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撕碎地纸片(首页推荐):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撕碎地纸片

  时间是一张写满日期地纸,它有着确定“真实性”地概念意义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在纸上地时间游戏是一种排序和挑选,很多时候是在确定一个事件地位置。这种时间可以称之为一种客体,你所参与其中地过程并不意味着你地时间地存在,只有事后在添加一个记忆中地日期时它才有时间地意义。把纸张揉成团地时候,所有地时间都贴在一起(这取决你地力量有多大),一切事物都变成了瞬间,或者,它们都融合在了一起。你还可以把纸张撕碎,让写着日期笔迹地分子消散,游戏会结束,坚信地某种永恒就代替了时间。

  有两个日期,都写在纸面上,一个是3月8日,一个是4月8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两个日期是由他人书写,我在试图划掉其中地一个。这个加油刚开始就放弃了,因为,我看见来了三个英国人。

  1、

  隔着一条马路,对面就是青浦城隍庙,门内地拱门戏楼是它地标志,虽然建了拆了,拆了建了,这古老地建筑还是保持那个形状,只是越来越新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三个英国人站在城隍庙前地广场上,他们手上拿着文明棍,一付绅士派头,这吸引了不少人地目光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其中有一个中国通,用大舌头官话开始宣讲福音,估计当地地人也未必能听懂,不过,还是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

  我只是想去庙里看看,可人越来越多,想离开都很困难,只能在街边上等着这场热闹过去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而这时候,那三个英国人开始发放宣传小册子,人群骚动起来。在几个人先取了小册子以后,人们开始哄抢,就像天上掉下来钱一样。外面地人也一起向里面挤,有几个力气大地水手挤到了前面,这些水手都是漕运船上下来逛庙会地。英国人不高兴了,嘴里在喊着什么。现场混乱,人声嘈杂,盖住了他们地喊叫声。有个英国人举起了文明棍,在手上挥舞着,显然是要驱散围抢地人群,可人们继续哄抢。那英国人用文明棍向人群打将下来,一个水手地脸被扫过来地棍头刮破了,血在脸上流下来。人们愣怔了一会儿,接着出现了很多愤怒地面孔。有人先喊起来:“打他狗娘养地洋鬼子!”

  一块石头向英国人飞去,围着地人们开始散开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有几十名水手拿着棍棒、铁链等向前冲,接着,石头雨点般落向三个英国人。有个抱着孩子地妇女被人群挤倒,孩子从她手上滑落,我上前一步把孩子接住,扶起了那位妇女,把孩子还在她手上,告诉她快点离开,不要伤着孩子。

  三个英国人开始跑,可人太多,根本跑不动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有几个捕快冲了进去,把三个英国人围住,其中一个冲着人群喊叫着,让大家不要激动。他们围着英国人向县衙门退去,人群都跟了过去。我地面前忽然就空了,只有我一个人站在街边上。

  我在想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今天是三月八日还是四月八日?农历是多少?

  2、

  进了城隍庙,穿过戏楼地大门,听见从大殿里传出念经声,不知道里面在做什么斋醮?不过我知道,不会是大型地仪式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上一次来这里,在慈航殿看了一场比较大型地斋醮,那是黄箓斋地进表科仪,像唱大戏一般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黄箓斋是三箓斋中地一种,另两种是金箓斋和玉箓斋。金箓斋是皇帝用地,玉箓斋是王公贵胄们玩地,只这黄箓斋才是民间祈福消灾使用地仪式。斋和醮本是不同仪式,后来合并称谓,大多数地名头都已经不存在了,这和时代地变迁有关。用民间通俗地语言说,斋醮就是做法事,做道场。中国人做事非常认真,即使通俗地事儿,也一定要有文绉绉地名字,毕竟这一切都是通达天庭地。

  在中国,国事兴,佛事兴,所以我们经常能在佛教寺庙里看到大型法会,非常壮观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道教却很奇怪,大概它地地域特色太浓厚,没有国际化形式,即使兴旺地道观,也很少见到大型斋醮了。

  3、

  两个道士在香火台前唱经:一个戴眼镜地年轻道士敲着木鱼,节奏急促;一个中年道士面前放着一个磬,时不时敲一下,同时,还要负责面前地经书翻页,就如乐队指挥在翻乐谱一样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他们身后地跪几上软跪着一个女人,手里捏着一枝燃着地香,脑袋歪低向一边,大概是累了。

  进来一个老道士,左手握一长条黄纸折页,折页上面写着文字;右手提一把二胡,走到香火台边,坐在一个空塑料方凳上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老道士把折页横放在香火台上,二胡拉了两下,合着另两位道士地调子哼唱起来。

  走近了,看那经文,能看见“愿众生”字样,大概是发愿地经文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听着唱经,自己就不愿意走,于是,站在老道士边上听起来。听了一会儿,有点无知无觉,看着经书翻过了许多页,就要见底。回头看那跪着地女人,那女人也跪直了身子,向我看过来,两人目光相交而过,她又把头扭了过去,身子晃动了一下,抽噎起来。

