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节,鬼节,具体是那一天烧纸钱呢
七月半,中元节,鬼节都是指同一天,农历(阴历)7月15.日。7月的一半嘛!烧纸没有讲究的,在墓碑前就可以了,封面不用写。烧多少就看每家人的经济状况了,有钱的人家多烧,没的意思一下就可以了,一般最少两本存折,每中钱烧点,亿的,千万的,百,二 五十,大钱小钱都要!鬼节烧纸需要提前几天?
临近一天,一般是阴历7月15日前烧纸,7月15日当天烧也可以。按迷信说法应该晚上烧纸,因为晚上阴气重,是鬼魂活动的时间,给已去逝的人烧纸,他们可以收到。鬼节又称中元节,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开始,七月十五结束。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农历7月14日半夜到7月15才是鬼节,又叫中元节。有的地方习俗是7.14过鬼节,有的地方是7.15过鬼节,各个地方习俗不一样。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大开,无数鬼魂涌到阳间度假,阳间便成为的散心地,可谓阴气冲天。
鬼节烧纸的讲究?
鬼节烧纸的讲究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烧纸的准备:烧纸的准备可以买现成,也可以自己做的。但是一定不要使用纸质差的烧纸,反而惹怒鬼灵。还有,烧纸时的烧香也要注意,不能使用劣质香,天然香为好。这个到无相铜炉官网定好点的天然香烧为好。
二、烧纸的时间:烧纸时间,在鬼节的话,那么早点好,晚上7、8点这样的时间烧纸适宜些。不过,这个鬼节烧纸阴气很重的哦,自己最好是可以佩戴吉祥物,辟邪的同时趋吉。这个建议同时在无相铜炉定即可。
三、烧纸的时候要念叨:烧纸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爷爷们在那念念有词,说儿孙过来看您了,这个是向祖先表达敬意祈求护佑的一种方法,一定要传承下去。
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在哪天烧纸好?
一般是阴历7月15日前烧纸,按迷信说法应该晚上烧纸,因为晚上阴气重,是鬼魂活动的时间,给已去世的人烧纸,他们可以收到!不过各地风俗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也有当天烧纸的,也有提前几天烧纸的,都不一定!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1]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2]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1-2]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2-3]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自于百度百科)
七月半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七月半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七月半祭祖节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大约北魏时期)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