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门票200元,索道80元松潘县祭祀。放弃游览,贵、海拔高、兼在九寨磨破了脚,诸多原因。从黄龙到松潘没有车,虽然黄龙属于松潘。我只有等到下午四点半坐早上来时的班车,25元。等待的过程中,有人上车来问去松潘的车票,一位司机说45元,不知道是想私下里多赚点钱,还是只对早上坐过的人优惠。黄龙的游客很多,主要是汽车旅游团。
到松潘要在川主寺下车再转公交车松潘县祭祀。我下车自己打开后备箱取行李,还有几位乘客跟在我后边,最后一位男士取了行李却没有扣上的表示,我过去扣上。司机告诉我,到马路对面去拦公交车,票价5元。
到了松潘县城,几位一同乘车过来的游客跟在我身后走着,不知道如何找住处松潘县祭祀。我帮他们在稍离开主街道的巷子里面找了一个静净的家庭旅馆,安排好住处,行李,去找顺江马队,这是我在松潘停留的唯一目的。
国道G213穿过老县城的主街道,每天下午就会有大量的旅游大巴开进来,这些都是游完了黄龙景区的松潘县祭祀。满街都是卖牦牛肉的。
顺江马队很好找,其管理者之一杨哥正坐在门口松潘县祭祀。因为目的明确,所以我看到杨哥就高兴地告诉他来松潘就是奔着他们的马队来的。杨哥请我进屋,想细说线路,我说要参加两日的牟尼沟线。杨哥让我住到他家里,听到他家有女儿、老婆还有妈妈、岳母,反正除他之外全是女人,立马同意,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杨哥带着我,走进小巷子里,边走边说,他的家不太好找松潘县祭祀。而我最喜欢找路,迷路才有意思。“藏匿着”杨哥家的小巷子真是爱死个人儿,七拐八拐的。通常闲逛的时候我喜欢迷失在巷子里,而找到方向时就好象中了彩。
进了杨哥家的大门,门里正站着杨大嫂与她的妈妈——杨大哥的岳母,一位藏族穿戴的老太太松潘县祭祀。我的到来完全是个意外,可是杨嫂和她的妈妈却只是微笑着看着我,我的心啊,立刻没有了一点忐忑。面对那样一位慈祥的又穿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家,我岂能无动于衷,立马上前给她一个大拥抱,老人家也回抱我。放下背包,杨哥杨嫂把我让到灶房,喝茶,吃蚕豆。我第一次吃到新鲜的煮蚕豆,好吃!吃了好多,象在自己家一样不客气,因为杨嫂一个劲地让呢。老妈妈坐在我旁边,不说话,只是笑眯眯地,我好喜欢她,想着明天一定要给她照几张像。
藏族人家喜欢坐在灶房里,围着炉火,喝茶,聊天,看电视松潘县祭祀。灶台永远有几个大大的水壶,早餐的酥油茶也是要用开水冲泡的。在杨哥家里的这几天,我每天早上都喝到正宗的、香浓的糌粑酥油茶,那是我不曾喝到的味道,以致于一听到酥油茶,我马上想到那几天喝到的才是正宗的好味道。曾经,在拉萨的藏餐馆里的,没有引起我味蕾的共鸣;色拉寺军区总医院的病房里当地藏族百姓自家喝的,也没有让我兴奋;内蒙古草原的毡房里加了炒米的,还是淡而无味;包括后来在色达五明佛学院藏餐馆里的,依然如故。所以,在我的经验里,酥油茶就是淡淡的味道,也许只是生活习俗,与美味不太相干。可是,那几天,全然不同,当时吃着和现在回味着,都令我又幸福,又自豪,又感动,又怀念……
