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财政所所长徐世芳
“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行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善行河北”活动行业先进人物饶阳县祭祀。他们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省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衡水市饶阳县留楚乡财政所所长徐世芳同志无疑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徐世芳,男,195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75年1月至1984年12月,在饶阳县合方乡担任文化站站长;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担任绕阳县合方乡土地所所长;1990年2月至2014年2月15日,任留楚乡财政所所长一职饶阳县祭祀。2009年被评选为“魅力饶阳”十大年度人物;2010年创新的“基层财政监管新模式”被评选为河北省财政系统十大创新成果;2012年被评选为河北省财政系统创先争优模范典型;2013年被评为河北省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和“善行河北”模范典型。
“想方设法”为人民“谋方便”
59岁的徐世芳,是河北省2084个财政所中年纪最大的所长,自1984年以来,他已在基层财政战线上奋斗了近30个年头,把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全部心血交给了基层财政事业饶阳县祭祀。徐世芳所在的饶阳县留楚乡全乡共有35个村,他负责着11800多名农户的补贴工作。2007年底,有群众向徐世芳反映,搞不清楚各项涉农补贴项目和具体金额,到县城的银行查询一次要跑很远的路,而且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非常不方便。
徐世芳心想:能不能研发个查询系统,老百姓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能查询到想要了解的项目饶阳县祭祀。于是,他请来了衡水市和饶阳县的专家,创新研发了惠民补贴查询系统,将惠农资金分类设置,集中人力录入数据,打印后在各村公示宣传。同时,整修了乡财政所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了查询机,老百姓只要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财政所的查询机前一划,各种信息尽在其中。该查询机也是河北省财政系统的第一台便民查询机,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省财政系统广泛使用。
2008年,留楚乡财政所打造了“财政便民五个一”工程,即:一张服务卡,写清财政所的职能和服务范围,公开所长电话,让群众有问题就能找到徐世芳;一部查询机,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涉农补贴,只要刷下身份证,所有项目一目了然;一个宣传屏,国家涉农政策、标准、程序显示的清楚醒目;一次告知制,将办事所需资料告知群众,不让群众多跑冤枉路;一次办结制,实施首办负责,一站式办理,提高办事效率饶阳县祭祀。
“设身处地”向人民展公正
徐世芳说:“作为财政干部,身处热点敏感部门,只有敢于坚持原则,对待违纪行为铁面无私,对待群众一视同仁,才能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饶阳县祭祀。要想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没有质疑,就需要坚持公开公正,无论是财政资金、村级资金,还是涉农补贴资金、支农专项资金,都要坚持阳光操作,及时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就能使许多干群矛盾迎刃而解。”
在化解原乡镇企业集资债务纠纷时,20多名群众联名上诉,三角债务、时隔多年、错综复杂,起诉到了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也迟迟难以解决饶阳县祭祀。看到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徐世芳主动揽下这个棘手的案子,进村、入户、逐一走访当事人,历时三个月,做了大量调查取证和耐心说服工作,终于达成了协议,帮群众兑现了40多万元的集资款。
事后,当事人凑了3000元偷偷塞进徐世芳的包里,被他拒绝了,他说:“权利是群众给我的,为群众办事是理所应当的,你们要是感谢我,就要支持我的工作,不要让我犯错误,才是真的为我好啊饶阳县祭祀。”工作三十年,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靠制度约束人,靠感情凝聚人,使财政所这个集体团结一致,一心为民,得到全乡人民的一致肯定。
身体力行为人民送温暖
在农村基层工作,徐世芳数十年如一日,走遍了全乡35个村庄的角角落落,自行车骑坏了四辆,摩托车骑坏了三辆,面包车也已开坏了两辆饶阳县祭祀。他常说:“只有走到群众身边去,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平常时间要让群众看得见,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危急时刻需要豁出去。”
2011年4月9日,大邵村78岁的赵进东老人不慎将粮补存折、粮补通知书、身份证丢失,他气喘呼呼来到财政所求助饶阳县祭祀。按照正常工作程序,老人应提供村委会的丢失证明,到派出所开具户籍证明,再到县城银行办理挂失手续。考虑到老人年迈体衰,徐世芳把份外是当作份内事,主动与各部门联系,协助代办了一切手续,免除了老人的奔波之苦。自此,赵进东老人凡是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徐世芳。
2013年7月10日傍晚,徐世芳刚刚回到家就接到了赵世东老人的电话饶阳县祭祀。原来连日的降雨,使他家破旧的屋子一直漏雨,徐世芳二话没说就急急忙忙赶往老人家。他先将老人背到安全住处安置好,再与民政部门联系,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队几天的整修,终于让老人有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赵世东老人住进新修好的房子后,紧紧拉着徐世芳的手,心中充满感激。
慷慨解囊为人民找出路
徐世芳不仅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操心,而且在人民致富的路上,他也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饶阳县祭祀。在小店村,王爱超的蔬菜大棚经营的风生水起。可谁能想到,一年前的王爱超,还是个不懂技术,没有资金的普通农户。2012年10月,王爱超等三个农户,承包了200亩土地,计划发展棚室蔬菜,可是因为不懂技术、资金又困难,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留楚乡财政所寻求帮助。徐世芳了解情况后,协助王爱超等农户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密庄蔬菜合作社”,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到其他农户家参观学习,掌握各种种植技术。
正当大家感到希望的时候,却在办理银行贷款时遇到了困难饶阳县祭祀。没有资金,就无法扩大种植规模,就在王爱超等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徐世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财政所8名同志的工资存折都抵押在了银行,为王爱超争取到了30万元的贷款。“我真没想到,徐所长他们为了帮我筹集资金,竟然把存折抵押给了银行,我与他们非亲非故,却得到他们的慷慨解囊,像这样的基层干部,真的是太难得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爱超仍然是心存感激。
无怨无悔为人民树榜样
参加工作近30年来,徐世芳仍是一个最基层的小所长,好多同学、同事都调往县里、市里,升了职、加了薪,可他到现在每个月领取1900元的工资,住的还是80年代的三间农村旧房饶阳县祭祀。2007年饶阳县财政局想安排他任办公室主任,他婉言谢绝;2009年,县里又想安排他任经建股长,他还是选择了放弃;留楚乡一家公司几次三番提出要高薪聘用他,都遭到了拒绝。徐世芳说:“群众工作无小事,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岗位,我敬重我的工作,就是敬重我的人生,我热衷于服务群众,因为我来自群众。”
近年来,徐世芳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组织留楚乡35个村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超过了100个,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参与工程立项、招投标会议41次,编制通工程预算162个,到项目施工现场800多次;各村都铺上了砖石路,有了自来水,建立了图书室饶阳县祭祀。
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当我们问及对这份工作的一些感受,这个长年累月下乡进村,经受风吹日晒,皮肤黝黑、身材消瘦的基层干部变得有些激动饶阳县祭祀。他说:“我的一生全都给了基层财政这个工作岗位,我不会说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我信守的是脚踏实地,为民服务,无怨无悔。”听着这些质朴的话语,我不禁想起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回顾百年中国历程,领导干部应始终牢记“人民公仆”4个字,徐世芳就是这4个字的完美诠释。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人民公仆—徐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