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父老乡亲们:
大家晚上好!今晚,承蒙诸位光临寒舍,参加慈母的追思仪式,观看秦人秦腔,聆听秦声秦韵,借此机会,我代表苏家兄弟姐妹,谨致谢词丧事答谢词。
慈母患病多年,于辛卯年7月20日不幸溘然长逝丧事答谢词。兄弟姐妹不胜悲痛之至,只恨天不假年,病魔为患,夺命无常;再恨自然无情,生老病死,其谁能免?三恨阴阳两界,咫尺天涯,再难相见。
今晚丧事答谢词,我们兄弟姐妹最想说的只有三句话:
一是感恩母亲丧事答谢词。母亲慈祥,对儿女总是一片菩萨心肠,爱护备至,宁肯自己吃亏受累,绝不在学习和教育上亏待儿女一分一毫;母亲勤劳,总是起早贪黑,织布纺线,缝补浆洗,不肯一日歇息,在我们的印象里,母亲做的衣裳最合身,母亲做的饭菜是天底下最香的;母亲伟大,母爱无私,母亲就像一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和成就了儿女,给我们留下了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
二是感恩父亲丧事答谢词。在缅怀母亲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怀念去世24年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待人宽厚,重义轻财,总能帮助善待朋友、兄弟和乡邻,不求回报;父亲教子甚严,要求子女勤劳勇敢,忠诚老实,先后无私地送两子参军守边,鼓励他们为国家尽忠做事;父亲最能吃苦熬夜,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肩挑,扛着养育子女、支撑家庭的千斤重担,直至积劳成疾,不治而殁。父亲没有给儿女留下什么遗产,只留下了一本用行为和血汗写成的无字书,那是我们一生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三是感恩父老乡亲丧事答谢词。父老乡亲是圣人周公的遗民,以你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尚义重礼的传统,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你们是我们最初始的老师,男教农耕,女教针黹,从小就教我们礼仪规范;当我们陷入生活困境时,东邻西舍总是伸出援手,借米借面,周济我们免于因冻饿而夭折;乡里村里的干部,以博大的胸怀,把我们送到部队,送到工厂,支持创业,使我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在家父家母先后去世后,又是众乡亲倾村而出,以周公之礼葬之。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永世难忘,常思涌泉相报。
今晚,村支书张选良亲临追思仪式,并介绍先母生平,褒扬良善,又有铜川市秦腔艺术团为喜丧献艺添彩,更使我们深受感动丧事答谢词。
常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丧事答谢词。我们兄弟姐妹愿与乡亲们一起,领略历史的底蕴含义,感受社会的千变万化,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间的悲欢离合。
最后,让我代表兄弟姐妹向众位父老乡亲郑重地鞠三个躬,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谢意丧事答谢词。
自注:慈母于公元2011年8月19日(农历辛卯年7月20日)因病去世,时余正在尼勒克县公干丧事答谢词。接老家来电后于当夜赶回伊宁市,于20日夜乘飞机赶回岐山老家。想起87年父亲去世时未能送葬,今母病逝前又未能见面,不由得泪如泉涌,悲痛之极。此次在家守灵七天,村人认为家母已过八旬,是为喜丧,特邀请铜川市秦腔艺术团来村唱大戏三天,于8月25日依故乡之传统礼仪安葬了母亲。上述答谢词是在24日晚举行的追思仪式上讲的,舞台就搭在家门右前方巷口,一家人跟随秦腔《朱春登哭坟》的唱段哭祭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