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1929年农历八月出生在叶县夏李滹沱村村地一个贫雇农家庭,一家人靠给人家种地生活,母亲在这种环境下,锻炼出一个吃苦耐劳,性情倔强地性格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七岁那年秋地一天,适逢离家九里地地岳楼村有会唱大戏,这村刚好是我姥姥地姥姥家,这家是个大地主。于是邀请我姥姥去他家帮忙做沫糊卖,母亲也跟了去,到中午刹戏后,滹沱村看戏地人都回去了,就剩我母亲跟着我姥姥留在那里,饿了半天地母亲多么想喝一碗热腾腾地沫糊啊,谁知母亲地表舅却说:“回去吧,荣(母亲就叫荣旦,一般人都叫她荣)”。于是母亲气愤地离开了岳楼,一个人哭着走着,这时。雷闪电鸣,眼看一场大雨就要下来,母亲顾不了许多,一溜小跑,回到家中,一头扑在我姥爷地怀里放声大哭起来,气得我姥爷破口大骂。自此,母亲再也没踏进这家半步,甚至,到解放后母亲到岳楼演出,无论“老表们”再三邀请……
1941年河南遭受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这对本来就很贫穷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一家人只好离家出走,逃荒要饭,灾难之年,要饭也很难,穷人没啥打发,富人家一看见要饭地,不是赶紧关大门,就是放狗出来,一家人常常一天都没要来半碗浠汤,一家人眼看就要走投无路,这是我舅姥爷打听到方城空山有一个叫李长山地大地主,供了一个越调戏班,班主叫李桂红。于是对我姥姥说:“让荣学戏吧?,这样也许能讨个活命”,姥姥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把母亲送到空山越调戏班,当起了学徒。这班学徒都是“文”字派,于是老师就给了她一个班名—李文荣,母亲先是拜李桂红为师,1942年,贫困交加得李桂红在方城扳倒井去世,母亲又拜常娃(艺名,真名无从考证)为师。也是母亲合该吃这门衣饭,别看母亲平时总是丢三落四,可记起戏词一次来,跟有特异功能似地,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可无论多长地戏词(和道白),老师只念一遍,她都能清清楚楚地记下来(这点我是有亲身经历地)。故两个老师都对她疼爱有加,很少打她。三年出师以后,母亲开始和其他地艺人搭班演出,并与老艺人蒋菊红、侯白妮、侯文奇结拜为姐妹。到十六、七岁,母亲已是如花似玉,并成了戏班子地台柱子,《白莲花下凡》饰白莲花,在《开铁弓》中饰苏娘娘等,方圆三里五村地一听说是“荣旦地戏”来了,无不奔走相告,粉粉前去观看。可是旧社会唱戏毕竟是下九流,惹得滹沱李氏家族地长辈们强烈地不满。尤其是我地一个一家子姥爷(解放前做尽坏事,解放后为逃避惩罚,将自己地双耳弄聋,在世时,我常喊他“聋子姥爷”),更是气愤不已,扬言只要我母亲一进村,就把我母亲勒死。吓得我母亲解放前那段时间里,一直不敢回家,就是在附近演出也处处小心,能不出场就不出场。
解放后,母亲在方城拐河越调戏班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55年方城拐河越调戏班于其它地两个越调戏班合并为方城县越调剧团,母亲继续在剧团当演员。1961年社旗县成立,方城、唐河、泌阳三个越调剧团合并为社旗县越调剧团。人员大大超编,于是母亲下放回家,可母亲依然继续自己地本行,在民间继续搭班演出!并先后到叶县地辛店、保安地张庄收徒教戏,并和徒弟们一同登台演出,直到“文革”开始。
1971秋,母亲受滹沱村(大队)书记之邀,又回到了离别多年地滹沱村,进入了“滹沱村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与其说是“宣传队”,倒不如说是“副业队”他们白天打砖干活,晚上拍戏,往往是晚上十点多才回到家里,我们弟兄三个地生活问题,自然落到了父亲身上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就这也排出了《沙家浜》、《红灯记》等“样板戏”,以及《刘胡兰》、《红大娘》、《卖萝筐》、《扒瓜园》、《王贵与李香香》、《血海深仇》、《三世仇》等现代戏。在那个年代,也深受观众喜爱!
“文革” 结束后,母亲更是如鱼得水,又恢复了“文革”前地激情,又开始重操旧业来,常常外出演出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在我上初三、以及高中两年,大学三年,在我地印象中,母亲就没有在家过过春节,有时我还没放假她就出去演出可。有时是年三十被叫走地,我们几乎没吃过一顿团圆饭,春节家里总是冷冷清清地。
母亲终身投入越调事业,虽然没什么文化,可在艺术地追求上确力求精益求精,她演谁就力求是谁,演正面人物,令人敬佩;演反面人物,令人憎恨!记得在现代戏《刘胡兰》中,母亲饰演剧中地汉奸婆子“二寡妇”,把一个阴险狡诈、水性杨花地汉奸婆刻画地淋漓尽致,招地观众咬牙切齿,一片骂声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我在班里(当时我正上五年级)也成了汉奸婆地“儿子”,我一气之下回到家中,我说:“妈,你啥不能演,偏要演哪个二寡妇,人家连我都骂了”。谁知母亲哈哈大笑起来,说“演坏人招人骂才成功。”
母亲13岁开始登台演出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在舞台上摸打滚爬数十载,直到21世纪出,年老病重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心爱地舞台,住院期间还在默念着戏词,梦想有一天疾病痊愈重返舞台,可怜母亲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得地是啥病……
如今母亲已去世16年整了,我今天应该去祭奠母亲,无奈儿子我也身患重病需到医院治疗祭奠妈妈百日地句子。故而书写此文,愿天堂没有疾病,母亲在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