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书

诞生于2010年,专业的公墓陵园管理系统、网络祭祀系统。

清朝祭祀吃肉 清朝祭祀吃肉还是吃素

本文给大家分享“清朝祭祀吃肉 清朝祭祀吃肉还是吃素”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啊!

清朝的除夕夜与元旦

清朝元旦拜天早在腊月26日,内务府官员赶赴皇后寝宫,将神位移至神舆内。有太监伴行,此外还有御仗8,灯四,司俎官6人,掌司仪1人侍卫十人,朝夕供香。除夕时,将堂子内原有神杆及所悬纸帛焚烧,另将新杆立好,新纸帛挂好,有去旧迎新的寓意。元旦清晨,皇帝坐御辇出宫,由王公陪伴,到了堂子内门下辇,从中门入内,到神殿拜神位,再率众臣向南行三跪九叩大礼,完后回宫。(皇帝拜神时要换黑色礼服,不能穿龙袍)正月初二,内务府官员去堂子取回神位,送还坤宁宫西暖阁。清朝皇帝在此日于坤宁宫内赐蒙古王公,满汉大臣吃祭神肉(就是努尔哈赤当年做的“黄金肉”清朝皇帝将其视为珍馐,其实就是把里脊肉用蛋黄液一裹过油,有兴趣你可以查一下,是当年努尔哈赤没发迹之前,给一个喜欢吃美食的有钱人做工,有一天厨师累倒了,努尔哈赤情急之下做的,后来流传下来,意思是让清朝的皇帝们牢记祖宗基业得来不易),再把祭堂子所用的白煮肉分赐诸臣,白煮肉就是祭祀万历他母亲和李成梁的小妾梨花夫人的,传说万历他妈和李成梁的小妾曾经救过努尔哈赤,但祭祀时应撤掉灯火,因为梨花夫人是裸体女神,原因是李成梁要杀努尔哈赤,她放走努尔哈赤后自杀,李成梁下令将她剥光衣服鞭尸。诸臣依次而进,先向供奉在神幔后的神位叩首,再向坐北朝南的皇帝行跪拜礼。司俎官将祭神肉呈上,君臣席地而坐,用刀割肉而食。这里需要注意,康熙12年规定“罢汉官与祭堂子”,康熙29年规定皇子随行礼。  给点辛苦分吧

祭拜菩萨这天不能吃荤菜有在种说法吗


能素食一天当然好的,另外荤和腥要搞清楚,荤是葱蒜刺激性的这一类,腥是鱼肉这一类。最关键是诚心。

古代祭祀用的肉是什么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清朝皇上祭祀完,会给官员分肉,为什么官员要把分到的肉扔掉?

因为祭祀时赏赐给大臣们的猪肉没有任何调料,只是用清水煮熟而已,所以没有任何味道非常难以下咽。但是吃白水煮猪肉,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更是皇帝的命令,所以即使大臣们内心不愿接受,也必须做足表面功夫,然后背地里偷偷拿出去扔掉。

《延禧攻略》里就一段情节是一位大臣嫌祭祀的猪肉难以下咽,便撒上了自己偷偷带过去的盐,结果被皇上抓个正着,一怒之下下令将其处死。那么为什么清朝会有这种规矩和习俗呢?原来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祖祖辈辈们在马背上打仗,开疆扩土之时条件非常艰苦,整日风餐露宿,茹毛饮血,即使吃肉也只是将肉用清水煮熟,不放任何调料。

所以清朝入关后,就一直延续着祖先的这个习俗,每到过节和祭拜时也吃毫无加工的胙肉,目的就是不让子孙后代忘记祖先的劳苦,延续祖辈们勤俭节约,吃得了苦的美德,表达自己对先辈们的敬意。

所以一旦有人破坏了这个规矩,那可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必然要受到严厉的惩处。不过这些胙肉也的确令人难以下咽,口感生硬没味道不说,很多没煮熟的猪肉吃下去还很有可能会让人拉肚子,所以大臣们都叫苦不迭,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也会想出各种办法让自己少受点罪。

不过纪晓岚这个人就与众不同了,他非常爱吃猪肉,哪怕是这些煮的七八分熟,还带着血丝的猪肉他也能吃的津津有味,还真是不挑食。

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阅读完本文,可以更好的了解关于“清朝祭祀吃肉 清朝祭祀吃肉还是吃素”方面的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By 生命之书.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生命之书