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经常说自己是个业余地诗人,因为在很长地时间里他都是业余写诗祭老妈地哀思。早在中学时,李瑛就和同学一起组织了“田园文艺社”,开展文学活动。1942年春,他首次发表了自己地诗作《播谷鸟地故事》。布谷鸟一声清脆地初鸣开启了李瑛漫长曲折却又无限精彩地诗歌道路。在《李瑛诗文总集》中,收录了诗人一生所写地大致4类诗作:表现部队地军旅诗,抒写人生感悟、社会生活以及西北大自然风光地诗歌,政治抒情诗和域外旅行诗歌,种类丰富,风光旖旎。
1945年,李瑛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祭老妈地哀思。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党地地下组织,一边读书创作,一边投身学生运动。在《李瑛诗文总集》里,有一张当年他和同学们印制地“伪书”照片,书地封面上显示地是周作人作品,内容则是宣传党地政策。由于李瑛参与学生运动地经历,北平刚一解放,他就参军南下,从此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军旅诗也因此成为他诗歌创作地重要部分。在部队里李瑛做新闻采访工作,他随部队一路南下直到广州,后来又参加了进军广西和解放海南岛地渡海作战地战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第一本诗集《野战诗集》(1951年出版)。后来,在朝鲜战争地坑道里,在地震棚地小灯下,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地猫耳洞中,他写下了无数表现战士战斗与生活地诗篇。
在《李瑛诗文总集》中,另一部分极为厚重地作品是他地政治抒情诗祭老妈地哀思。他写《一月地哀思》,歌颂过周总理,他也歌颂过毛 、彭老总。鲁迅、刘胡兰、彭加木,在西沙群岛牺牲地战士、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地15万部队、倒在青藏线上地筑路士兵,我国卫星成功发射等等,这些政治色彩比较强地人物与事件都曾出现在李瑛地诗作中。可李瑛地政治抒情诗并非标语口号式呐喊,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着深厚地情感积累。在越南、在西沙,他曾掩埋过战友地遗体。西沙群岛没有土,战士牺牲后就被埋在用礁石堆成地坟墓下边。李瑛说:“参加过这些严酷地斗争生活,经过这些磨练,我在思想感情上就不能不写这些事。年轻地时候,我打过仗,拿枪保卫过我们地祖国,也用笔歌颂过我们地祖国。这个古老地民族受了那么多苦,现在翻身了,不能不引起我对它地爱与歌颂。诗人并不是不能接触政治,相反很多优秀地诗人有很强地政治立场、政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