楼道里干着急,经过家里人商量,综合考虑,决定把老人接到家里,用呼吸机,制氧机让老爷子能在最后的日子里见见家人。三月十五日那天,所谓的消费者维权日,我们把爷爷接到了老家,让他躺在自己的床上,所有家人都守在身边,因为气管切口,爷爷说不出话,只能用眼神和我们交流。呼吸机的噪音很大,不舒适感让爷爷一直想上手去拔呼吸机,我和哥哥,弟弟三个人守在床前,揉着爷爷的手脚,让他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想让他舒服点,放松一点。这时候的爷爷手很热,面色也很红润,我们问他饿不饿,想不想吃饭,他也会点头。我们便用针管往他的胃管里打点液体稀饭。爷爷中间睡了一会,呼吸没有那么急促了,但手一直牢牢抓住我们,指甲掐的我们生疼,我们知道爷爷舍不得我们,我们也舍不得爷爷。看着爷爷能睡觉,能吃下饭,我们天真的以为爷爷能这样维持一段时间,就安排了两班轮流值班,意想不到的是,当天夜里十一点刚过爷爷就走了。爷爷走的时候我没在老家,赶紧接上婶子,姑父去拉来估衣给爷爷换上。爷爷的大手又变得冰凉,原来中午那会的面色红润仅仅是回光返照。看着逝去的爷爷,意识到时间过得是这样的快,爷爷带我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之前能下地干活能上房晒粮食,每顿饭能喝半斤酒的爷爷就这样没了。我后悔之前没能多来几次老家,多听爷爷聊他的故事。一个月前来到老家爷爷还把我送到街门口,给我拿好吃的。整理爷爷的遗物时,看到一本百年历,上面有爷爷勾画的每个子女的生日。子女们给他写的信,他也都存着,甚至我父亲中学时的课本他都完好无损的保留着。2020年的今天,是夏至也是父亲节,正好也遇上了百年一遇的日食,日晦云暗,爷爷离世也有一百天了。父亲,叔叔在朋友圈发着爷爷的照片缅怀他老人家,爷爷坚毅、沉稳的性格影响了我们家里的所有男人,不善言谈,只愿身体力行。他从战乱中出生,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为国,为家都贡献了太多。爷爷您看一看,疫情已经控制住了,您效力过国家核电事业也越来越强,中国的北斗导航已经组网完成,今年年底全国人民都奔小康了不差一个人,家乡现在变的更美了,河水清澈了,市里又建了不少公园今年雨水不少,种下的玉米不用去买水浇地,您孙媳妇也怀孕了,您孙子也要当父亲了。爷爷,我会以您为榜样,孝待父母,努力工作,待人真诚,为国家和小家都挑自自己肩膀能承受住的最大责任。您在那边好好生活,喝您爱喝的酒,喝美了就睡个好觉,我们会照顾好奶奶,放心吧。此致,敬礼                                                  您的孙子 小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