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石家庄市赞皇县民政局局长郝天顺同志
“我要感谢上天给了我丰富的阅历,感谢苍穹给了我日久弥坚的磨砺。”
——郝天顺
五十多岁的郝天顺,个头不高,一脸温和,头上的白发隐约可见。1982年6月参加工作,2011年至今,任河北省赞皇县民政局局长。2008年获“市级劳动模范”;2009年至2010年度获河北省“十佳环保局长”;2012年获全国“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2013年获“全省道德模范”、全县“首届赞皇好人”;还获得一次“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两届“赞皇十佳公仆”、三次“县级优秀党务工作者”。这么多的荣誉,郝天顺却仅是充满感激,他不骄不躁,只说“我要感谢上天给了我丰富的阅历,感谢苍穹给了我日久弥坚的磨砺。”
孝敬父母始终占各种美德中的第一位,为人子女,不仅应赡养,更应善待父母。郝天顺同志从小就受到这种传统美德的熏陶,在友善和睦,以孝为荣的家庭中长大,《弟子规》倒背如流。长大后,他更是对渐渐老去的父母体贴入微,倍加关爱。参加工作后,1983年他与师范同学辛集市的李玉茹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其妻子正是看中了他仁爱孝道、澡身浴德的品格,才义无返顾地随他来到了山区县。不久有了一儿子,膝下承欢,其乐融融。和谐美满的家庭让他在事业上很少分心,且进步突出,成绩显著,27岁就被任命为张楞乡乡长。面对基层繁琐的工作压力,他挤出来的休息时间,首先想到的是陪陪父母,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可舒心的时光好景不长,噩运就向他们袭来,愉悦的日子在其母的瘫痪中嘎然而止。1993年其母亲王小芹,突发脑血栓被送进了抢救室,在住院47天的日子里,他白天在单位上班,除值夜班外,每个夜晚都是在老人床前侍候,接屎接尿,嘘寒问暖。经过悉心照料和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可烙下了病根,每年要进行2个康复疗程的治疗。1995年其母再次复发住院53天,虽竭尽全力,可未能治愈。从此只能瘫痪在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为了哄老人开心,让老人按时吃饭吃药,他以顺为孝,专拣老人爱听的说,为使老人心情愉悦,他从为数不多的工资里省吃俭用节约下来一部分钱,专门到市里买了一台VCD机和戏曲光盘,让老人能在家安心养病。在当时那个年代,VCD机可算得上是高档家电。老人看到儿子为自己辛勤的操劳和付出,也积极地配合治疗,因为她知道她的儿子期盼着她健康长寿。
2002年的夏天,不幸又降临到了这个家庭,他的父亲郝魁福也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经过抢救治疗,最终还是烙下了半身不遂。看到一个床上躺了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双亲,他心痛不已,精神到了极度崩溃的边缘。一个接一个的灾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可他从不怨天尤人,多次劝慰自己决不能倒下,要用自己的加油让二老坚定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为了帮助父母恢复肢体功能,他每天坚持给父母做好几遍的全身按摩,十几年来,酷暑严寒从未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贴心周到的照顾和锻炼,父母的病情渐渐有了起色,后来父亲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母亲也能坐着轮椅自己来回走走了。2008年83岁的母亲与世长辞,2010年88岁的父亲也离开人世,他们没有留下遗憾,留下的只是对儿子深深地祝福。二老生病到去世瘫痪卧床十几年,一直坚强乐观地生活着,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培养了一个好干部,养育了一个好儿子。
他对自己的岳父、岳母也是照顾有佳,无微不至,有空就带着妻子挤着公交,反复倒车,不辞劳顿,把吃的用的送到岳母家里,和老人坐在一块聊聊天,拉拉家常,让他们高兴舒心。岳父去世后,他主动把岳母接到自己家里来住,岳母生病住院也是他和妻子倒班轮流陪护,岳母在他家住了整整11年,直到去世。他岳母临终时说:“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修来了这么一个好女婿比亲儿子还要亲”。由于兄弟姊妹家庭条件不好,对三位老人的“衣、食、住、行、医”等所有开销费用都是他一人承担。
中国有句老话:“长兄比父,长嫂比母”。其大嫂患肝硬化9年直到2011年去世,在此期间,他陪同长嫂四处求医问药。长嫂在农村家境贫寒,他负担了长嫂所有的医药费,尽最大的能力延长了长嫂的寿命。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十几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对三位老人及其长嫂如复一日,周而复始,辛勤操劳,任劳任怨的尽孝,使他可以自豪的说一声,“身为人子,我一生无愧,作为人弟,我尽善尽美”。他的儿子已经成家娶妻,在他言传身教的感召和影响下,儿子紧握他的接力棒,也曾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爷爷奶奶倍加照料。其妻子李玉茹也做到贤良体贴,慈爱善良。公婆在世时,她总是把老人的房间和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异味,经常给老人洗澡或擦拭身体,与丈夫一起创造和谐家庭及幸福生活。
如果说郝天顺用一颗孝心演绎平凡感动,那么他就有两颗公仆心来忠于党和国家。如今,郝天顺担任起赞皇县民政局长、老龄办主任的职务。面对这个既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民政大县的赞皇县,他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维护老年人权益。为加油实现老龄工作社会化,构建和谐赞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设立老年法律援助中心,聘请了律师3名,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写诉状、调查取证、代理出庭等法律服务。二是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河北省老年人优待证》,凭证在乘车、旅游、就医、娱乐等方面享受优待。三是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行“百岁老人营养补贴”制度,为全县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四是推行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制度。五是开展“进百村、入千户、访万民”活动,走村入户了解调查全县男65周岁,女60周岁以上孤寡老人,并给每个人拍照建档,定期给予照顾和慰问。六是开展下基层送医送药活动,解决农村老人的医疗难问题。七是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由年人均2000元提高到了230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年人均2700元提高到了3600元。八是医疗救助实行“一站式”服务。凡五保、低保、优抚对象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出院即可直接在医院得到救助。并资助全县的五保、低保、优抚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参保费53.2万元。九是免费为全县60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十是建立“12349”助老服务信息呼叫中心,让全县老人有困难找民政,及时为他们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十一是加大农村互助幸福院和老年公寓建设力度,积极解决贫困山区养老难题。今年还承诺建设占地50亩,集养老、休闲、娱乐、康复为一体的“多院合一”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所养老敬老基地。十二是对全县养老机构做到“每月六个一”。即:每月一场革命电影,每月一次红色回忆,每月一次医疗巡诊,每月一次走访慰问,每月一次孝老服务,每月一次老年体协文体活动。
身为一名孝亲敬老的典范,郝天顺对于社会上普遍的“啃老族”、“坑爹”现象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很多情况下,这些孩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国家的生育政策,使得独生子女较多,并且由于对孩子们能力培养的缺失,使得他们的依赖意识强烈。我们的社会从家庭很多人员养育一个孩子,转变为一个无能力的小孩抚养一群老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动员社会力量,早谋划早做准备,并改变社会教育方式,改善孩子“高分低能”的情况。除此之外,还要虚心学习别的国家的优秀教育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步步完善现状。这么多年,郝天顺用自己的孝心、公仆心、感恩心、哲学思想完善着自己的公仆之路。“公仆是一个理念,身为公仆,你只有服务人民的权利,而没有选择人民的权利。谁要把‘公仆’作为统治者,谁就会被历史淘汰。”采访结束时,郝天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