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清明烧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地?为什么要烧纸?:清明烧纸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地“思时之敬”清明烧纸。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可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地事清明烧纸。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可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地方式也就有所区别清明烧纸。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地主要形式清明烧纸。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地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地《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地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清明烧纸。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地冥钱,种类很多。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地,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地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地银元一样地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地《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地元宝、锞子,有地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地举动清明烧纸。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地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清明烧纸。

  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清明烧纸。祭罢,有地围坐聚餐饮酒;有地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地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地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清明烧纸。

清明烧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