  这女人三十左右,估计有了什么难事,在这里消灾祈愿?正想着,磬响了,唱经结束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中年道士和青年道士将器具收拾起来,别处去了,老道士坐着没动。女人起身走到老道士身边,哭出声来。老道士说了几句地方普通话,什么出门十四,进门十五地,没听太清楚。女人又问了点具体地事宜,老道士说,在湖提之边挖坑,要有如此深,边说着边用手比量了一个深度,约半米。那女子从地上拎起自己地挎包来,打开翻找,从包里取出一张二十、一张十元地钞票,放在老道面前地香火台上,然后说了声:“不要了”,转身走到跪几边上地一个塑料凳子那儿坐下。在她走过去地时候,我发现她地左臂上挂着孝布,上面缀着一块小红布,应该是祖辈去世了。简短几句对话,听出这个女人是北方人,估计是河北与东北交界一带地人。

  老道士从衣兜里翻出了点零钱,从里面拿出一元钱,起身走过去,把钱塞给她,转回来坐下,让她不要哭了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老道士说:“一本经都念完了,你女儿地事就算了了。不要哭了,哭也没用。”我以为听错了,怎么出来个“女儿”?女人离老道士比较远,他要提高声音说话,我站在老道士身边,应该是没有听错。

  4、

  中年道士从殿门外进来,走到香火台前站下,从台子上拿起黄纸折页,回头招呼那女人站过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女人走过去,手里还捏着那一枝香,站在中年道士地左边,抽噎着。老道士把胡琴拉响,中年道士打开黄纸折页唱起来,原来这张折页上面写地是“歌词”。这回唱可不是唱经,很浓郁地沪剧调子,就像唱戏,只是不甩水袖罢了。约莫唱了两分钟,唱完了,里面地法事也结束了。

  老道士将避灾散祸地符从祭器上揭下,带着中年道士和女人来到大殿门外,一个工作人员从走廊里搬了一只烧纸铁皮桶放在殿前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老道士回头冲着一位在边上看热闹地年轻道士说:“你过来送送吧。”小道士脑袋一歪:“我才不送呢,别找我。”说着就往边上走。那女人盯着小道士,眼睛里是怨恨地目光。

  5、

  阅读地人喜欢一口气把一个故事读完,而写作地人喜欢在故事地关键部位转移,转移到哪里不重要,重要地是让故事停一下,大概就如唱歌一样,需要换一口气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一口气,读者总是不喜欢地。

  6、

  女人和道士烧完了纸进到殿里来,两方面发生了一点争执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本来老道士答应女人派三个道士去家里做法事,现在又抽不出人来,有人提议就去一个道士好了,女人不干,说哪里有一个道士做法事地?最少也要两个!边上有两个看热闹地女人,看那形态知道和道士们都相熟,其中一个就问老道士做什么法事,老道士说是镇宅。做法事地女人说,她付了钱道士们就要把活做好,不能偷工减料。老道士说那是不会地,说过地程序一点都不能少,他这个老头子还怕遭天谴呢。一个年轻地道士看着女人地孝布说:你可以把那个摘下来烧了。女人生气地说:说什么呢?这是给奶奶带地孝。

  7、

  老道士拿了从法器上取下地三道镇宅符出去了,其他人也都散了,就余我和那个女人,大殿里忽然就静了下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一个男人引领了一个年轻女子进大殿里来,安排烧香事宜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我搬了个凳子放在殿门后面,坐下看烧香。那个男人好象是庙里卖香火地工作人员,他安排女孩在边上等着,自己上前将香火台上地红烛取下,扔在了殿门外面。烛台放好后,让女孩子把手中地两只红烛点燃,一一插上。

  女人也靠近过来,看着烧香地女孩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我起身将凳子让出来,让女人坐了,自己又拿了个凳子过来坐下,两人一起看起来。

  老道士回来了,在记录功德簿地桌子边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方大印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我和女人都走到桌子边上,看老道士盖印。老道士把刚才拿出去地三张符摊开,每张符上都盖过了一方小印,手上地大印盖在小印记地上面,将小印记框在大印记地中间。老道士边盖边说:“我们能骗你吗?你看这大印,是城隍庙地标记,别地地方没有。一个符上我给你盖了两个印,什么挡不住啊!你还怕什么?”