杨哥是汉族,杨嫂是藏族松潘县祭祀。说话间,杨哥不时调侃下嫂子,嫂子也不还嘴,就只是笑。看着他们和谐温馨地聊天,觉得幸福就该是那个样子。
聊了好久松潘县祭祀,杨哥告诉我国家对牧民的政策很好,为了保护水土,也为了保障牧民的利益与积极性,退耕还林每亩补助275元,养羊每只补助500元……
杨哥去马队,我也出去转松潘县祭祀。马队的总头郭常坐在门口。杨哥说了我的情况,郭哥建议我参加三日去雪宝顶的线路,我说:“我也想,可是一是时间不允许,再一个三日屁股太疼了。”郭哥笑。
街上太多太多的牦牛店啊,各种味道的牦牛肉,各个部位的牦牛货,这是松潘城的特色松潘县祭祀。瘦小的韩颖笑呵呵跟我打招呼,说的都是与牦牛肉无关的话题,而她,却是牦牛肉店的老板。她的牛肉价直接说的五十元,是我一路问下来最便宜也是比较合理的价格。我说:“来十元钱的鲜牛肉,切成片。”笑呵呵地去做,没有丝毫怠慢。好孩子,我不禁有好感。
一家明码标价的面店,要了一碗素面,配上十元钱的牦牛肉,不错松潘县祭祀。
松潘县城,没有想到它原来是个很成熟的旅游县了,环境整洁,秩序井然松潘县祭祀。游客悠闲地逛街,我也敢很晚了还在街上。松潘古城墙修缮得不错,可是门票要150元,比西安古城墙还贵好多。顺着大街一直走,穿过古城的北门,进入到古城里面来。 里面看不到卖牛肉的商铺了,多是旅游商品。胡同里卖菜,顺着胡同往里就是当地百姓的家了。有城管人员要求菜贩们把摊子往胡同里面收,不要摆放得影响街面的清爽。
很晚了回到杨哥家里,杨哥的妈妈和小女儿雪桃也都回来了,她们俩白天都在雪桃姐姐开的饭店里帮忙松潘县祭祀。
雪桃乖巧地坐在父亲旁边,不怎么说话松潘县祭祀。杨哥善谈,言语里透出对小女儿的宠爱。雪桃勤快能干,性格柔和,在成都上学,暑假回家就在姐姐店里忙。
道了晚安,洗漱睡了,明天中午骑马进沟松潘县祭祀。
第二天起的稍晚,九点多钟,杨妈妈在院子里喊:“雪桃!雪桃!吃饭了!”然后又叫我吃饭松潘县祭祀。
早餐是酥油茶和馍松潘县祭祀。桃问我茶里加不加糖?因为杨哥血糖高,所以一家人都不怎么用糖。冲了开水,我用筷子搅拌,看桃却不,她告诉我,她们是边喝边加水,等酥油自行化开。把馍掰开放到茶里,泡的稍软点,味道香浓!
杨妈妈告诉我,街上卖的青稞饼等面食,其实都是小麦粉做的松潘县祭祀。如果我在家,杨妈妈会特意从店里回到家给我做饭吃,我也通常在外面吃完饭再回家,尽量少添麻烦。
杨哥家是新盖的房子,原来的房子失火烧毁了,杨嫂家传的民族服饰和佩戴的珠宝也都被烧掉了,所以总是穿着便装松潘县祭祀。雪桃是家里的老三,经营饭店的姐姐也很漂亮,还非常能干,每次见到都笑呵呵的。雪桃的哥哥在阿坝州府马尔康生活和工作,是公务员。
杨哥家的院子里,一边是洗澡间和厕所,另一边就是我喜欢的菜地了松潘县祭祀。房屋的侧面是鸡窝,鸡窝后边有两根当年失火时烧毁的房子的梁柱,黑黑的,立在那里,想来是纪念也当作是提醒。我拍房子,拍菜,拍果树,拍花……看鸡们吃饱了发着呆,有的闭着眼睛,就大声“嗨”了一声,给它们照了一张统一眼神的“茄子”照。鸡们瞪着我的样子,不由引得我哈哈大笑,im so sorry!
很遗憾松潘县祭祀,杨嫂的妈妈一早就回老家串门,没照成相!
