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上坟,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先说一说:“上坟不过三代”
古人说:“一坟管三代”,意思是说坟中的先辈只会保佑后三辈人,对于第四辈人也就无能为力了上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古人认为,坟里的先人只要有尸骨存在,灵魂就会存在,一旦尸骨不存在了,灵魂也就不存在了上坟。过去逝去的人,除了大有钱人之外,一般人家用木棺、穷人用芦蓆挖坑土葬。木棺与芦蓆隔不住土壤中的氧气和水份对尸身的侵涉,一百多年后,尸骨会腐蚀分化成泥土,灵魂也就荡然无存,也就无法继续保佑后人了。而古人寿命较短,三代人也就一百多年,因此,坟中的先辈一般保佑不到第四代人,故此才有“上坟不过三代”的说法。
再来说一说:“祭拜不过未时”
过去的“未时”也叫“日侧”、“日映”相当于现在的下午13:00~15:00点上坟。此时太阳开始偏西,加之清明时节白日较短、天黑较早。古人认为过了下午15:00点之后,阳气渐衰,阴气开始逐渐占据上风,特别是在坟地,阴气更为渐盛。因此,未时之后上坟,渐盛的阴气会对上坟之人,特别是阳气不足、身体虛弱之人造成伤害。故此,也就有了“祭拜不过未时”的说法。
古人对上坟还有:“上单不上双,寒食不挂青”之说上坟。意思是单日为阳,双日为阴,上坟要选择单日;上祭品水果也要宜单不宜双。“挂青”指坟头挂白纸幡,、“寒食”是指冬至之后的105天的在清明边的寒食节,意思是清明边上寒食节这天不要上坟。
另外,古人对祭祖水果也有禁忌:不能用空心、多籽和成串的水果和梨子当祭品上坟。还有清明烧纸“烧前不烧后”(意为要在清明之前上坟)之说。
古人对阴阳学说非常看重,故此,对清明上坟有很多禁忌和规矩上坟。现在科学高度发达,人们一般不会相信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只要能壮重地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意,怎么方便就怎样进行。但大家在文明祭拜的同时,对一些的传统习俗、行为准则,大家还是要遵守的,以免遭人指点谈论不懂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