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甘肃黄河段曾真的出土过一棵铁树吗?
出现过,听说现在在省博物馆呢!关于黄河的人类文化遗址?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蓝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器文化黄河博物馆的文物保护
黄河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历史文物、自然标本、书画、音像图片四大类,共10000余件(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黄河特色的藏品系列,有的藏品十分珍贵。
宋金时期黄河堤防界碑―峰堠碑,出土于河南汲县(今卫辉市)柳卫村东北黄河故堤上,是中国仅见的古代黄河堤防按行政区划分段修筑,分段管理的界碑实物见证,是研究古代黄河堤防建设与养护管理的重要资料。
清代《中原黄河工程图》(卷)。全图展现了黄河西起华山,东至渤海1000多公里的沿河山川、要塞等概况,并用工整娟秀的楷书标注两岸主要府州、县治所在,详细记载了河防大堤和埽坝工程。此图方向与现今地图完全相反,为左东右西,上南下北。整幅长卷布局有序、简繁得当、用笔干练。绘制时间在黄河铜瓦厢改道(1855年)后不久,是一件融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一体的珍贵藏品。
清代河道总督、著名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吴大徵亲笔撰写的《郑工合龙处》碑,它是证明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东决口、堵复始末的唯一实物,并与“是年河决南泛,夺流由贾鲁河入淮,十五州县受灾,灾民180万人”的史料相印证,是研究黄河特大堵口工程的重要参照。
黄河博物馆还收藏有清·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水旱灾害和现代治黄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工程坝址岩芯、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标本(414.5米)、黄河流域彩陶器、古生物化石以及吴作人、范曾、欧阳中石、朱乃正、刘大为等书画名家的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