杨哥从马队回来告诉我,因为马夫们都太累了,需要休息一天,后天才能骑到马松潘县祭祀。杨哥给我拍了张骑马照,说你上山去看看城隍庙吧。
我到古城里找了一个里面有市场的胡同开始往里走,看到小女孩在玩土,女人们在聊天;家家的院子里种着花,阳台摆着花,地上那么多的牦牛蹄子,很瘆人松潘县祭祀。
顺着人们指点的路,我开始上行松潘县祭祀。高高的山顶有古城的西门,很吸引我。
阳光很晒,山路很陡,我即使慢慢地走,也觉得很辛苦松潘县祭祀。海拔近三千米,呼吸有点困难。下来一对外国人,打了下招呼。松潘县的马队在longly plante的书里有介绍,所以这里有很多外国人,主要是来骑马。
民居里的大狗都拴着,不吵;倒是小小的宠物狗,上串下跳,不依不饶松潘县祭祀。路上没什么人,远处的亭子下有人聊天。
烈士陵园,静静的,进去鞠了三个躬松潘县祭祀。前走,城隍庙,锁着门,我隔墙向里张望,杂草丛生,见一个人远远地走动。此处设置了观景台,可以俯视全城,岷江在城东弯曲流过,松潘古城范围不大,南北东城门楼三点矗立,我身后高高的是西门。
继续上山,路都用石头铺设的很好,一个年轻的男老师和几个孩子下来了,一对老人下来了,问我:“一个人啊?!”松潘县祭祀。
再走就进入到木栈道,角度更陡了,呼吸也更为急促松潘县祭祀。没有游人使我紧张,同时又害怕见到人,心情变得有些沉重。前边有个亭子,我决定到那里就回返。
下山想来一碗鲜牛杂,走到一家看着干净的店里松潘县祭祀。牛杂做的很清淡,不多加佐料。第一筷子下去,夹起来的牛杂里带上来一条长的粗的黑毛,我立马胃口全无。店家解释那不是她的,让我看她焗成红色的头发。我很抱歉,真的吃不下去了,说退了吧。老板娘生气了:“没见过像你这样的!”我回:”毛是我放进去的吗?你讲点卫生好不好!“走出店,心里很愧疚在店里写作业的小男孩面前跟他母亲发生不愉快。
还是去吃面吧松潘县祭祀。
吃罢继续逛街,市场卖酥油、鲜蚕豆、豌豆、糌粑、青菜等等,青菜看着应该是绿色的,都不象我们这边很大个很肥硕的样子松潘县祭祀。看着水萝卜,问可以一元买两个,递钱的时候,对方一看是硬币,立刻反应强烈:“不要硬币!”这边多是藏传佛教,寺庙里捐钱不捐硬币,人们比较习惯用纸币。
古城南门外的罗城还保留着,不知是没有修缮还是有意展示它的古老,残垣断臂的,很有看头松潘县祭祀。不时有背篓的人路过,篓里可见菜、石头或别的什么。一个男子背着刚采的松茸,说可以卖一千多元。
街上时见穿藏族、羌族、回族服饰的,这也是松潘县生活着的除汉族外的主要民族松潘县祭祀。
古松桥建于民国时期,两端有美人靠式长椅,当地人经常会坐下休息、聊天,桥下流淌的是岷江水松潘县祭祀。我也坐下来,旁边是一位穿着羌族服装的老人抱着一个小孩儿,听不懂我说话。
北门外有介绍松潘古城的碑志,我询问旁边的一位男子,从北门顺山势直到西门的一道凸起是古城墙吧?他说是,政府决定要将它修起来的松潘县祭祀。我说起西门的陡和高反引起的登山艰难,他告诉我在东门那边有个索桥,他刚到此地的时候走在桥上,后边有人走动引起桥的摇晃,他头晕了才知道自己高反了。听说有索桥,那我是非要看看的,顺着弧形的城墙走去,公路也随势而弯。
这一段横架在岷江上的铁索吊桥,连接江两岸的道路,只供步行松潘县祭祀。
转眼时间已是下午五点半了,阳光依然强烈,累了,吃面,回返松潘县祭祀。
马队旁边经营着马队的青年客栈,再旁边是小欧洲西餐咖啡厅,里面的客人主要是外国人松潘县祭祀。马队另一边不远是杨哥大女儿的饭店,挨着的胡同就是通向杨哥家的路。杨哥家很好找,进胡同先直行,然后左转,再右转,再右转,呵呵,我在谷歌地图上看到杨哥家的院子和房子了。
院子里杏树上有些杏成熟了,我站到菜地的墙上摘杏吃松潘县祭祀。奶奶说:”小心别摔了!“
生活如此真好啊松潘县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