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村支书杨福善:一片丹心映党旗
【 】
【人物档案】
杨福善,男,196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党支部书记什邡市祭祀。近年来,杨福善带领村支部一班人,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农村社区化”新格局,促进了全村快速和谐发展,去年人均纯收入达7262元。
【人物素描】
特写一:“两个坚持”建好班子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什邡市祭祀。杨福善认为,有一个好的班子和队伍,是马祖村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明确了全力建设“四强班子”、“四强队伍”的目标。
围绕扩大党内民主,杨福善一班人积极探索并坚持推行两项监督制:一是坚持“党员群众暗访制”,“背靠背”抓监督什邡市祭祀。他与支部班子成员一道,组建了一支不拿薪水的“民意暗访队”,采取“上门入户拉家常”、“田间地头‘吹壳子’”等方式,走访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二是坚持“三联三访两设制”,“面对面”强监督。由村干部联片抓组,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联院抓户,党员骨干联户包人;实行村干部工作接访、进门下访、慰问求访;在村民聚集点设置意见箱,定期设制发放征求意见卡,定期不定期征求群众意见。
特写二:“两个强化”促进和谐稳定
立足全村社会和谐稳定,杨福善与村支部班子以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化为切入点,突出抓好“两个强化”什邡市祭祀。
强化“党员群众议事听证”什邡市祭祀。坚持在研究重大开支、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老干部代表等议事听证,形成了重大决策组织牵头、党员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局面。
强化“民事代办、民情代诉”什邡市祭祀。全面推行“双代服务”工作机制,在村上设立“双代服务站”,在组上设立“双代服务员”,严格实行服务职责、承诺、流程等“六公开”和“一门式”服务,把掌握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平台”前移,延长了服务群众的链条。
特写三:“四个结合”走出发展新路
“5·12”特大地震使马祖村遭受重创,面对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杨福善与村支部一班人站在新的起点上,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确立了“四个结合”工作思路:把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统筹城乡相结合、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全力打造“川西特色村落”什邡市祭祀。
如何在抓好恢复重建的同时实现全村持续发展和村民持续增收?杨福善因地制宜,调动起一切发展积极因素——他抓住打造“马祖故里景区”的契机,成立文化旅游服务公司,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餐饮、休闲旅游,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依托省级什邡经济开发区建设,引进8家规模以上高新科技企业,并加强村民技能培训,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发挥区位优势,组建4个专业合作协会,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建立300多亩采摘园和200多亩生态农业示范区,带领群众走发展水果、花卉、中药材等高效特色农业路子,实现了增收致富什邡市祭祀。
【记者感言】
民心向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杨福善对此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什邡市祭祀。无论是扩大党内民主,还是“党员群众议事听证”和“双代服务”工作机制,杨福善把体现民生、尊重民意贯穿各项工作始终,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一条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好路子。(记者 刘勋)
您当前的位置 :灾后重建网 重灾市(县) 什邡市 最新动态 正文
把梦想照进现实——访马祖镇人大代表、马祖村村支书杨福善
【 】
一座座漂亮的一楼一底,屋前溪流潺潺什邡市祭祀。商店林立,各色建筑蕴含厚重的马祖文化,马祖镇马祖新村的村民们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近日,结合新农村建设与灾后重建,马祖新村周围又吸引了800多户村民在此建新房。作为镇人大代表、马祖村村支书的杨福善为此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到施工现场察看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成了他的必做之事。“马祖新村是一个样板,用十年时间把全村建成一个大花园、一个‘农村都市’,让外国人看了也要为我们中国的新农村竖起大拇指,这才是我的目标。”杨福善充满信心的道出了他的未来目标。虽然每天都很忙碌辛苦,可每当看到欣欣向荣的马祖新村,看到村民们步入小康生活时,杨福善的心里又充满了快乐。
2003年,刚当上村支书的杨福善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村里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可调来调去一亩田的经济收益还是只有一千多元什邡市祭祀。“我后来悟出来了,当村支书不只是管好一个村,还要经营好一个村。”杨福善说,他孤身一人先后自费去江苏、浙江等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考察回来后,杨福善对城乡统筹的思路和认识也更加清晰,并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村民们从劳累的农活中解脱出来。2006年,一条以马祖文化为载体,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实现富民强村的脉络逐渐清晰。杨福善勾勒出的马祖新村很快得到什邡各级部门的认可,并在什邡市委、市政府及一些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居住、发展旅游产业的行动在马祖村展开。然而,当初很多村民并不理解杨福善的做法,只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杨福善想出了通过土地价值保底与增值分红等办法,首先将首批新村建设的土地置换出来,并自己带头在新村修建了房屋,由此带动了一部分有意在统一规划的新村修房子搞商业的村民。2007年11月底,首批81套130-280平方米的马祖新村样板房正式开建。杨福善以培育旅游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把富民强村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于是,在这个新村里,在广东等地打工的人回来创业了;从前每天早出晚归到城里打工的人开起超市了;在外的生意人也回到马祖新村建起新居开起茶园了……现在,马祖新村已有10多家茶馆、20多家餐馆,还有家电、通信等商店纷纷落户,许多村民由此尝到了甜头什邡市祭祀。在马祖新村经营一家茶庄的村民张富贵告诉记者,他现在一个月能挣4000元左右。“现在想到这里建房的村民有很多,可是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修房子,而是要依靠整体规划,培养村民自身的‘造血’功能。”杨福善告诉记者,按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规划,马祖村整个新农村建设规模正在扩大。马祖村要依托马祖文化培育旅游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只有让村民安居与乐业并行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目的。"一旦穿越什邡境内的成兰铁路、成绵高速复线建成,成都游客到马祖只需30分钟,那时马祖新村的旅游市场将更加广阔。”杨福善充满信心的说,把马祖村建成“农村都市”的想法并不遥远,根据他的计划只需要十年时间,同时村上已采取了许多措施帮助村民培养自身“造血”功能,比如村上早已成立的“巾帼手工编织协会”,下一步他打算将该协会工厂化,让更多人就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让村民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新闻作者: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