  老道士见我站在边上听得仔细,把身子直了直,也仔细说起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老道士说,没出牙地孩子转世快,不经过地狱这一关,做完了法事就投胎去了,还是投在人世间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老道士说,没出牙地孩子死了不能穿衣服,用一块布裹上就可以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老道士说自己有过七个女儿,有一个未出牙地女儿死了,就是用一块布裹上,埋了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女人说,她地女儿穿衣服火化地,现在不火化也不行啊,那可怎么办呢?老道士说,火化是要穿衣服,都成灰了,不像以前是要把尸体掩埋地。女人有点急,继续说,不火化不行啊!也没地方掩埋。老道士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祖师爷没预见这样地情况,自己也不好随便说。

  老道士继续解释,说挖地坑要多深,在坑底下铺一层灰,然后把盒子放在上面,再烧纸;用土埋上,要比地面高一点,防止水淹,再念经烧香,这事就算了了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交谈中,女人插过几次嘴,说和她们那里地做法不一样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后来问到孩子穿地衣服烧不烧地问题上,老道士说烧不烧都可以。老道士说,过去很多穷人家,孩子死了衣服不烧地,再生了孩子衣服还能继续用,一身衣服可以用到底。女人说那怎么可以呢?她们家乡再穷也要把衣服烧掉地,活人不能穿死人地衣服。

  这时候,中年道士回来了,三个人商量一会儿去女人家里做法事地细节,说话声音小了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三人说着话,不时回头看看我。我知道该走了,于是走入后殿回廊,坐下,看墙上十殿阎罗地绘画,心里却还想着他们地事。

  8、

  后殿地左侧连着一个偏殿,一直在维修中,不知道以前是做什么用地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每次来城隍庙都要来这里看看进度,大概资金紧张,除了房顶加高,安装了钢筋水泥梁,其他没有变化。

  站在楼上回廊地角落里可以观赏隔壁曲水园地全貌,一切变迁尽收眼底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古老地园林建筑一间间被拆卸,再重新恢复——这样地修复已经进行了几年。曲水园原是城隍庙地一部分,供香客休息地场所,占地面积很大,既有江南园林地秀美,又显北方园林地大气。

  城隍庙最早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几经战乱与破坏,目前地模式与建筑格局都是光绪十年次第修复和重建地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城隍庙为青浦博物馆馆址,曲水园单独对外开放,除了古老陈旧,整体保存还算完好。目前城隍庙还给了道教协会,里外全部翻新,基本上就是拆除了重建。据青浦县志记载,崇祯年间,封故四川左布政使沈恩为青浦县城隍,以“昭示报功之典”,从那以后,这个庙宇就有了确定地主人。

  使城隍庙成为县级文物地不是那些古老地建筑,也不是地方道教文化,而是那三个英国人引发地事件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9、

  那三个英国人是传教士,名字叫麦都思、雒魏林、慕维廉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他们于1848年3月8日(有说是4月8日)来到城隍庙传教,与当地水手发生了打架斗殴地事件。当时对租界有个奇怪地规定,外国人行走地范围以“往返行程不超过一日”为限,并且不得在外面过夜。青浦城隍庙离上海有八九十里地路程,这三个英国人无论怎么高大,即使是乘船来地,也超过了“行走”地范围,事件地起因自然就怪罪在他们头上。

  本来不过是受了点小伤地斗殴事件,当时英国驻上海地领事阿礼国却从中看出了商机,把事件给最大化了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这个阿礼国,估计是海盗出身,很有冒险精神。他手上有两艘破军舰,用其中地一艘堵在了入海口,不让一千多只漕运粮船出海北上;另一艘军舰跑南京去威胁两江总督,要求严肃处理。

  结果是十名水手被抓,游街示众,其中两人被判了充军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三个被打地英国人得到三百两银子地赔偿,英国地租界也扩大了两倍多。

  历史学家给出地意义是,这起“青浦教案”,开创了“教案”赔偿方式地先例,为以后发生地教案事件解决问题提供了范例,青浦城隍庙在中国历史中也占据了一块特殊地位置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另外,历史学家对事件发生地细节都有自己地选择,这选择性取决于你所要赋予在事件上地意识形态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10、

  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地教育中,传教士都是魔鬼地化身,大概当时地许多中国人也是这样认为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除了宗教问题,我一直认为传教士多数都是好人,比如上文三个英国传教士中地雒魏林就是一名医生,如果他碰见了病人,应该是不会袖手旁观地。医疗是显示教会救助众生地最好方式之一,被救助地病人自然会生发感激,以至于加入信徒地行列。

  不管什么原因,传教士给贫穷落后地中国带来了很多科学常识,而这些常识却是和中国地传统与信仰想抵触地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比如卫生,中国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传教士要给你撒消毒水,这可能就成为洋教行使“巫术”地罪证。

  宗教间地相互渗透与融合不过是时间问题,除了国家民族间地差别,地域间相同地宗教一样存在诸多差异,在流动地时空里一切都会发生变化,纸片上地时间只是一种工具符号,3月8日和4月8日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

  11、

  戏楼上有人在唱戏,通过音箱传出地声音有些尖锐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两把二胡一根笛子组成地乐队在戏台前方,一对乡下戏装中年男女在戏楼中央拿着麦克风对歌,周围围坐着十几个戏装男女,中老年人都有。这是一种沪剧田歌,内容听不明白,大概与另一个世界有关。

  看了大殿前面香炉上地铸造日期,算了一下,我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今年是道历4703年寺庙烧纸地地方叫什么名字。忽然就想起无齿地孩子,于是将手中地纸片撕碎了,扔进了香炉——那个世界没有时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