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卷四记录 汉高帝十二年建立丰县
上还过沛。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置酒。上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上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叹息曰。游子悲故乡。吾 万岁之后。魂魄犹思沛。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人。世无所与。又以丰比沛。既至长安立丰县。丰之枌榆故庐社皆如旧制也。东汉的官方史书正文明确写明汉高帝十二年高祖从故乡沛县回到长安后立丰县,丰县的枌榆故庐社依照旧制(指的是枌榆社有祭祀类场所祭祀先人)。而不久刘邦就驾崩。丰县是公元前195年刘邦临终之前下令建设的,当然他沛丰邑中阳里中的丰邑不能解释为丰县。《汉书》地理志记录的沛郡成立时间有误,沛郡成立时间应该在汉景帝以后
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史书的记载,因为如果同样一部书,前后不一致,则必然有一处错误,通常史书中错记一个字,一个词的是情况很多,可是事件却很难整个全错。
以上可以看出,汉初到景帝二年,秦故泗水郡故地附近被汉初的诸侯王国统治。丰沛之地当时应属于楚国的下辖之地。根据史记汉初诸侯王国年表可知,汉初中央直辖只有十五个郡,当然不包括沛郡。沛郡之地基本属于楚国的领地楚国汉初的领地有梁楚之地36县,而汉书地理志的楚国只有7个县。当然汉书地理志是汉武帝时候的行政区划。经过了景帝的削藩,首先拿下楚国东海、薛郡之地(只是后来东海郡和薛郡的地盘,不是东海和薛郡)。到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央王朝评定叛乱后,并没有把造反的诸侯国拿下,而是仍然保存他们的王国,可是所辖县大大减少。这些基本史实是不会错的。而汉书地理志沛郡条下的高帝改泗水郡为沛郡的说法纯属孤证,不符合事实,景帝之前无沛郡为学术界的共识。在史记的汉初景帝人物籍贯的记录方式中就明显表现出来。正如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所言确实是很有道理的。以此可知,沛丰邑中阳里的沛当为沛县无疑。
郦食其、郦商籍贯的记录方式判定沛丰邑中阳里的记录构成史记汉书记录郦食其为陈留高阳人,而其弟郦商却直接书写为高阳人。查汉书地理志有陈留郡也有陈留县,到底应该是不是陈留郡呢?再看高阳,汉书地理志陈留郡无高阳县,只有高阳乡。不可能是陈留郡高阳乡这种结构,那就必定为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乡人,郦商是高阳乡人。郦食其与汉高祖、卢绾都是同时代的的人物,籍贯记录方式应该一致。查沛郡也有沛县,史记记录萧何为沛丰人,汉书记录萧何为沛人,不可能直接书写沛郡人,只可能是沛县丰乡人,卢绾直接为丰人,应为丰乡人。沛丰邑中阳里的里为里弄也就是小区,村,居委会一级的,里弄的说法沿袭到近代甚至现代,意义并没变化多大。如果解释沛为沛郡丰县中阳里村就无法解释,县和村这种结构不可能跳跃如此之大的,明显不合理的。沛县丰邑乡中阳里村这种结构则完全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