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正 德年间屡次修葺,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已形成八大景观, 即唐松、槐抱榆、仙人桥、水打鼓、仙人掌、一线泉、仙人足 迹、日落晚霞天镇县祭祀。此后又修建了奶奶庙。“文化大革命”期间,显 化寺部分景观遭到人为破坏。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 修复工程。
至此,盘山显化寺形成现代格局:从北向南,依山势 而建天镇县祭祀。最北山岗一层上为文殊楼,底为神仙洞。第二层为大殿即 释迦殿,殿西为钟楼和戒房,殿东偏北有唐松一株,山脚有镇蟒 塔一处,井一眼。再下第三层为天王殿,殿西是玉泉阁,殿东偏 南是九仙殿,此殿为一院落,西为三间客房,东是师房楼,院内 有槐抱榆和牡丹花各1棵。
第四层,西为奶奶庙,正面为第三层 砌崖石墙,南有木牌楼一座,再东有庙一处;奶奶庙南墙有小庙 一处天镇县祭祀。木牌楼西,有砖砌小桥一座。盘山的北山和东梁顶上,有 4穴石岩洞穴,是民国年间晋军和县民工共同开凿的抵御日军入 侵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