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际,洱海地区出现 六个较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大理市祭祀。其中蒙舍诏地处六诏之南 (即今巍山),又称南诏。当时唐王朝为对付深人云南的吐蕃势 力,扶持日益强大的南诏。至第四代王皮逻阁时,在唐朝支持 下,南诏统一了其他五诏。
开元二十六 (738年),唐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这 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大理市祭祀。
公元939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大理市祭祀。“大 理”的名称即始于此,从此它就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 专用地名,直至现在。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10万蒙古大军 “革囊渡金沙江”,灭大理国。之后,元靱在云南设立行省,并将 省治移到昆明;同时,设大理路,治所在太和县。
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征云南,次年平定大理等地,将 原大理路改为大理府,府治仍在太和县大理市祭祀。清朝仍设大理府,民国二年(1913年)太和县改为大理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原拱卫大理的龙尾关(下关)不断发展,1961年设立下关市。
1983年大理市祭祀。,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大理县和下关市建制,组建为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