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论定 是什么意思
盖棺论定释义:论定:下结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拼音] [gài guān lùn dìng]
[出处] 《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盖棺论定什么意思
盖棺论定意思是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成语】: 盖棺论定
【拼音】: gài guān lùn dìng
【解释】: 论定:下结论。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出处】: 唐·韩愈《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
【近义词】: 盖棺定论
【反义词】: 未了公案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结构】:连动式
【歇后语】: 入了殓写祭文
【灯谜】: 死后谈功过
【举例造句】:事情现在还没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你先别忙着下结论。
“棺材”一说从何说起?
“棺材”溯源:“棺材”一词,始见于《南史、齐宗室传》:“并命办数十具棺材”。清代翟灏《通俗编》补述:“棺材,本谓中为棺之材木,而世以呼成之棺。”这就是说,棺材原来是指做棺用的木材,后来也把做好的棺叫做“棺材”。
其实,考察中国古代的丧葬习俗,用棺是逐渐演化而来。
《周易、系词》认为:“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不难看出,在远古时期,人死之后只是在尸体裹上一些柴草扔到野外就完事了,还谈不上用棺椁埋进土里的办法,更不用说树碑这样的标志性举措了。这段记载还可以从《列子》所引晏子(平仲)的生死观得以佐证:“晏子曰:吾一死之后,岂关我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弃之沟壑亦可,纳诸石椁亦可,唯有遇耳!”当时的丧葬之简陋由此可见一斑。
史料明确记录用棺下葬的故事见于《左传》:“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增至有外棺(即“椁”)则见于《礼》:“夫子助之沐椁。”《说文解字》:“棺,关也,所以掩尸。”清楚地道明了棺的实际用途。《孝经》:“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则又给我们指点了厚葬的滥觞!
以上索引,既为了答题,兼以备存。共享!
棺椁是什么
棺椁,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棺郭”,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棺椁制的形成: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木棺出现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
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阅读完本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关于“棺材论 棺材论是什么意思”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