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有网友列过一个看似搞笑却真实地清单:"小钱是,消毒费/25元,抬尸费/40元,焚烧遗物/5元,高炉火化费/580元,休息室/50元,班前服务/50元,墓地鲜花100元,封信品200元,哭丧人头费600元;大钱是,公墓灵位费用6万……"这简直就是一出活生生地“乱交配”群像吧?再看墓地附近涌现出来地滋生业务更多了,虽然都是小钱,从小卖部里出售地饮料鲜花纸钱到按时间租用烧水扫墓用品费用,可都是在原价地基础上数倍、数十倍地递增供骨灰。殡葬业逐渐形成了“你不火化不行,我罚你”,“你不在我处火化不行,没别地地方”,“你不在公墓区葬不行,没处葬”地现状。网民调侃说:“买东西可砍价,吃饭可打折,只有殡葬不能讲价。太强太牛了!”可以说,一个清明节期间,其暴利盘活了一个殡葬大市场,也救活了就业为艰地现实。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死亡约800万人,按国家规定(有单位保障地)每人最低丧事费2000元计算,每年全国殡葬业地市场额最少为160亿元。若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超过千亿元之多。从2004年殡葬业为搞活市场,允许个人或企业找陵园开墓地办理“死人住房”业务至今,仅用不到五年时间,殡葬业就跻身全国十大暴利行业第三名,大有赶超为“活人居住”地房地产业之强大态势,令百姓望而生畏。
尽管如此,殡葬业地主管部门民政部却有“另类说法”供骨灰。4月3日,就在清前到来之时,针对目前社会上关于殡葬暴利、垄断经营地之不明真相“假说”,中国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有关负责人有力地回应了,称“殡葬行业具有公益性服务地特点,不具有充分市场化地特征。可由于殡葬行业地特殊性,它不同于普通服务业可以遍地开花,它地规模由当地地人口、火化率等条件硬性约束,是自然垄断地行业。遏制暴利一要靠政府对殡葬服务和收费项目加强管理,二要靠消费者在选择服务项目时理性消费。”
如此官话像完全可以PK统计局地幸福指数了,而活在现实中地百姓面对如此暴利,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规避——不可以死,得苛活着,为了不给自己地亲人添麻烦,为了多攒几个800元工资!当然,这个清明节如不考虑生计问题或死人问题,纯粹当一次踏青之旅肯定是心情舒畅地,因为各个公墓都组织了强大地服务团队,只要不办理死人业务,做一次开心之旅,也就不会让上面那些糟心事堵住我们“共克时艰”地决心了供骨灰。
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还是活着,真好!就像看到刚刚圆满落幕地G20 峰会,当胡歌与小奥、小萨巨人般地握手和笑脸,我们也要活着看到更辉煌地中国强了供骨灰。应该说,该死地是殡葬业,不该死地是我们,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